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剑桥学霸的中国菜探险之旅
民以食为天。此言不虚。
尤其是两天看完英国剑桥大学学霸Fuchsia Dunlop,中文名叫扶霞的《鱼翅与花椒》之后,更是觉得饮食是可以跨越国界,征服外国人的味蕾的。
一个正宗的如假包换的英国女孩,自从90年代来到中国入了川菜的坑之后,二三十年来,就再也没有爬出来。先是文化冲突,饮食的差异,最后是深深的文化认同,当然,认同并不是一味的奉承,爱之深,责之也切。有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反而能够中肯的指出中国菜的优缺点。
另外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和认识习以为常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中带着一丝丝甜和麻,就像悠闲而又直率的四川人;湘菜直接而又赤裸裸的辣,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淮扬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又抚慰人心。
从扶霞的书中,我对早就习以为常的与食物有关的用语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点心”,其实除了是饭后甜点,最初有“触动人心”的意思;上海博物馆建筑造型是一个“鼎”,鼎不但是日常生活所需,更是权力的象征,而且鼎作为厨具,跟上海的气质和精神也十分相搭,有调和五味、海纳百川的意思。另外还讲到“饕餮”,除了是龙的儿子,更是个典型的吃货,还是个暴虐贪婪、暴饮暴食的巨兽,代表着人最原始的欲望。更有我们经常嘴边提及的“人口”。为什么叫人口?是人皆有口,有口就要吃饭。人即口,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此外文中还尤其提到中国人的无所不吃: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只要是一切能动的东西,没有不可以拿来吃的;像熊掌、鸡爪、猴脑、狗肉、果子狸、甚至肉芽等等。其实在作者看来,无所不吃的中国,只不过是面哈哈镜而已,在这个全民暴食的时代,更加放大了全体人类的贪婪之心。真可谓是一针见血。
其实通过读这本书,我也从食物的角度,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尤其是自己的美国女友。之前一直以为中国菜天下第一,西方没有什么饮食文化,外国人既不懂吃,更不会吃。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有时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吃的,却强迫女友非要跟着吃,这看似热情好客,但其实是另外一种强人所难。
读了这本书我才晓得了自己的无知和狭隘,孤陋和浅薄。
作者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只有抱着一种尊重、理解、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才能更好的增进彼此的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同时使得整个世界更加多元、丰富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