教育,不是“再造”
董文华
在我的笔记本中,珍藏着8年前一位家长留下的信:
董老师你好,我是××的妈妈,我们非常庆幸孩子遇到你这样负责的老师,感谢你对孩子的栽培。可是,孩子不争气,不仅成绩没有提高,还学会了逃学,给你惹了不少麻烦。万不得已,我们决定让他去苏州叔叔家就读,换个环境试试。因走得急没有面谈,永远感谢董老师!
每每看到这封信,我便想起那个叫轩的孩子。
当时他上五年级,胖胖的,黑黑的,身体很壮实,内心善良。他嘴巴很甜,大老远便和老师打招呼,交流的话题有许多:今天家里来客人了,叔叔家的小弟弟如何如何好玩,和爸爸玩游戏时爸爸输了会有什么表情,校园里的花开了,枝条上钻出小芽来了……
只要不说学习,轩侃侃而谈。其实他还有绘画天赋,不用临摹,便将“张飞像”、“牡丹花”等画得栩栩如生。可是在那些阿拉伯数字面前,他就一筹莫展了。只要想到轩的成绩,我的心便被拉扯着。于是无暇顾及他的优点,更没法享受其中的美好。
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为轩“开小灶”,我想只要有毅力,一定能创造出奇迹。不久我就发现了问题,轩的记忆力很差,不仅接受知识慢而且忘得快。第一个学期测试,轩的数学成绩是38分。他的卷子是单独到办公室拿的,他接过卷子时暗淡的眼神刺痛了我的心。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心快乐不起来,依然挂念轩的成绩。我的热情不减,可是他却没有那么积极了,有时候叫几次都不肯来办公室。后来见了我,他溜着墙根走,说话支支吾吾的,偶尔眼中还会闪过一丝恐惧。这让我感觉有点“异样”,却也没有来得及细想。再后来,他每周都要请假一两次,说是头疼、腿疼,家长也说去医院检查没问题。我也纳闷,黑黑壮壮的他不像有什么病!后来次数多了,他的爸爸终于发现了问题,所谓的“生病”其实就是逃避上学。轩被“收拾”了一顿,不久,五年级的学习生涯也要结束了。
放假那天,看着他的各科成绩单,我和家长都很无奈。他爸爸说:“假期这两个月一定好好利用,争取赶上来。”而轩则木讷地站在那里,面无表情。
转眼新学期来临,班长告诉我轩没有来上学。第二天,有人转交给我家长的那封信。
很长一段时间,那张空着的桌子和轩胖乎乎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交替闪映,心中自然也空荡荡的。反省和轩在一起的日子,我突然悟到“过度关注其实也是伤害”。
教会知识,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这句话自己也常挂在嘴边,但是我仍无法超越“成绩”而领略到更远处的风景,过度的“苦口婆心”和“呕心沥血”,让轩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焦虑。最后悔的是,当我发现轩的“变化”时并没有及时反省自己,而是一意孤行,直至孩子的自信心受挫,人也变得木讷。
8年中,这封信时时警醒自己:教育并没有“再造”的功能,既不能让学生平白无故地滋生出他没有的智慧,也不能把固有的“短板”拉得很长。承认差异,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质,扬长避短,让美好更加美好。每个孩子都是唯一,正如那部电影的名字,一个都不能少。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