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煮饭的老头不是仙人,那什么是仙人呢?
在日本家喻户晓的“煮饭仙人”——85岁的老人村嶋孟,前几天被骂上了热搜。
你没有看错,他没有小野二郎,早乙女哲哉那么幸运,他不是作为工匠精神的代表被夸上热搜,而是被骂。
我们先来看他是怎么煮饭的,毕竟人家号称仙人嘛。
在日本的时候,他当然是用日本米,在中国,他是掺和了中国米和日本米,水要用矿泉水。煮饭之前,先要将米浸泡40分钟,加米入锅,锅盖是特制的,大火煮22分钟,全程老爷子盯着,聚精会神,纹丝不动。煮好之后,还要再焖20分钟,这就算大功告成了。
2019年的时候,老爷子在中国公开煮饭,请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品尝。很多吃货都闻讯前来,毕竟这位老爷子在日本一心煮饭50年,煮出来的饭号称“银饭”。那是大大的有名。
当然,前年报道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表示翻车了。因为他们吃进去第一口就愣住了。
愣住了不是太好吃,而是觉得很普通。他们觉得和平常吃的饭,差异没有那么大。饭,还是那口饭,毕竟不是红烧肉,指望吃进去第一口就进入化境的人,难免大失所望。
这就是村嶋孟,以及村嶋孟和中国的故事。
那他最近为啥被骂上热搜,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知乎里连续看了有关他的30条评论,竟然没有一条是替他说话的。
这么一边倒的评论,真是难得。
我看了30条,无非都是在挖苦讽刺日本人所谓的工匠精神。
有个哥们最有意思,他阴阳怪气的说,他是茶叶蛋之神,一辈子只煮茶叶蛋,每颗蛋,都要用小木槌敲出“松针”状的裂痕,方才为极品。
尤其是碎的那一刹那,围观者会有开悟的感觉。逗得我哈哈大笑。
不得不说,这些人说的有道理,如果你非要以一种实用主义的视角来看问题,确实如此。
我前面为什么举小野二郎,早乙女哲哉,因为他们很早就翻车过。
2014年的时候,奥巴马到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于4月23日晚接受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邀请,在银座一家寿司店用餐。
这家店就是小野二郎的数寄屋桥次郎,纪录片《寿司之神》拍过。
他们家店通常都要至少提前半年预约,为什么奥巴马去了就有得吃呢,因为走后门了。首相官邸亮出了招牌,晓以大义,才为奥巴马换取了插队吃饭的机会。
而且因为小野二郎年事已高,平日里未必是他主厨,大多数时候都是他的长子,为了接待奥巴马,他亲自操刀。
但有意思的是,奥巴马当天并没有吃完。是的,小野先生亲手为他捏的寿司,他竟然都没吃完。
包括另一家,炸天妇罗之神的早乙女哲哉在内,其实已经有过多次国内的游客表示,没有传说中那么好吃。
关于这种说法,把煮饭仙人村嶋孟算在内,我觉得都是诚实的。
你站在务实的角度看,米饭怎么煮都是米饭,就像寿司无非是饭团上放了片鱼,天妇罗不过是油炸面粉裹蔬菜。
任凭他多少年的功力,想让人一口惊艳,难。
玩过日本的游戏太阁立志传吧,学习茶道的过程中,有一种状态叫做寂寥之心。
你说寂寥之心难道是对方泡的茶特别好喝?让你一口喝出了可乐的感觉?瞬间打了一个激灵?跳起来跟着唱可乐激爽,清凉一夏?
游戏中那个时代的茶是抹茶,那就是苦沫子。
之所以有的人产生了寂寥之心,是你自己产生的,茶是个引子,茶道师也是个引子。
你跪坐在茶道师的上手,就是左边,看着他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你呢,静静的欣赏他茶室中的插花和字画。
待他取回器物,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你闻着香,渐渐的心生安宁。
再看他用茶巾细心的擦拭茶具,听着庭院中的蝉鸣,看着他用茶勺从罐中取出两三勺茶末,再向茶碗中注入沸水,用茶筅搅拌,直至泛起泡沫。
此时你接过来,喝了一口,果然是苦涩的,向左边侧过脸去,正好看到日式庭院中的枯山水。
那石景,白沙,绿苔之上,仅有的那颗松枝,让你想起了一沙一世界,一树一如来。
那一瞬间,寂寥之心油然升起。
你看到了,是他能给你的么?不是,要有,也得是你本来就有。
你要是有,买瓶可乐,坐在村口看黄狗,也能开悟,你要是没有,跑去金阁寺的茶室,也没有。
那你说这不是忽悠么?对呀,这就是忽悠。
但这个世界需要的,恰恰正是忽悠。
我们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收入差距是在持续扩大,还是在持续缩小?
当然是前者。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今天的乞丐,比先秦时代的官吏活的都好。可是随着财富总量的增大,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了。
我们要知道,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只有一个肚皮。如果你啥事儿都站在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怎么拉动富人的消费呢?尤其是内需很重要的当下。
不拉动富人的消费,任由富人不停的投资钱生钱的项目,怎么让钱再流转回穷人兜里呢?
而要拉动富人的消费,靠实用主义是不灵的。
富人的钱太多了,相对于他们的钱,他的实际消费能力太弱了。如果你想尽量消耗他们的财富,形成财富转移的效应,就不能卖产品,只能卖故事,卖体验,卖情怀。
像我刚才描述的那个茶道的场景,看起来很拉风对吧?那我把这个拉风的感觉卖给你,你说值多少钱?
如果卖茶叶,无论多高档,3万块一斤,4万块一斤,原材料能卖几个钱呢?
可如果是卖感觉,那就跟茶叶无关了哦,感觉只跟你对自己的定价有关系。
你要是个身价几百亿的富翁,体验了这辈子都没体验过的感觉,你说值多少钱?
你看,这个定价转移了,转移到你自己身上去了。你的时间有多值钱,你的体验就有多值钱。
这就叫卖故事。
我卖了一个故事给你听,至于那份抹茶是日本的籔北,奥绿,还是立顿茶包给你拆出来的,根本不重要了。
所以这是第一个作用,财富的转移支付。
所谓在不重要场合下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就是一种故事,一种忽悠富人的故事,通过它,才能把一份原本普通的米饭,卖出几百倍的价格。从而拉动富人的消费。
我明明蒸了一辈子馒头,反正不蒸馒头我也找不着别的工作。
既然都是蒸馒头,为啥不给自己贴个标签?馒头仙人?
回头我的馒头翻20倍,从1块钱1个,变成20块钱1个,就像西贝的古法蒸馒头,20块一个。谁愿意买谁买,愿者上钩。
这没有错,这是好事儿。没钱的人也不会掏20块钱买个馒头,有钱的人,人家买的是古法,能理解么?
古法蒸馒头,馒头卖1块,古法卖19。
至于你的古法究竟好不好吃 ,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挣钱,富人需要消费。
如果你把这种讲故事的消费一律定义为扯淡,那你希望富人花钱干什么呢?
都去不停的通过各种身份,占据大量90方左右的普通民宅,囤着将来高价卖给你和你的六个钱包?
这是你希望的么?这真的是你希望的么?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假如煮饭的人不可以是仙人,那么什么人才可以是?
有钱的人才可以是么?
如果成功唯一的标准就是有钱,那么大多数人注定是不快乐的。
就像青年男子去相亲,对象问,你在一线城市有房么?有车么?
他看看房价,两室一厅,500万起,再看看收入,全国月薪过万的人,不超过10%。
你让他怎么想?
你自己算嘛,月薪1万,到手7000,就算不吃不喝,多少年能存够首付?就算十五年存够了,十五年后首付还是当初那么多么?
事实上,无论小野二郎,还是村嶋孟,在日本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小野二郎那么大名气,店那么小,只能容纳10个人,一个不走量的生意,能挣几个钱呢?
但是,这种看似夸张的描述,给了很多人一个出路,又或者说给了很多人一个念想。
我们也可以有呀,电焊之神,插秧之神,服务之神,......
网友之所以笑他,是因为觉得他会的,路口卖煎饼那个阿婆也会。
可是你为什么不倒过来想一想,路口卖煎饼的阿婆能够兢兢业业的卖煎饼卖到月入三万,养活一家老小,她不牛B谁牛B?她都不是大神,难道啃着老,嘬着牙花子,做白日梦的三和大神才是大神么?
发财的路太窄了,人人都想发财,那最后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过不去。
都指着嫁给富豪,富豪才几个人,能娶几个老婆?
那个有100多个老婆的老兄,刚判死刑,前几天刚执行,就忘记了?
观念还是多元化一点吧,360行,行行都发财,人人赚大钱,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行行都评状元,都得到认可,只需要我们改变一点观念。
这明明是好事嘛。
我并不觉得村嶋孟烧的饭能好吃到哪儿去,但是我清楚。你对他的嘲讽,其实等于堵住了所有普通劳动者获得超额尊重的可能。
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需要的。
我们需要转移支付,需要忽悠富人的钱,更需要给大部分劳动者多元化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