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 | 故事又开始了

1979年,我和我的部分高中同学合影。

那年我长这样。

“……转眼到了去学校报到的时间。”我二哥胡洪江在他的那本回忆录里写道,“由于那年洪侠才十六周岁,还从没有出过远门,我决定一直送他到衡水师范学校。按说去衡水的路线是这样的:从军屯坐公共汽车到建国,在建国换车再到衡水。那时我想洪侠没出过远门,坐公共汽车的机会不多,火车就更没有坐过了,可能见都没见过,不如带他远走点路,从军屯坐公共汽车到终点站德州,从德州再转乘火车到衡水。这段路虽然不算长,但总算见到火车、坐上火车了。我这个想法洪侠非常同意。那天我们早早地吃了早饭,带上所需物品,告别父母就赶到军屯乘车。到达德州以后,我们顺利地买到去衡水的火车票。因离上车还有一段时间,我就带洪侠来到火车站旁边的大门口,先让他先看一看火车是什么样的。恰好这时开过来一辆慢慢地停下来。'好家伙,火车就和房子似的,这么大啊,还这么长。’洪侠说着还把头歪着挨近大铁门上一直往里往后看。一会儿我们也上了车,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因为是慢车,座位还是有的。在车上,洪侠的眼睛就没有离开过窗户,一直往外看……。”

这段文字,曾多次把我带回1979年11月初我去衡水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此刻重读,我突然被其中一个词触动了思绪,那就是“远门”。

在我们老家,“出门”的意思,是去了一趟外地;说“出远门”,那就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可是,衡水离胡官屯有多远呢?我刚用手机导航地图查了查:80公里。以今天的标准,80公里算什么“远门”呢?驾车不过一个多小时就够了。

可是,在四十多年前的我的故乡,去一个80公里之外的地方,就是出很远很远的门了。当农民被规定不得做“盲流”,不得迁往城镇,更不得流动到大城市,他们一生的活动范围,不过方圆数十里而已。每天步行能到的地方,十里八里之外的地方,就已经是“他乡”,我们习惯称之为“东乡”、“西乡”或者“外乡”。“外乡”人说话的口音都不一样,但有一样差别不大,那就是同样贫穷。为什么会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说法?并非农村的风俗天然就丰富多彩,实在只是因为交流范围狭小容易形成差异而已。那时的农村,因为封闭,所以安静;因为贫困,所以沉寂;因为无从致富,所以土地沉睡;因为无以改变,所以人心麻木。现在有些不知是何居心的人,竟然开始歌颂起那时的所谓“乡村田园生活”,觉得农村是“诗与远方”,又环保又安逸,天天可以享受世上防癌抗癌第一食品——红薯。真是不长记性,或者用那时的“斗争语言”,叫“好了伤疤忘了疼”:城乡二元格局之下,身为二等公民,农民连迁徙的自由都没有,连吃饱肚子的时候都不多,哪里来的狗屁“诗与远方”?

而在我的头脑中,衡水之远,更是双重的:距离之远,只是一端,心理上的“远”,尤其明显。有几年我天天在大队代销点乱翻公社邮递员送来的报纸,除《人民日报》《河北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之外,也有一份《衡水日报》。我那时觉得很奇怪,这个“衡水”,为什么也有“日报”?版面又小,纸张也差——是那种又白又硬又脆的纸,糊墙包东西都很不好用;从一版到四版,连模模糊糊的照片都很少能看到。那时我当然知道我们这个村属于“衡水地区”,但是很奇怪,日常生活中村里的人很少提起衡水,也没听谁说起过谁家有亲戚在衡水工作。他们常说的地名是德州。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酒席上的白酒也都是武城“古贝春”之类,很少有人喝衡水老白干。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前,我做梦都没有把衡水和我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过。我们触手可及的繁华之地是河西街,是武城大桥。

你说我们都是村里人,没见过大世面?那也不尽然。我们可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我能说出许多国家和许多人的名字,比如:越南、老挝、柬埔寨、古巴、阿尔巴尼亚、蒙古温都尔汗,还有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胡志明,霍查,卡斯特罗,更有苏修头目赫鲁晓夫、反动导演安东尼奥尼、帝国主义分子杜鲁门等等。他们以各种面目出现在课堂上、广播里、报纸中和标语里。这些名词构成我们当时的世界地图,它们虽然远在天边,我们却觉得非常熟悉,写作文时它们会自动来到我们笔下,接受我们的敬礼或口诛笔伐。读那时我的作文,感觉我哪是生活在一个封闭落后的村子里,我简直在参与管理世界,日夜想着拯救美英等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定要解放台湾”这类大事更是时时放在心上。

可是,衡水,80公里之外的衡水,却远在天边。

所以,1979年11月,衡水师范学校新生入学之日,我生命中的许多个“第一”依次开启:

1979年的德州火车站。

第一次出远门;

第一次去德州;

第一次看见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到衡水;

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从来不认识的人;

第一次在十几位同学同住的集体宿舍过夜;

第一次在衡水师范学生食堂用餐,吃的竟然是馒头!

42年之后,“河北衡水师范学校”早已不存在了,那个校园,那栋灰砖二层教学楼,那一排排红砖学生宿舍,那个兼做食堂的大礼堂,那个给我留下过美好记忆的学校图书馆,统统不存在了。

我以1.625米的身高入学,到毕业时,身高已成1.78米。两年间增高的这十几厘米,都是拜衡水师范所赐。终于可以不必每顿饭用红薯果腹了。即使还吃窝窝头那也是不掺红高粱和红薯面的了。多年之后想起每次食堂供应蛋炒饭时同学们奔走相告、不惜加塞吵架的场面,都是想笑又想哭。我也多次想回到学校大门口,透过那两扇大铁门,再向院里张望一番,看看能否看见那年初冬慌慌张张赶来上学的少年身影。

哪里能够。

入学之日,我不会想到,三年之后,我竟然重回这个校园,找到当年熟悉的老师,要求旁听数学课程,以开启新一轮高考之旅。

是啊,新一轮。我的高考之旅,横跨整个八十年代。前几天我还在想:现在看来,1980年代整个就是我的高考年代,而当老师、当记者,都是插曲而已。

高考的故事,再次开始。

本公号相关文章:

胡洪侠 | 农业的“霞”和非农业的“侠”

胡洪侠|你的中学往事,有人替你记得

胡洪侠|这份“珍惜文献”必须立刻公布

胡洪侠 | 忽然,我又考上了!

胡洪侠|幸运降临之前

胡洪侠|果然,我落榜了

胡洪侠|我们都曾是“高考分子”

胡洪侠|你们“求仁得仁”吧,我“求考得考”

胡洪侠|父亲的悲欢,我们所知甚少

胡洪侠|命运把我带上了一座桥

胡洪侠|1979,悬崖之上

胡洪侠|故乡的“异乡人”

胡洪侠|英语是对的,目标错了!

胡洪侠|当高考遇上“书荒”

胡洪侠|不是你们抛弃了高考,是高考辜负了你们

胡洪侠|“高考秘笈”最难寻

胡洪侠|思念母亲做的那碗荷包蛋挂面

胡洪侠|曾几何时,高考即未来

胡洪侠|一个人,游荡在追赶高考的路上

胡洪侠|我们县曾经震惊中外

胡洪侠|我的“私人高考史”

(0)

相关推荐

  • 德州扒鸡在火车上的光辉岁月

    当年绿皮火车停靠德州站时,光靠排队,真不一定买得到德州扒鸡 2021年10月20日 18:09:10 来源:风味猎人 0人参与0评论 作为一个经常坐火车旅行的青年,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定律. 只要坐上火 ...

  • 消失的母校(一)——走进武师

    民勤东南是凉州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每当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总会有点心虚地说:"武威."不是虚荣也不是不爱民勤,而 ...

  • 恩高的“衡水15班”

    至今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还是禁不住莞尔一笑, 求学恩高的场景浮现眼前, 我们的情谊不说再见. 离开恩高后的第二年冬天,第25个月,第760天,并不特殊的时刻,耳畔响起的是<不说再见>,很 ...

  • 【“祖国颂”征文比赛:91号作品】祖国在变化|| 谭献炜

    祖国在变化 徐闻县徐城镇第二小学五(4)班    谭献炜 我亲爱的祖国母亲--中国是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她正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行. 听爷爷说,过去我们的国家贫穷落后,科技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低,缺穿少 ...

  • 胡洪侠书故事 | 买《金瓶梅》被骗记

    今年早些时候,官方宣布海南开建自由港.我因和海南有些瓜葛,遂有感而发,写微博如下: 1988年,海南建省.网络图片 1988年,十万大军过海峡,其中有我.我和同班同学贾跃平,自衡水坐绿皮火车出发,先南 ...

  • 胡洪侠书故事 | 三百箱书和四条汉子

    "你联系好搬家公司了吗?什么时候到?"我问. "下午就到,你赶快装箱吧,不用管那么多."她说. 装箱之前的书房.夜书房图片 装箱装箱.我都装了两个多月箱子了.我 ...

  • 胡洪侠书故事 | 你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文科生吗?我是!

    我上中学那个时候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历史课,认定那是可有可无的科目.盖因历史属文科,而文科,啧啧,学习差的学生才考文科好吧.笨蛋们不考文科考什么呢?理科又不会,除了文科也没有其他科呀.而一个好老师,那是 ...

  • 胡洪侠书故事|旧文一篇:“又发现了一篇张爱玲的小说”

    翻出一篇2005年的短文,内容和张爱玲有关,和陈子善有关,原题是<张迷的喜讯>. 陈子善藏张爱玲初版本 晚上十点半了,家里的电话铃响.我一接,是上海的陈子善教授. "你又到香港去 ...

  • 胡洪侠书故事|台北、香港和深圳的三个老男人还能一起再“对照”吗?

    右起:台北杨照,香港马家辉,和我. 台北杨照.香港马家辉和我同是1963年生人,他们二位或大我半年,或五个月.十年前我们开启"对照记@1963"写作计划,每周选一常用词,对比对照对 ...

  • 胡洪侠书故事|线装了波德莱尔和奥玛珈音之后,阅读会发生什么?

    波德莱尔<恶之华>,钟锦译,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8月版,线装本,黄曙辉策划 <波斯短歌行>,奥玛珈音著,钟锦译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9月版,线装本 我收集各种<鲁 ...

  • 夜书房故事 | 胡洪侠:马家辉的“小说季”又来了

    <鸳鸯六七四>,马家辉著,花城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收到家辉寄来的<鸳鸯六七四>好多天了,今天也还在读,只是还没读完.天天忙一些七荤八素,常常顾不上"六七四&quo ...

  • 胡洪侠|琉璃厂故事最适合写书话

    这是年轻时的孙殿起?网络上说是. 孙殿起十九岁那年,在琉璃厂鸿宝阁古书铺当司帐.某日,鸿宝阁经理崔蔚元花四块银洋购得明刊本<盛明杂剧>一部,心里高兴,准备加价一倍,以八元出售.孙殿起暗想, ...

  • 胡洪侠|听王石讲复仇故事

    十五年前"滨海深圳"团队去科西嘉岛采风,同行者有王石.邓康延.梁二平.姜威.洪海等人,还有我.某日大家自由活动,我在岛上古巷子里乱转,迎面撞上王石. "吃点东西.&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