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的嫡长子,两次被立为太子又两次被废,原因究竟是什么?
康熙十四年,1675年12月13日,康熙下令册立刚满周岁的二皇子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这意味着胤礽长大以后将肩负着大清朝兴旺的使命。但是康熙晚年,就在胤礽即将实现父皇所托的时候康熙竟然下令废掉这位皇太子,然而不久又复立胤礽为太子,旋即又废,这两废两立就如天上行云变化莫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其实胤礽是一位十分聪明的皇子,自幼学习四书五经、骑射,言辞文学都很出色,康熙对皇太子的表现相当满意,但与此同时由于立太子而产生的皇储矛盾,也一天天尖锐起来。问题初始于太子不孝,康熙二十年,1690年7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在出塞途中生病,想要返回京城,便令皇太子与皇三子到驿站前迎驾,胤礽到行宫看见康熙身体不适,容颜消减,竟然没有半点担忧之心,这使得康熙大为不满,他认为这位太子对自己没有钟爱之情,于是就让太子先回京师。后来康熙废太子时说,对他已经包容了20年,就是将这件事作为起点来说的。
后来康熙又发现皇太子暴戾不仁,对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以及兵丁,任意凌辱,恣意捶踏,对检举他行为不端的人更是横加迫害,而且太子及其属下任意勒索地方官员鱼肉百姓,南巡时就曾搜求民间妇女,胡作非为无所不至,他还派人截留蒙古王公进贡的驮马,放纵奶妈的丈夫敲诈勒索。康熙素来主张宽厚仁慈,节俭爱民,这些不孝不仁的行为都是康熙一向深恶痛绝的。他认为皇太子自以为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处处要求与众不同,即使是在兄弟之间也争强好胜,绝不落人之后,这种特殊的地位,加上平时人人奉承谄媚,天长日久很容易使他忘乎所以,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如此下去,怎么能担负大清朝兴旺的重任,于是康熙对太子逐渐产生不满。
索额图系太子生母仁孝皇后的叔父,太子的外叔祖父是竭力拥护太子的一股强劲势力。他帮助太子集结了一批大臣,凡是皇太子使用的衣服服饰都采用黄色,一切礼仪都与皇帝相似,连太子的被褥也与皇帝一样放在门槛里面。后来康熙知道了,便命尚书沙木哈将被褥移到门外,可是沙木哈惧怕皇太子党派,请求康熙颁旨,被康熙怒斥后革职。不久,康熙又发现内务府所属膳房人、查房人在皇太子处出入,这是宫中所禁止的,便下令将这些人处死。索额图也因为多次违背皇帝的旨意屡遭申斥,这意味着皇太子已经失宠。
康熙四十一年10月,康熙御驾南巡行至德州市,太子胤仍病重,康熙决定先行回京,留太子在德州调养,并招来索额图前往侍奉。胤礽在德州与索额图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散播了许多怨尤之言。第二年,康熙便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言为交由将索额图交由宗人府拘禁,不久死在幽所,至于究竟是议论的什么事,结的什么党,开始并未说明,只在传谕索额图时隐晦的说:"朕如果不先发制人,你就会先下手,经过朕一番深思熟虑,还是先指出你的罪行,将你正法。"后来在废太子的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清康熙的心里,从前索额图帮你密谋大事,朕全都知情,索性将索额图处死。足可见,康熙是将其作为一场未遂的宫廷政变加以处理,索额图的罪行,就在于集结太子党,图谋篡权。
在处理了索额图之后,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皇帝与太子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康熙甚至怀疑太子要替索额图报仇而谋害于他,于是废太子之事,已经势在必行。康熙四十七年5月11日,康熙一行人来到承德避暑山庄围猎避暑,随行的有皇太子和皇十八子等。围猎期间,白天炎热,夜间气温又较低,皇十八子胤祄突然患病,胤祄的生母,是康熙宠爱的汉族妇女王氏,即有名密妃,爱屋及乌,康熙对其所生的幼子也较其他诸子倍加喜爱。胤祄的病情一天天严重,导致病发肺炎,康熙为此十分担忧,随从官员恐皇上年事已高而病倒,劝康熙不要太着急,只有皇太子无动于衷。康熙因此大为生气,责备皇太子不念兄弟之情,但太子反而愤然发怒。
这件事,使康熙看到了太子的冷漠无情,他既伤心又担心,做太子时尚且如此,他日登上皇位,一手遮天,诸皇子又该如何。除此之外,康熙还发现太子每到夜晚便贴近她的帐篷,从缝隙向里窥视,他怀疑太子将有异动,因而将计划提前,决心立即废掉太子。在外巡视期间,一心争夺储位的皇长子胤褆一直跟在康熙身边,说尽太子坏话,极力撺掇康熙废掉太子,某种程度对废太子一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九月16日,康熙回到北京,下令在上驷院旁设毡帷囚禁胤礽,并命皇四子胤禛与皇长子胤褆共同看守。当天,康熙召见诸王、贝勒等副都统以上大臣、九卿等在午门内集会,宜谕拘执太子胤礽之事。
二十四日,正式下令废太子,并将其幽禁在咸安宫,与此同时,心爱的皇十八子病逝。这两件事,使康熙悲愤交加,心力交瘁。他多么希望诸皇子能够和睦相处,不再有伤心事发生。但是事与愿违,皇宫里的政治斗争正是由于皇太子被废,而正式拉开序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