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明代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沐王府”是个什么来头?

沐王府的创始人叫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

虽说是养子,但他很不一般。因为他是朱元璋第一个收养的孩子。

当年朱元璋过着刀头舐血的日子,有今天没明天的,没敢奢望自己能有个一儿半女。自己日后能当皇帝,他就更不敢想了。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收养沐英,有将他培养为接班人的想法。

这类似于刘封之于刘备。刘备最早是把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的。

当然我们知道,后来朱元璋又陆续收养了很多养子。比如,朱文忠(李文忠,朱元璋大姐的儿子外甥),朱文辉(何文辉)、朱文刚(柴舍)、徐司马、平安等。

再加上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亲生儿子出生,朱元璋有了子嗣。这使得沐英不再被朱元璋视为继承人对待。但不管怎么说,沐英跟随朱元璋的时间最早,这让他在朱元璋身边学到的东西也最多。再加上他与马皇后和朱标的关系极好,都让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

所以尽管朱元璋称帝后,沐英一再的被朱元璋往外调,不让他待在京城。但当朱元璋真的需要他时,还是会尽可能的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

比如,让他坐镇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沐英以征南右副将军身份随傅友德出征云南。

这一战,十万元军和二十几万地头蛇武装被歼灭,云南地区得以在分离六百多年后,重归中华版图内。

不过,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云南地区独立了六百多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与中原有巨大的隔阂。

朱元璋要想控制住云南,不使其再独立,就不能再像唐宋那样,只是册封。亦或是像元朝那样,只是以土著大姓间接统治。他必须要中央直辖,派流官过去,才能把云南牢牢控制在大明版图内。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军出征前,朱元璋授意傅友德和沐英不接受大理段氏的投降,并授意他们把云南盘根错节的地头蛇势力,一举荡平的原因。

但是推行流官制也有个问题。那就是云南地方分离主义势力很强,比如洪武二十二年的一次叛乱,叛军就多达十几万之众。朝廷派去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根本无法镇抚这些人。

朱元璋想靠地方官管住云南土著,那就得加大云南三司长官的权限。

可是加大权限,他又不放心。万一当地官员兵强马壮,造反了怎么办?

所以,当傅友德率大军回师后,朱元璋单独留下了沐英。他留下沐英,就是希望沐英能代他镇守云南。

朱元璋的这种希望,即他是对沐英治理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养子沐英忠诚度的认可。在朱元璋看来,反正自己也是要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去镇守。派亲儿子去镇守云南边陲,有点大材小用(亲儿子主要镇北方),沐英这个养子,刚刚好,最合适不过了。

沐英接受任命后,很争气,很给力。

洪武十七年(1384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的几次云南土著叛乱,都被他轻松平定之。

朱元璋一看沐英如此得力,便将其召回南京表扬。在朝堂上,朱元璋当众拉着沐英的手赞叹:“使我对南方能高枕无忧的人,就是你沐英啊。”

▼沐英发明的“三段击”战术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五月,沐英获悉朱标去世后,为之痛哭,不久即去世。

朱元璋听说沐英去世,痛哭不已。他在追封沐英为黔宁王,配享太庙后,让沐英的长子沐春袭爵(西平侯),接替沐英镇守云南。

这表明,朱元璋已有把“沐英镇守云南”升格为了“沐氏永镇云南”的想法。

沐春死后,其弟沐晟继任。建文帝任命他继续镇守云南。建文帝此举,有拉拢沐氏为其效力的意味。

后来靖难之役期间,沐晟虽然没有派兵支持建文帝,但也没支持朱棣。而且岷王朱楩被朱允炆削藩(朱元璋第十八子),就是拜沐晟暗中告发其不法所赐。

建文四年,朱棣篡位成功。

不久后,先前被沐晟检举揭发的岷王朱楩跑去朱棣那里告状。说沐晟是建文帝走狗,而且沐氏在云南镇守二十多年,有可能尾大不掉,力劝四哥除掉沐晟和沐家军。

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归籓,益骄恣。晟稍持之。王怒,谮晟。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明史·列传第十四》

但是朱棣考虑到云南的复杂情况,以及自己新登基,需要稳定。而且除掉沐晟,朝廷一时间也没有合适人选能去镇守云南。

于是朱棣就以沐英有大功于朝廷为由,不但没有处理沐晟,反而加封其为黔国公(之前只是侯爵),并且还特赐世系铁券。等于是在制度上,确定了沐氏永久镇守云南。

(沐晟)论功封黔国公,岁禄三千石,予世券《明史·列传第十四》

也就是说。从朱棣时代开始,沐氏虽然不是藩王,但在大明皇帝的政治布局中,已经将其视为藩王了。

只是沐氏没有藩王的名分而已。

公元1439年,沐晟因征麓川(一个受明朝册封的缅甸土著)不利,暴病而亡(可能是畏罪自杀)。其子沐斌袭位。

朝廷考虑到要征讨麓川叛军,必须派一个人去捏合云南三司才行。再加上此时的朱家皇帝已经是第五代人了,沐氏也已是第三代人了,君臣关系趋于疏远,不再像朱元璋与沐英那般亲切,有一层养父子关系加持。

也就是说,朝廷需要防着沐氏了。

因而,公元1440年,明英宗首次向云南派出了巡抚。

首任云南巡抚叫丁璿,他不光是巡抚,而且还是督察院右佥都御史。说白了,他就是朝廷派到云南的钦差大臣。不管是三司,还是什么沐王府,都要接受他的监督。

后来明朝讨伐麓川胜利后,朝廷一度撤销了云南巡抚,仍然让沐氏坐镇云南。但沐家人心里也明白朝廷的心思,自己怎么说也是外姓,祖上和太祖爷的感情再好,算算到现在已经是多少辈了?

于是,到了沐斌的儿子沐琮这一辈时,沐家人就主动给朝廷上折子。要求派巡抚来。沐琮在折子中把话说的很谦卑,说云南三司与自己的关系不太好,我们关系处不好,希望朝廷派巡抚来管我们。

当时在位的明宪宗收到折子后,自然是乐得笑纳了。于是不久后,担任南京户部左侍郎的王恕就被派去云南担任巡抚。

后来,云南巡抚被固定化,从一个临时差遣职务变成了固定职务。沐氏自这之后,也就在巡抚的监督下,与云南三司一起管理云南各府州县及其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土著。

时间来到隆庆时期,第八代黔国公沐朝弼因为跟朝廷作对(起因是沐朝弼自己上书,请求朝廷把一直跟自己作对的生母和嫂子送到南京居住,朝廷同意了,但沐朝弼不知道是哪根神经短路了,一直不放人),遭到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有“骂神”之称,高拱第一次下台就是被他骂倒的)的弹劾。

朝廷在群议论后,得出结论:沐氏有上万训练有素的军队,撤沐氏怕引起士兵不满,也可能会激起边疆少数民族的反叛。云南没有沐氏坐镇是不行的。但是!没有沐朝弼是可以的。拿下他,在沐氏中换一个人上,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不就好了?

于是,在张居正的操作下,沐朝弼的儿子沐昌祚被任命为新任黔国公。至于沐朝弼,则被朝廷派去的锦衣卫逮捕,送到南京软禁。

后来到了沐昌祚的孙子沐启元这一辈,沐家又闹出了幺蛾子。

由于沐启元纵容家奴残害百姓,视大明国法于不顾。云南巡按看不下去,就按律,逮捕了沐家犯法的家奴。沐启元听说后,居然调集兵马包围巡抚衙门,准备用大炮逼云南巡按放人。

沐启元的老妈宋氏听说后,吓尿了,这是要与朝廷做对啊!为了不让沐氏一族被这个傻儿子牵连,宋氏一狠心,大义灭亲,下毒将沐启元毒死。然后她上报朝廷,推荐沐启元的儿子沐天波继承黔国公爵位。(沐天波就是末代黔国公,鹿鼎记中沐剑声和小郡主沐剑屏的父亲)

从沐朝弼和沐启元连番作死可以看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沐氏在云南当地威望已经到了一种老百姓只识沐王府,而不识朱家皇帝的夸张地步。如果朝廷敢将沐氏罢免,必将会引发边境动乱的夸张地步。

而正是有这个前提,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后来南明小朝廷派人找沐天波助饷时,他却敢一毛不拔的一幕。

在他看来,自己世镇云南,兵强马壮。南明那帮人有什么资格跟自己吆五喝六的?

然而,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南明几个小朝廷接连完蛋后,云南土著首领立即以“朱家皇帝都没了,沐王爷算个球”为口号造反。沐天波的官军打不过,于是他就被叛军赶出了大理城。

后来大西军在孙可望的带领下杀入云南,干掉沙定洲,迎回沐天波。但大西军与明朝不是一路人,他们打下云南,自然不可能把政权还给沐天波。

因此自打这个时候开始,云南就不是沐王府的地盘了,而变成了大西军的地盘。沐天波虽然被孙可望礼遇,但事实上被架空,只是个吉祥物。

公元1651年冬,由于何腾蛟、李成栋、瞿式耜等南明将领先后败亡,永历帝沦为光杆司令。孙可望瞅准机会,以武力胁迫,把永历帝挟持到了自己地盘上,软禁了起来。

在被软禁期间,沐天波和永历帝是倒霉蛋见倒霉蛋,两眼泪问问。沐天波悔恨自己以前年少无知。因而便下定决心,自己生是大明王朝的人,死是大明王朝的鬼。发誓要以身殉国,与南明共存亡。

后来咒水之难时,他兑现了自己的誓言,为了保护永历帝,与缅兵力战而亡。

他死后,黔国公一系断绝。现在云南还有很多沐氏子孙,只是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人,这些人都归属于哪些民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