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

中国式管理主张,一个真正具有威信的领导必须和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能让员工对你如避瘟神,也不能让员工在你面前举止轻浮,没大没小。身为领导者,在注重感情投资的同时,也要该唱黑脸时唱黑脸,不可心慈手软。在管理过程中讲究软硬兼施,恩威并济,双管齐下,对员工又“打”又“拉”才是管理员工的无上妙诀。
管理的艺术往往可以粗略地分为“打”的艺术和“拉”的艺术,前者是一种强迫措施,被管理者的行为必须遵照公司的制度规范来执行,是“硬”的管理措施;而所谓“拉”的艺术,则是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引导、激励机制的驱动,使员工自动自发地按照管理者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和目标开展工作,这种管理艺术是一种“软”的管理措施,施于无形而成效不可忽视,在企业管理中,实际效果却并不比硬管理差。而且,软管理通过员工的内化作用所驱动的行动,常常比被动服从的硬管理更具有持续性。
从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折服姚启圣之心的事例就可看出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管理手段的高明之处。
早在顺治二年,姚启圣即官至福建巡抚,但此人自恃才高,能言善辩,屡屡与上司争吵,被一再降职,康熙五年又遭裁撤,被贬至盛京(现沈阳)郊区一马场任九品“司厩”。不过,康熙帝重用的盛京提督周培公对姚启圣很是赏识,他临终前向康熙帝力荐姚启圣。
康熙帝找人打听姚启圣详情,待查明底细后,他下令关姚启圣入牢:“好吃好喝供着,三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朕要把这只能言鸟憋个半死。”由沈阳回京途中,康熙帝让姚启圣在冰天雪地里坐在四处漏风的囚车上,待其吃尽苦头,才让其进入龙辇,赏点心吃,又让其读御书。在行营一侧的简易牢房中,黎明时分,姚启圣仍在读书,忽听一声咬牙切齿的诅咒:“朕真想杀了你!”姚启圣抬头一看,康熙帝正隔栏站着,姚启圣慌忙叩首,康熙帝接着说:“你心中仇满,因而几十年来,故作愤世嫉俗之状,嘲骂达官贵人,讥讽皇亲国戚,以大清之矛,击大清之盾,却又屡屡游离法网之外。你并非不能做官,而是蔑视满清官员,故意不守常道,情愿在荒原饲马,不愿入朝为官……朕最恨的就是你这种人,在心里已把你杀一千次了。”
长达三个月的幽禁,回京途中的一冷一暖,特别是这番“黎明谈话”,让姚启圣着实领教了康熙帝的驭臣之术,也体会了康熙帝的“知人之深”。康熙帝一行进京时,姚启圣已学会了奉承:“皇驾进京,好比雷霆万钧,却又寂静无声,难得啊!”康熙帝笑了:“这马屁嘛,拍得朕很舒服。”第二天,养心殿“经筵日讲”上,姚启圣侃侃而谈,纵论宋明理学和安邦治国之道,而后献上收复台湾的“三必剿与三必抚”之策。虽然大臣们不满姚启圣之“轻狂”,康熙帝却十分赞赏他的“见解深远”,“封姚启圣为福建总督,专务平台政略与战略”,执行“迁界禁海”之大政方针。姚启圣连连叩首,自此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命,后来果然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康熙帝对姚启圣简直痛恨到了极点,在心里居然将姚启圣“已杀了一千次”,即使对郑经和噶尔丹,康熙帝也没有如此深仇大恨。为什么呢?因为未从内心归顺朝廷的姚启圣,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是一种对满族皇权的轻蔑和对官场陋习的厌恶。这种“明道救世”、“从道不从君”之气,对于专制统治者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启圣之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在康熙帝看来便是妖言惑众,扰乱臣子之心,有动摇朝纲之害,他怎能不觉得如芒在背?康熙帝的内心想法是,天下士子应尽归朕用,不归朕用之士子,不如没有,或者干脆除之。可偏偏姚启圣的确才华过人,又熟悉福建情况,康熙帝正在筹措平台大计,此人又非用不可,真让康熙帝烦恼不已。为了能让姚启圣身心俱归朝廷,康熙帝很是动了一番脑筋,软硬兼施,冷暖交加,恩威并用,多管齐下,最终将姚启圣整治得服服帖帖,甘愿效犬马之劳。
因此,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光有软的或硬的似乎都不妥,最高明的则是软中有硬。中国式管理就十分注重在管理过程中采取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因人因事而采取相应措施的管理手段。领导者用“硬话”发威后,给员工一段时间检讨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失,然后领导者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做收服人心的工作。
领导者可以从为员工考虑的角度出发,软硬兼施,进行深入地长谈,用词也不妨恳切些,态度要真诚自然,让他仍感觉到你确实是为他们着想,这就可以在一种“软”性气氛中真正感动员工。可见,领导者的“硬话”发威是强硬的一手,镇住了局面,再通过“软话”把意图缓缓地传递下来,浸润到各个员工的心中。
且让我们看看三千多年前商君盘庚又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段的。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前期屡屡迁都,而因为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做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盘庚是商汤的第九代孙、商朝的第十九个王。盘庚定都于殷,不再迁徙,反映了这时候农业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畜牧业,人们有了定居下来的需要。
盘庚决定迁殷,是经历了一番斗争的。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过着腐化的生活。他们寄生在国人和奴隶身上,残酷地剥削平民和奴隶,任何事情都驱使奴隶去做。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不堪忍受折磨大批逃亡。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继。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
商朝被阶级矛盾和奴隶主内部的矛盾削弱,国力日渐减弱,有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也起来反叛,加上水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内外夹击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在这时,阳甲商朝的第十八个王去世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是个很明智、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想出一个根除弊病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商朝的衰亡。他想来想去,认为把都城迁到殷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到那里去有着几条好处: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环境和现在的都城比起来,无论是对于建设都城还是发展农业生产,都会更加有利;第二,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王室、贵族将会受到抑制,阶级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第三,迁都可以避开那些叛乱势力的攻击,都城比较安全,外部的干扰少了,统治就可以稳定很多。
可是不少人都反对迁都的决定,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知道,到了新的地方不能像现在一样照旧享乐。盘庚是个意志十分坚定的人,绝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弦更张。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话。第一篇训话是劝说,告诉大家迁都到殷去的好处。他说:“我要效仿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怀有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降下灾难,惩罚你们!”第二篇训话是示威,用强硬的口气,告诫人们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
盘庚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完成了迁都的计划,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好多地方不适应,就闹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捣乱,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话,用强硬的态度,毫不妥协地警告奴隶主贵族不要捣乱,否则必遭严惩。过了几年,局面才安定下来。奴隶们在这里被迫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出现在殷的土地上。从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由于盘庚的治理,商朝在这时政治上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发展。
盘庚迁都,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也有了相当成就,是我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盘庚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终于达到了迁都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有威慑力的领导者通常决断力比较强,办事爽快果断,常常是一字千金,因此常可以使员工折服,员工也会因佩服他而自觉地向他靠拢,全心全意地接受他的领导。
另外,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也要注意把握分寸,防止过犹不及情况的出现。
(0)

相关推荐

  • 打工本质就是当奴隶。老板是奴隶主。老板拥...

    打工本质就是当奴隶.老板是奴隶主.老板拥有你的时间,让你为他创造价值.所以你会觉得很忙很累,但你的收入增长不由你决定.因为你在老板的规划下行动,所以最大头的收益,一定被老板拿走.换一个稳定的地方,看似 ...

  • 奴隶主让奴隶穿这些, 以防止他们吃他们收...

    奴隶主让奴隶穿这些, 以防止他们吃他们收获的花生...现在这些穿戴又被设计成时尚

  • 偏头痛患者症状反复难以控制,双管齐下协同管理是关键

    偏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但临床发生于偏侧头部多见.本病在人类常见疾病排第三位,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YLDs)计算,为第六位致残性疾 ...

  • 因势造势,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管理手段

    中国人最懂得造势的作用,可以说一抓住机会,便要造势.只要造势成功,到了势大力大的时候,予取予夺,几乎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为形势所迫,"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 不即不离不弃,亲疏有度的管理手段

    领导在工作中怎样与下属不即不离,亲疏有度呢?大家知道,恋人必须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使魅力永恒.距离产生魅力,距离维持魅力,这个"相对真理"在领导艺术中也同样适用,特别是与下属相 ...

  • 兵无常势,法因势变的管理手段

    中国式管理方法一个特别不能为人接受的特征是它的不具有普遍性,每一个事例都是个例,看似方法相同而结果却往往会大相径庭.也就是平时中国人爱自诩的:看似有法,实则无法.但你若说它无法,它却会在事后给你一个也 ...

  • 引而不发,点到为止的管理手段

    愤怒就像决堤的洪水那样淹没人的理智,常常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蠢事.对于有些管理者来说,躲过商战上的明枪暗箭容易,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却很难. 历史上,怒火烧掉了不少辉煌灿烂的王朝.不管是君王一怒沙场见,还 ...

  • 权衡利弊,依势择人的管理手段

    古人常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审时而度势,即审察时机,忖度形势.对于中国的领导者来说,这审时度势与用人息息相关.他们在用人上不拘一格,最重要的是能够任势择人,根 ...

  • 隐藏个人好恶的管理手段

    翻开中国的历史书籍,时有献媚的事例充斥其间.谄媚之术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它的功利性.无耻性和技巧性.孔子在论述谄媚小人时说他们是:"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 爱尔眼科业绩稳健增长背后的密码,来看看NB业绩背后的市值管理手段!

    以下为正文: 说到市值管理,可能一般朋友马上头脑里会想到这样一幅画面:在著名的金融陆家嘴的某高档写字楼内,一个风度翩翩的西装男坐在满是屏幕的工作间看着各个股票的上下波动,然后不断的发号司令:买入XXX ...

  •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手段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都以天子自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的一切政命皆出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掌握着一切生杀予夺的大权.集权统治,甚至可以说独权统治,一直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