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年份的散茶和饼茶,陈化的效果一样吗?

《1》

同学聚会,这些年是越来越不喜欢去了。

去了也是一堆假面人,在说一堆假话。

谁又好意思说自己混得不好,或者孤单寂寞,或者负债累累?

总是捡好听的说。

比如,上次去潜水,顺便吃了一条苏眉。

比如,领导谈话了,马上要升了。

比如,准备要上市,正在对接资本。

真是没意思。

想当年,大家都是五好青年一枚,然而,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在不同的际遇里成熟,时间一长,每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

就像爬山,有人快,有人慢,有人半途而废,有人蹒跚独行,有人直达终点。

人是如此,想到白茶,也是一样。

当初都是同一株茶树上采摘下来的白茶,但有些做成了散茶,枝叶舒展,原样封存;而有些则压成了饼茶,细胞被破壁,细胞液溢出来参与转化,于是,悠悠经年过尽之后,它们便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来了。

有些清鲜甘香,有些则果香沉郁。

《2》

陈化,是需要时间的。

陈化,是会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

同样,陈化的效果,也是会受茶叶形态的影响的。

比如,自然陈化三年的老白茶,与五年的老白茶,在香气和汤水滋味上,便有极大的不同。

比如,在南方陈化的老白茶,与在北方陈化的老白茶,在香气的转化上,在内质的转化上,就会极有差异。

再比如,散白茶与白茶饼,陈化多年之后,也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就算是同一年份、同一批次的白茶,分成两份,一份是以散茶的形态储存起来的,一份是压成饼储存的,过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之后,它们的香气,它们的滋味,它们的汤感,同样会有迥然不同的呈现。

散茶会更鲜香,更清纯,更空灵,更仙气飘飘。汤色相对较浅淡,汤水中的浆感更稠滑。

饼茶会更深沉,更雄浑,像黄河大合唱一般,有地动山摇之势。汤色相对较黄,偏橙红色,偏铁锈色,偏深琥珀色,汤水中的味道更重。

《3》

一般来说,老白茶饼,会更招人喜欢。

现在茶圈的大多数人,茶龄其实是很老的。

随便抓一个人一问,喝茶的年龄在十年以上的,很多。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人长期以来的喝茶习惯,是把红茶绿茶随便抓一撮,扔到玻璃杯中、大茶缸中,搪瓷杯中,用热水泡了慢慢喝。

并不讲究冲泡,并不十分讲究香气与滋味。

要求也很简单,有茶味就行。

在这种随性的喝茶方式之下,随着喝茶的时间日久,大多数人喝茶的口味会变得越来越重——喜欢那些浓酽、苦涩的、刺激的——觉得这样才有茶味,觉得这样才算在喝茶。

而那些真正的好茶:味道温柔的,汤感轻盈的,倒是被认为不是好茶——味道这么淡,还不如喝白开水——大多数人是喝不懂茶氨酸的清淳与稠滑的,他们把这种极高的口味,理解为“淡”。

有了这种喝茶习惯上的历史沿革,大多数所谓的“老茶客”,还是喜欢味道重的茶。

在白茶里,白茶饼相较于散白茶,自然是味道会更重一些的——它在压饼的过程中,叶片大量被破壁、被包揉,细胞壁被破坏,细胞液大量流出粘附在叶片和茶梗表面,直接参与和空气中的氧分子进行的交换,从而生成果香——天长日久,白茶饼自然就转化得比散白茶快一些,而白茶饼的口味,也更重一些。

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4》

而散白茶,其实养分更充足,却正是因为养分太充足,太鲜,而不太招人喜欢。

一般人是喝不懂散白茶老茶的。

会觉得它没有陈化——比如觉得颜色跟新白茶很相似。

而其实,人家是有陈化的,只是人家的陈化,比较慢罢了。

因为白茶独特的不杀青的工艺,让更多的内含物质被保留了下来,在散白茶里,这些物质转化得相对较慢,从而有更多的呈鲜爽味道的物质,大量留存在散白茶的细胞内。

在冲泡的时候,这些物质,就浸出于茶汤中,令人喝起来的时候,觉得很像新白茶——那些饱满丰沛的物质大量留在了叶片细胞中,尤其是呈鲜爽味道的物质茶氨酸,它喝起来当然极有鲜爽感——然而,鲜香醇爽,这正正是白茶的标准滋味好吗?

但可惜,真正懂白茶的人有几个?

真正懂得白茶之美的人,又有几何?

大部分人的标准,仍然是用判断熟普,判断老普洱的标准在判断老白茶,要求颜色黑,颜色暗,颜色咖黄,才觉得像老茶——但那是老熟普的标准,不是老白茶的标准好吗?

所以,散白茶,只有少数人懂得。

散白茶的老茶,虽然比饼茶保留下更大量的内含物质,未来,也会转化出比饼茶更多、更丰沛的养分,但可惜,识货者太少,只能被辜负了。

养在深闺人未识,白璧蒙尘许多年。

一叹。

《5》

饼茶,要破壁,发酵程度会略微加重。

饼茶,细胞汁液流出,直接参与陈化,故而它显得转化得较散茶快速。

饼茶,压饼后要长时间低温烘干,水分蒸发的时候,一小部分养分亦会随之而去。

当饼茶变得香气滋味更加成熟的同时,内质也会减弱一小部分。

世间哪有双全法,必然是有得有失。

散茶,原汁原味,但包裹得太严实,转化得相对就不如饼茶来得快。

但是,慢工出细活,假以时日,必会发现,散茶转化出来的汤水,比饼茶更醇和,更有浆感,更细滑,更层次丰富,更饱满多汁,回甘更持久而余韵悠长。

最重要的是,散茶茶汤中的茶氨酸含量是超过饼茶的。

不过这一点,只有懂白茶之人,才能喝得出来。

在不懂茶的人口中,散白茶的老茶所得的评语,无非是那老生常谈的几句贬义词罢了:

不是“转化太慢”、就是“太像新茶”、或者“青草味怎么那么重?”

没一句好话。

《6》

散茶和饼茶,选择哪一种,其实还是要看自己。

买茶是为了收藏,还是为了平时喝。

如果是为了收藏,如果是为了健康,如果家里有地方,还是建议存散茶。毕竟原汁原味,养分大量保留了下来。

如果是为了自己平时喝,如果是为了待客应酬,如果是为了跟人斗茶拼个输赢,还是建议买饼茶。

当大多数人都不太懂白茶的时候,用散白茶去斗茶,无疑是要大大失望的。

还是用年份实打实的老白茶饼,尤其是老寿眉饼,去斗茶,胜算才大——无论是香气,还是滋味,还是浆感,还是耐泡程度,都大大胜过市场上大多数的“老白茶”。

它们大多是假的,就算是真的,产区和工艺也会略逊一筹。

不要说村姑陈狂妄,不要用常理分析之后认为“世界上怎么可能除了你的茶别人的茶都不好?”

狂也是要有本钱的。

没有试验过,如何敢如此放话?

有谁的老白茶饼味道比S师傅的好么?行,别的就不计较了,我们来比耐泡度吧。

没有十五冲,都算输。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茶叶知识)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