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城市向上的力量,什么才是最好的丰碑?
2016年,一首民谣火遍了全国的大江南北
因为这首歌,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成都有个小酒馆,有条玉林路(其实并没有)
时至今日,这首名叫《成都》的歌
依然是朋友圈最火的歌之一
成都火了,但并不仅仅因为一首歌而火
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拥有极强的
软硬皆备的实力
▼
去年,对于成都而言,是 “ 跃升年 ” ,因为在这一年,成都在「世界城市排名」中首次位列Beta+(世界二线强市)等级,与美国一线城市波士顿以及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 齐名 ” 。
事实上,成都在2008年才首次进入「世界城市排名」榜单,并位列最后一个等级 ——Sufficiency(世界四线、自足城市)。2012-2018年,成都连升6级,成为世界上“跃升”速度最快的城市。
十年时间,从初入榜单的 “ 新人 ” 到 “ 跃升第一城 ” ,位列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的成都,凭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成都 “ 硬实力 ” ——
波澜壮阔的岷江水,到了成都市区,便成了涓涓流淌的锦江,哺育了生长于这座城市的人;
杜甫笔下巍峨的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在晴天衍化为成都人窗外的油画,青城山与都江堰,一动一静,汇聚成人尽皆知的 “ 后花园 ” ;
随着城市范围扩大,六环时代来了,“东进南拓”的步伐快了, “ 双创 ” 的气息蔓延开来,大量 “ 来了就不想走 ” 的新时代人才在此安家 ……
有人说,是因为成都的 “ 软实力 ” ——
一提到火锅、钵钵鸡、兔头,外地人脑海中第一个跳出的关键词,是 “ 成都 ” ;
一提到茶馆、咖啡、奶茶,成都人立刻想丢下手中的工作,去休闲休闲;
太古里永远人潮涌动,网红奶茶永远排着长队,一座座购物中心、一个个时尚品牌落址成都, “ 时尚第三城 ” 当之无愧 ……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而成都的「个性」,不仅体现在成都人的包容、乐观,也暗藏在成都的建筑之中 ——
从洞穴到房屋,从院落到城市天际线,成都在不断向上 “ 生长 ” 着。自古蜀时期以来的「民居」,如一座座丰碑,记录着这一成长轨迹。
▼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 “ 远古展厅 ” 中,陈列着古蜀时期的民居 ——
在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中,古蜀先民离开洞穴,发明了 “ 木骨泥墙小房子 ” 。以木头或竹子为骨架,以一层层以黏性土以及草、藤等纤维物混合而成的 “ 泥 ” 为墙体,再用柴火进行烘烤定型,坚固而美观的房屋就此形成。
至商代,成都已经发展出以木/竹柱为底架的干栏式结构房屋,并延续至秦汉时期。
▲ 干栏式建筑
那时,成都民居虽不奢华,但却立足于土壤肥沃且雨水充沛,气候温和且生活资源富足之地,这,也造就了成都人 “ 乐观 ” 的天性。
▲ 图片来源:金沙遗址博物馆官网
也难怪
汉代的陶俑
成都人的形象,是这样的↓
▲ 图片来源:成都博物馆
▼
川西风格的院落,成型于已有 “ 扬一益二 ” 一说的唐代。
唐宋时期,成都府第庄园住宅等级制度十分严格 —— 廊庞院庭,重门厅堂,池榭亭台、堂轩楼阁、花水山石的布置盛极一时,巴蜀园林由此奠基。
▲ 美国摄影师路得·那爱德镜头下的近代成都民居
沿街宅院红杏出墙,便有了 “ 花重锦官城 ” 的景象,集住宅、宗祠、园林于一体的庭院式建筑群,便是 “ 身份象征 ” 。
到了近代,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与摆放着藤椅的庭院,是成都人最安逸的休闲场所。
▲ 路得·那爱德镜头下,在庭院休闲成都人(1911年)
▼
建国后,成都常见的民居分为两派 —— “ 街巷派 ” 与 “ 家属大院派 ” 。
以耿家巷为代表的 “ 街巷派 ” ,由连排的民居组成,靠街入口如 “ 取景框 ” 一般,在院内可以看到外街的繁华,院内则宁静而悠闲。
▲ 今日耿家巷
另一方面,工业时代的到来让一部分成都人住上了楼房。家属大院的生活,成为70、8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
这个时期,家家户户的距离不过几步之遥, “ 邻里 ” 成为生活的「关键词」——
“共享”饭菜和“共享”柴米油盐,在那时十分流行;孩子们结伴上下学,成人们节假日约个麻将;你知道我家每个人的生日,我知道你家每个人爱吃的食物……
如今,回忆起家属大院的生活,大多数成都人心中满是温情。
▲ 成都铁路局民居
▼
随着城市格局扩大, “ 六环时代 ” 的成都,除了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建筑以外,城区中的街巷/大院逐步被林立的高楼取代。
确实,在进军国际一线城市的道路两侧,必定是可以比肩世界的地标建筑。而成都的民居,走过了低矮小楼时代,走过了电梯高层时代,终于开始了 “ 接轨国际 ” 之路。
纵观世界,豪宅早已占领城市制高点 ——
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旁,由著名建筑设计师Rafael Vinoly设计的432 Park Ave,总高425.5米,共95层,是全球最高的住宅。
306米的「ONE 57」、320米的「53 west 53rd」、218米的「252 east 57th」、217米的「100 east 53rd」与432 Park Ave,一众俯瞰整个中央公园的顶级公寓,重新定义了曼哈顿的天际线。
伦敦,作为可俯瞰整个伦敦城市风貌的两栋新建顶级豪宅 —— 250 City Road(42层)以及The Heron(36层),开始成为让城市新贵的居所。
香港半山,34层的天汇以及28层的瑧环和敦皓,将整个香港中环CBD尽收眼底,担当起城市豪宅的标杆。
▲ 瑧环
从纽约到伦敦,从香港到上海,吸引着现代城市塔尖人群的顶级豪宅,纷纷开始「地标化」,而其脚下,便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段。站在其中,如在 “ 云端 ” 。
日益国际化的成都,也诞生了中国内陆最高(数据来源:skyscrapercenter,统计截止至2019年3月29日)的住宅「新希望D10天府」,与纽约、伦敦的高端住宅一样,它占据着城市自古以来的核心地段 —— CBD黄金走廊东大路,沿这条黄金走廊眺望:近至太古里、339,远至龙泉山、西岭雪山,成都上下3000年的美好一览无遗。
与此同时,它还位处成都的黄金三角之内,方圆4公里内分布着四条地铁线,以及全市顶尖的商场、酒店、学校、公园和文博场馆。
如今,这座代表着成都封面的住宅地标,在成都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如雨后春笋般 “ 茁壮成长 ” ,截止发稿之日,D10天府已经“长”到了地上15层,并在不断向上生长。
▲ 拍摄:成都向上UPer - 橘子汽水
未来,建成后的D10天府将达68层,成为东大路乃至整个市中心当之无愧的「天际级地标」。
▲ 新希望·D10天府效果图
每一座建筑,都是记录着其所在城市的生长轨迹,而民居,更如「丰碑」般记录着城市向上的力量,在纽约、伦敦是如此,在成都,更是如此。
谁说成都没有春天?
像D10天府那般
如雨后春笋般长高的楼宇
不就是成都春天的象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