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传世名画赏析(1)

沈周(1427-1509)绘画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落花诗意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着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一生读书作画,未应科举,早承家学,兼师杜琼,后取众长。沈周诗书画兼能,画最胜,评者谓为明世第一。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以山水为最。他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及黄公望、王蒙,吴镇。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沈周以其高超独特的艺术才能发展了宋元以来的山水花鸟画,成为明中期吴门画派的奠基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文徵明称他为“神仙中人”。固然,沈周主要以山水画名世,他的诞生标志着吴门画派的正式崛起。沈周的一生过得十分平坦,没有太大的波折。中年住有竹居,常与友人欢聚款语,吟诗作画,保持着一种淡然清净的心性。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异常平淡,做事从来不过分执著,也没有丝毫张扬,宽厚与豁达成为他人格的一种象征。因此,他总以开阔的胸怀对待古代的绘画传统。

沈周的绘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一是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如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二是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使文人画的理念更为清晰和强化。沈周的书法学黄庭坚,书风“遒劲奇崛”,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相融汇。他又将书法的运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沈周同时还是一个诗人,至老年“踔厉顿挫,浓郁苍老”。他把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当然,沈周的绘画风格与元代的文人画风是一脉相承的。蒙元“南人”政策早已铸就了江南文人士大夫身上一种习以为常的处惊不变、孤傲清高的气质,并形成了隐逸淡泊的群体形象。以苏州为中心的吴中地区文人留下的以诗文自适、书画自娱之浓郁遗风,成为明初文人士大夫仰慕的传统,水墨写意像和风细雨一样顽强不息地滋润着江南的土地。

明 沈周 秋林小集图 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2240万元

本幅写于弘治甲子年(1504年),自题跋云:“荆棘生(不辨)古道荒,世情风雨易炎凉。酒杯对面常肝胆,缓急从人卒在亡。鼠腐鸢饥殊得得,蝉痴螳黠苦忙忙。与君且卧茅檐下,九仞高云看凤皇。弘治甲子仲冬念三日之夕,与秋林狄先生西川孙君灯下小聚。因感夫世态之数更,人情之不古。遂成此律惟可与二公发叹而已,更莫拈出取憎于时也。沈周。”

是幅写沈周两友来访,三人簇灯于茅舍之中,感慨世间人情,寂落清远。山石用淡皴带染,画格清苍。石田翁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四十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六十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作此时石田翁已七十有七矣。可见画风老辣,不见颓势,殊为难得。

明 沈周 竹林送爽 立轴 纸本 成交价1955万元

《竹林送爽》世人多称《尊翁送暑诗图》,此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能突出体现沈周精神品格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画的“远”与西方画的透视不同,是最能体现精神境界的。这幅图主要构成也是三部分:高而苍秀的远山、宽而辽远的河流、幽静的竹林里的读书场景,是典型的“三远法”构图。本为竖轴,却着重在画河流的部分采用了平远法,河流和整个岸边的景物包括人在内就占了半个画轴,平远法是最能体现辽远旷达、幽静自然、平淡自由的境界的,可见启南先生对此幅画的经营充满了诗意。

《二十四诗品》中对“典雅”这样描述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很符合这幅画的场景和境界。

此画题诗 “暑”字点明了时令,时令即天,所有的自然景物都属于地,而全诗后两句写的全都是人。“天、地、人”又指向了“三分法”的中国哲学。“绿阴如水人如玉”一句把人和自然有机统一,让宁静平和的心态与炎热的夏季形成强烈对比,颇有佛家“心静自然凉” 的味道。最后一句把全诗推向更高的境界,在原本炎热的环境下,怀有宁静的心态的人手捧书卷,和着船桨的声音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自由潇洒,何等的高尚旷达!真的是诗中有画了。

沈周书法师黄庭坚,无论大字小字都多有黄庭坚风骨。题画位置的几行书法充分地展现了他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能力,诗的第一句前两字单独一行,落款两个人物名字分别立行,使得题字使得整幅画的章法即不空,又不满,题字与画融合得恰到好处,读起来又上口。黄庭坚曾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沈周书法学黄庭坚而能够的其神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有一颗自由之心。

沈周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按照此画的思想成熟程度和风格特征来看,线条粗犷而粗中有细,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布局空灵辽远,诗画交融,属其中晚期代表作。

明 沈周 朱草秋深图 纸本设色 北京九歌2010秋拍 成交价2800万元

沈周对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是具有开拓之功的,其粗枝大叶的山水画风格决定了其花鸟画的大格局。沈周以“意到情适”为目的,“不拘拘于形似”,参以南宋牧溪禅宗画的简笔意趣,用凝练而静逸的笔墨抒发自己对于平凡事物的率真情感。从花鸟画发展史上看,沈周的写意花鸟画具有开拓之功,其作用至关重要。

明 沈周  雨中山图 立轴 设色绫本 纵152.5厘米横51.5厘米   翰海2009春拍 成交价1573万元

沈周《雨中山图》山峦重叠,溪水回环,树木错落,溪水两岸可见茅亭屋舍。山石用淡皴带染,用笔苍浑,加以浓墨点苔,画法从黄公望脱化而来,画格清苍。画上自题:“秋来好在溪楼上,笔墨劳劳意自闲。老眼看书全似雾,模糊只写雨中山。”石田戏称自己已老眼昏花,仍不懈笔墨,其情动人。

虽未署年款,但根据画风和自题诗句分析,应为其七十馀岁时之作。画上并有同时代名士曹时中题七绝一首。

作品裱边董其昌跋云:“此石田学黄子久笔,似在吾门曹定庵溪楼所作,前有定庵题,定庵吾门闻人也。董其昌。”

清王原祁边跋题:“石田本色画甚多,以仿古者为贵。惜系绫画装裱年久,丰神稍减,有董跋甚妙,酌非赝本,识者宝之。”吴湖帆边跋、题签云:“……石田翁山水神品,先有香光、麓台定评。……明沈石田仿子久秋山雨意图,石翁真迹第一品。……”

此件作品为著名收藏家钱镜塘旧藏,后为朱屺瞻所得。画面的下部有鉴藏印,“钱镜塘考印藏”、“镜塘心赏”、“数青堂中铭心绝品”、“数青草堂”、“曾在朱屺瞻家”、“屺瞻墨缘”等。

明 沈周 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 立轴 绢本成交价897万元

“遗墨照眼鲜”,“雪涕交我颜”,这是沈周晚年追忆其好友吴宽所作《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中的诗句。吴宽是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沈周是挚友,两人交往深厚,即使到了晚年沈周还曾到吴宽家中赏菊作诗。故传世的沈周画作中多有吴宽题跋,在这些的题跋中吴宽对沈周的绘画技艺甚是赞赏。在此《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中吴宽题诗附会此画意境,可以看得出吴宽对此卷甚是喜欢。除此之外与吴宽同朝为官的钱福、杨循吉也先后在此卷上题跋,二人与沈周也交往颇深。

此幅《临吴仲圭夏山欲雨图》就是沈周粗笔浅绛山水。用笔豪放简练,气势雄强。构图朴实自然,悠然清远。屋前疏树数株,笔法中锋劲挺。后峰叠云而上,如一盘龙而出,后延一高峰,略施皴擦加以墨染,远峰亦以墨略勾勒淡烘染。此卷笔墨运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拈笔勾来,墨色清逸爽朗。在此卷题跋中,杨循吉云:“此图为石田临吴仲圭之作”,虽云临摹,但又不全似,取吴镇山水的浑厚华滋之意,但用笔用墨全是沈周的粗笔写意的独特风格。在此图中,沈周将山林、鱼塘、小桥,幽居,与诗翁闲坐的场景巧妙结合在一起,意境悠远闲适,真不愧是“明四家”之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