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年儿,老北京怎么准备年货?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热闹极了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儿”,年味儿已扑面而来。一进腊月门儿,家家户户就开始置办年货了。旧时,北京人最爱到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等庙会置办年货。每到年末,这些地方都要天天“连集”。庙会上吃的、喝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百货云集,百戏杂陈。

民谣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新布衫,老头儿要顶新毡帽。”其实年货何止这些呢?过年要准备、要买的东西太多了,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曰“年货”。

庙会繁华

厂甸是老北京人过年趸货的好地方。

写对子

老北京春联是一条,贴在屋内卧室的右手门框上。

这种春联一般16个字,四字四言,首尾相连作“联句”,例如“宜入新春,春回大地,地载万物,物华天宝”,故有“春联”之称。

对子则是对联,左右对仗,工整喜庆。

这也更符合中国人对称的审美和成双成对的美好祝愿。

烟花盒子

老北京的烟花摊比之现在街头的专卖摊点,无论规模还是品种都差了很多。但若论机巧奇思,老北京烟花爆竹的玩儿法一点不输于当下。图中这个爆竹摊中间八角形的盒子,老北京就叫“盒子”。名虽朴实,燃放时却无比华丽。

燃放大盒子要事先搭起高架,将盒子置于其上。燃放时,盒子向下喷射烟花,然后逐层下落献彩。第一层多是商号名称。第二层紧接着绽放开来,烟花之后,或是吉祥话字幅,或是诗句图画,甚至能映出神话人物。就这样一层层燃放下来,最多的甚至能放15层。

刘海戏金蟾

老北京不但要给家里人备年货,还要准备祭祀用品供奉神仙、祖先。祭祀一般是“五供”。

“五供”指准备五个碗碟,每个碗碟上面各摞五个馒头。上面再插供花。供花中有四种分别是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花,中间的则多用“刘海戏金蟾”,也就是图中这个复杂而精致的工艺品。

民间视刘海为福神、财神,金蟾则是能吞吐金钱的灵物。刘海戏金蟾的方法是根据金蟾的“习性”,以一串金钱引诱并钓住它,即民间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这位财神爷以其特殊的本领给人间带来金钱,他钓金蟾,金蟾则吐出金钱,金钱又被源源不绝地撒布到人间。

撒年糕

老北京的年糕一般为清真回民小吃店制作,除年节大量供应外,平时亦有供应,但数量和品种都比春节时少。年糕其实最早来源于满族,满族名字叫“飞石黑阿峰”。北京的年糕是用黄米面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寓意。不同于南方的水磨年糕制法,北京的年糕把黄米面和辅料一层层撒在笼屉中,然后上火蒸熟。所以老北京称制作年糕为“撒年糕”。

胡同里敲糖锣的“铛铛”声是孩子们最爱听的声响。打糖锣的货担里,卖着各式各样的玩意儿,泥捏的、木刻的、纸糊的、绳子编的……无奇不有。这些民间艺人,靠手艺制作出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小玩意儿,给孩子们带来无限乐趣。如果说平日里孩子们想买个玩意儿,还得跟大人央告半天,那么过年时,谁也不忍心拒绝小朋友的要求。

现在,各种奇异的玩具早已代替了这些朴拙的玩意儿,但是孩子们过年时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却从未改变。这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民间玩意儿,也成为北京人对于过年的美好回忆,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风筝

春天是北京放风筝的好时节。过年时,庙会上的风筝摊,生意格外兴隆。五彩缤纷的风筝,大都价格低廉,是孩子们买得起的玩物。老北京风筝种类繁多,有蝴蝶、苍鹰、蜻蜓、金鱼等,最常见的是沙燕。民间至今还流传“南城瘦沙燕,北城黑锅底”的说法。民俗专家高巍告诉笔者,以往南城居住的平民阶层喜欢颜色艳丽的沙燕,而北城的文人雅士们,则更倾向于阴阳分明、更富文化内涵的沙燕,由于是用锅底灰做的颜料,所以被称为“黑锅底”。南北两派风筝的代表手艺人,当属“风筝哈”和“风筝金”。一南一北,各有千秋。图为庙会上的风筝摊儿。

耍耗子

耍耗子今天已经在市场上绝迹了。当年,它可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杂耍之一。耍耗子的艺人身背一只木箱,口吹一只唢呐。由于行头比较复杂,一般是和雇主谈好价钱后,被请到家中的庭院表演。图中的艺人手拿指挥棒,口中念念有词地耍耗子,围观的小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赏表演。

捏面人儿

捏面人儿的艺人,在表演绝技前一敲糖锣,小孩子们便兴高采烈地聚拢过来。手艺人们把江米和的面,用颜料调成五颜六色,变戏法似地捏成各种惟妙惟肖的形象。如《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孙悟空,《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都是面人儿中常见的人物形象。“面人汤”和“面人郎”是旧时北京最负盛名的面人儿高手。“面人汤”汤子博,早年间学国画出身,以捏传统戏剧人物见长;“面人郎”郎绍安,熟悉社会底层生活,擅长捏老北京的五行八作。庙会上卖的,一般都是民间艺人捏的廉价面人儿。图中是庙会上卖面人儿的老艺人把捏好的面人儿插在前面的木架上。他正敲着糖锣招徕孩子们。

吹糖人

春节庙会上,常常会看到一群垂涎三尺的小孩子,团团围着吹糖人的摊子。技艺娴熟的手艺人用芦管沾上热稀糖,表演“猴拉稀”、“耗子偷油”、“黄鼠狼拉鸡”等绝活。他们吹出金黄透亮的耗子、小猪、小鸡等造型,十分可爱诱人。挣了压岁钱的孩子们,欣赏完绝活后都争先恐后的买糖人。一边拿着玩,一边一口口地吃,欢乐无穷。吹糖人的大都是北京近郊的农民,春节期间靠手艺赚点钱,很不容易。图中老艺人一边用芦管吹,一边用手捏糖人。

画糖画

相比吹糖人的艰辛,画糖画就容易多了。手艺人在煤炉上用文火熬好麦芽糖,然后用大勺在石板或铁板上作画。只要掌握好手中的力度和饴糖的分量,口中一边说着四六句,一边画着花鸟兽虫,不一会儿就做出栩栩如生的糖画来。旧时的糖画都很便宜,一个只要两三毛钱,是孩子们买得起的零食和玩具。没钱的孩子,也可以用牙膏皮换。据高巍介绍,“两筒牙膏皮可以换一个小糖人,孙猴要三筒牙膏皮”。图中的手艺人正在用热稀糖,在大理石板上画一只公鸡。

窗花

“买哎!小猫儿小狗儿小公鸡儿……狮子巴儿狗窗户花儿!”这街头吆喝的不是小猫小狗的活物,是手艺人用彩纸“铰”的各种动物造型的窗花。窗花,也就是剪纸,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过去北京寻常百姓的窗户,都用雪白的“高丽纸”糊着。腊月底扫完房子,都会糊上新纸,贴上红色的窗花,显得格外喜庆。据民俗专家高巍介绍,剪纸最初不仅是装饰品,更是镇宅辟邪的镇物。早年间,北京还有剪纸动画片,活动自如的剪纸比画画省了不少工夫,如今却渐已绝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有了许多新民俗,比如上超市大采购、速冻饺子热销。虽然渠道和内容有所变化,但是过年的喜庆劲儿一点儿也没变。

包饺子

1966年,为了使春节期间在外工作人员也能吃上饺子,本市很多食堂、饭店春节准备了大量水饺供应顾客。这是东单食堂的职工在包饺子。胡敦志摄

买水果

1956年春节前夕,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第一经理部门市部大量供应水果。柯夏摄

买年画

1960年,老太太在买年画。高宏摄

买年货

1958年,祖家街的春节临时供应市场,人头攒动。高宏摄

扯花布

1953年春节,百货公司搞活动促销,顾客扯布做衣服。冯文冈

买年货是快乐的消费,大包小包、大件小件的吃食、穿戴、物事儿买回家,年的喜气儿也就出来了。接下来还要忙加工。老北京过年避讳动刀,忌蒸、炒、炸、烙(与“争”“吵”“炸”“落”谐音),大部分过年的饭菜要在年前准备好。于是,各家各户的灶间炉火不熄,主妇们各展手艺,炖肉、炸鱼的香气流溢坊间。烟火气熏染着、氤氲着,年味儿就在这诱人的香气中越来越浓。

当然了,腊月二十三最主要的还是祭灶。用糖瓜儿把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嘴糊上,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地报平安。


来源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图 北京日报图片库、首都图书馆 秦风老照片馆 老北京网 爱历史

民俗顾问 李滨声、高巍

编辑 黄加佳

流程编辑 吴越

(0)

相关推荐

  • 肖东芳 | 七月十五捏面人儿

    时间如电光火石般一闪而过,吃罢端午节的粽子,一眨眼,七月十五就悄悄来临了.又想起小时候在山村老家捏面人玩面人的情景来,心头不禁掠过一阵窃喜.于是上班一整天心里都在痒痒着一一那个捏面人的冲动.晚上一下班 ...

  • 唯独只有年糕姓年

    腊月十五到,人们忙于置办年货.在一蓝子的年货中,唯独只有年糕姓年.粽子源于端午,月饼来自中秋,汤圆出自元宵.无论是冬至馄饨夏至面,还是送客饺子迎客面,都与年糕无涉.唯独过年,天南海北的国人都会置办年糕 ...

  • 《人生百味 • 传统》——倒糖人儿

    郑州向南不远的新郑龙湖乡有一个叫作"泰山村"的地方.昨天是2017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泰山村的庙会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路边停的车排起了长龙.郑州人周末没有什么消闲的去处,逛庙 ...

  • 50年代台湾同胞除夕采购年货 准备年夜饭的热闹场景

    每年农历的岁首被称为春节,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传统已经有了4000多年历史."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在除夕这天一 ...

  • 老北京风景:办年货

    老北京人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儿歌里唱得好"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 ...

  • 【白塔寺四合院】老北京从容的生活,尽在庭院中

    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顺益兴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鲜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 白塔寺附近,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这历史悠久的京城一隅,胡同里有老北京人温暖的家 ...

  • 京城地标白塔寺的如烟往事:申哥寻访老北京系列之一百廿三

    大白塔,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散发着一股大白兔奶糖的香味.. 关于白塔寺的最初记忆,或许每个京城居民都不尽相同. 至于我,则是与一袋子大白兔奶糖相联系的. 那时候的阜成门内大街之街面上,曾有过一家无比热 ...

  • 老北京的年货

    "进入腊月二十三,整个市面就热闹得不得了,普通人家开始采办年货."(<百年旧痕:赵珩谈北京>)腊月二十三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年,小年一到,年味儿也越来越重,家家户户都越发忙 ...

  •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二“西安门(下)”|胡同|万松老人塔|西安门|谷建华|护国寺

    缘于"北京是运河漂来的",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书画家.专家.学者三百余人,耗资逾千万元,历时八年组织创作了<京门九衢图>及<古运回望图>姊妹篇.主 ...

  • 胡同里的一碗卤煮,它承载着高晓松与老北京人怎样的情感?

    著名的美食家陈晓卿曾说过:如果说什么东西最能勾起人们的乡愁,那无疑是就是食物了.尽管外地的朋友常说北京是个美食沙漠,好吃的东西太少,即便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美食被传得神乎其神,大多在他们看来也是徒有虚名 ...

  • 北京藏在胡同深处的卤煮老店,老北京人开了36年,不好吃不要钱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积极吸收各地饮食文化精华,形成了兼收并蓄.格调高雅的北京菜和北京小吃.卤煮是北京一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它是将火烧.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地道的北京人基本都知道卤煮 ...

  • 这34张照片您能认出来是什么地方吗?全答对的肯定是老北京!

    见过城墙的一代人, 每每提起老北京都会眼中带泪, 没有见过城墙的一代人, 每每听到老北京的一切,都会眼中有光, 到了今天,一代又一代人,从一张张照片中, 来找到属于记忆的点点滴滴, 让我们来看看这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