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专病专方
在六十多年前,吉林省老中医史鸿涛老先生有一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效方,这首方后来经中医家罗大伦验证,效果惊人,于是公开发布,才让更多医者知晓,今天,我再次书写此方于头条,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首专病专方。
这首专方记述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方药:
黄芪200克、 秦艽、青风藤、 海风藤各20克 、 防己、 红花、 桃仁、 地龙、桂枝、牛膝、甲珠、白芷、 白鲜皮、 甘草各15克。
运用加减: 此方可随证加减,以改动方中药物用量为主,或将药物稍事变更。
热盛为主者,加漏芦30克,漏芦清热而不伤阴,《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漏芦:“主皮肤热,恶疮疽痦,湿痹,下乳汁。”入胃、大肠经,漏芦清热而不伤阴;
以寒为主者,加制附子1O克,增强散寒止痛之力,附子为“补火助阳第一要药”温阳散寒之力很强;
顽痹正虚、关节变形者,改甲珠30克,加当归20克、制附子10克、伸筋草15克,加强温补穿透之力。
罗大伦教授运用此方常去防己,加苡米,土茯苓,阴虚明显加生地,服药上火加知母。
此方服用,一般一周即有明显效果,坚持服用远期效果很好,(甲珠价贵难得,以打粉冲服效好))。
此方的“君药”为黄芪,且用量非常之大,用到了200g,我们中医界最有名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补阳还五汤”,其中黄芪也只用到120g。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敢用到这么大的剂量的。但是此方有奇效的关键,也是这味黄芪,且必须是大剂量的黄芪,才能有效。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主大风”,黄芪是“补气第一要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之所以病情反复发作,病情难以治愈,是因为“正气不足”。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充足,人就不会生病,人一旦感受了邪气,一定是正气不足。类风湿的患者主要病机就是“正虚邪实”,当正气充足,能够抵御身体里的邪气,此时正气占了上风,病情就平稳,患者就相安无事;当正气不足时,正气难以抵御邪气的侵袭,此时就会发病。
黄芪能够补一身之气,是调理卫气的要药,调和营血之上品。
青风藤、海风藤、桂枝能“祛风湿,通经络”,且中药中“藤类”“树枝”最善于走四肢、经络,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大多是以指间关节疼痛变形为主,这些药十分贴合病机。
秦艽祛风湿,质润而不燥,为“风药之润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止痛;白鲜皮“治筋弱,而疗足顽痹(药性赋)”;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地龙善于搜风通络;穿山甲善破血而逐瘀;防己祛风湿、利水消肿;白芷性温,祛风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生黄芪益气,提高免疫力;红花,桃仁活血化瘀,久病必瘀;秦艽,防己,青风藤,海风藤,白芷,祛风湿,蠲痹痛;地龙通经,桂枝温通经络,牛膝补肾强腰膝,二药并有引经作用;
方歌:
吉林痹方桃红芪;
秦防桂芷草先皮;
青风海藤牛龙珠;
顽湿类风宗此方。
验案1:吴姓,男,34岁,1955年6月5日就诊。患感冒月余,现主症两足关节红、肿、热、痛,甚则难忍,不敢着地。当地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查舌红,苔黄,脉濡数。证属湿热痹阻经络,治以清热祛湿,活血开痹法。处方::黄芪200克、 秦艽、青风藤、 海风藤各20克 、 防己、 红花、 桃仁、 地龙、桂枝、牛膝、甲珠、白芷、 白鲜皮、 甘草各15克。 漏芦30克,连服8剂,为期半月,告愈。
验案2:李姓,女,24岁,1978年8月4 日就诊。当地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已4月余。现两手关节肿胀麻木,疼痛,屈伸不利,浑身酸重,四肢发凉。面色青暗,舌质淡,中有白苔。证属风寒湿邪侵入肌肉,痹阻经络,治用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活血止痛之法。 黄芪200克、秦艽、 桂枝、 桃仁、红花、、防己、 地龙、 牛膝、甲珠、 甘草15克、 制附子10克、连服12剂,其间稍事加减,为期1个月,痊愈。
例3:阎姓,男,56岁,工人,1983年4月3日就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8年。现两手足关节强硬,变形,运动障碍,两膝部皮肤有皮下结节,全身乏力,精神苦闷,气短懒言,面色苍白,舌淡无苔,脉沉细而缓。证属血虚寒湿凝滞经络,荣卫气血流通障碍,邪气深藏,久居体内而顽固性寒湿痹证。治用调气血,散寒湿,活经络,坚筋骨之法。处方:黄芪200克、 秦艽、 地龙、 当归各20克、 桂枝、 防己、 红花、 桃仁、 土牛膝、 伸筋草、甘草各15克、 甲珠30 克、 制附子10 克,4剂一疗程,为期8天,两个疗程间隔4天,共服10疗程,关节畸形,运动障碍得到明显纠正。(《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
古道廋马按: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我曾经用过很多名医的方子,诸如焦树德老中医的尪痺汤、朱良春老中医的益肾蠲痺丸,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都不如史氏的这首方效果显着。此方用药量较大,颇有王清任之风,一般人不敢用,加之史氏名气有限,属地方名医,一般人了解不多,致使一首良方埋没多年。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读到此书此章被其深深震动。缘其方子不同一般,轻描淡写,或用虫类,大胆施于临床,真如史氏所言,效如桴鼓。曾用此方治一教师,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年,五剂见效,三月收功。尔后屡用屡效,成为我治疗类风湿的有效方之一。
方解:方中秦艽一药多能。治疗痹证,风寒湿热,皆可应用,且病发无问新久,病情无问轻重,均可用之,实为治疗痹证之要药。防己善除风寒湿邪,长于消肿。二药相配,蠲除风湿肿痛病变。青风藤、海风藤取藤之通络之功,利经络,为治疗关节不利、麻木拘挛之要药。四药合用,驱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筋活络,解麻止痛,为治疗类风湿之要药。痹者,“闭也”。气血经络,闭阻无疑,故桃仁、红花为必用之品;桂枝辛温,温经通阳;地龙咸寒,又善走窜,四药合用,通痹行瘀,活血利络。更兼地龙为血肉有情之品,对顽固性痹证尤为适宜。白芷能解热解毒止痛,白鲜皮能清热燥湿除痒,二药合用,专治热痹之痒痛不适。芪补一身之气,卫外而行内;牛膝善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甲珠破坚通闭,其力甚强;甘草调合诸药而缓急止痛。四药相伍,鼓舞正气,强健筋骨,调达气血,合取纠正关节变形之功。
近期读《中医思想者----海上方》,发现海上方亦有同感,现一并摘录以飨读者:
说当代医家善用黄芪者,我以为当推邓铁涛、张志远、史鸿涛诸先生。鸿涛先生是吉林名医,可能知者不多。我知道史先生是因阅读《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一书而了解。我母亲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始于上世纪90年初期,手指等关节逐渐变形。1999年夏,病情加剧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当时我尚在大学念书,母亲在一上海处看门诊,然而效果不明显。为此,我查阅了很多书籍。当然《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是必读的。书中朱良春、王士福、姜春华、史鸿涛诸先生的经验,我尤为在意。特别是以史鸿涛先生的类风湿汤打底,自拟处方为母治疗。服药三周渐渐见效,三四个月后明显好转,服至半年能操持家务,行动自如,各项检查指标也正常了。类风湿汤的特点是重用黄芪200克。……我在方中又加用附子、生地、全蝎、蜈蚣、薏苡仁等。因我母亲获效,其同学亦患类风湿关节炎,故也跑来请我治疗。我采取类似方药,她见效更快,效果也更好。
还曾治一位类风湿患者,手指与脚趾关节均严重变形,膝关节和髋关节有三个都置换过,关节疼痛,不能触碰,出汗怕风。我用桂枝汤加大剂量黄芪和附子,服药两三周后,黄芪用至200
患者是一位73岁的男性,右手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多年,在三甲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是没有系统服用西药治疗。反复在我们医院骨科、外科住院治疗。有时候一个月要住院治疗两次才行,不然就疼痛难忍。
这一次他选择在我们中医科治疗,而且正好找到了我,查看他过往的住院病例和药物治疗过程,外科和骨科都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另外还用了“红花注射液”静滴。
我们医院属于基层综合性医院,治疗这种疾病,药物选择有效,急性疼痛的就会用点激素,如“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快速消除止痛治疗。效果是很快的,一般用了一次,疼痛就能减轻大半。可是病情不能长期平稳的控制,很容易反复发作,所以才造成患者三番五次住院治疗。
而刚好,我在书中看到了这个方子,可以拿来一用。
患者诉右手指间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多年,局部关节呈现一种“暗肿”色,没有明显的“红热”表现,伴有怕冷,夜尿多的情况。平素有高血压病史,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控制的很好。舌质白,苔白厚腻微黄,左右手脉皆弦大偏硬,尺脉弱。
考虑是一个脾肾阳虚证,正气不足,痰瘀互结。直接用上面那个方子,黄芪起始剂量用至100g,因为患者年纪较大,不敢贸然用那么大剂量的黄芪,害怕患者身体承受不住。再在方中用10g麦芽反佐,防止出现大剂量黄芪引起腹胀的情况,去掉了穿山甲,因为穿山甲是国家保护动物,并且市面上假货太多,又贵又影响疗效。加白芥子10g化痰通络,当归川芎加强活血之力。
生黄芪100g 秦艽20g 防己15g 红花15g
青风藤20g 海风藤20g 地龙15g 桃仁15g
桂枝15g 牛膝15g 白鲜皮15g 甘草6g
麦芽10 白芥子10 制附子6 天南星10
当归6 川芎6 土元6
开始只敢开三付药,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每天早上查房,我都会特别关注这个患者,并详细询问他喝完中药的感受,第一天第二天患者都说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感觉有一点点肚子胀,血压也很平稳。
第二次又开了三付药,黄芪加到了120g,嘱咐患者有什么不适感及时汇报。服药期间,患者只说轻微肚子胀,没有其他什么不适感,手指关节疼痛减轻了,肿胀也开始消退。
第三次还是开三付药,黄芪加到150g、患者感觉效果更加明显了,没有任何不适感。因为基层医院有费用限制,超过这个限制必须要出院。患者住了12天院,吃了10付中药,疼痛明显缓解了,关节还是有点肿胀。在这期间,我没有用任何激素药,完全靠中药,配合局部针灸治疗。看来,这个方子效果还是很好的。
出院后,嘱咐患者继续服用中药,最好能服用两到三个月左右,由于患者年纪大,依从性不好,只来开过一次药,前后总共只吃了15付药。再见到他已经是半年以后了,他又来住院治疗类风湿,但是病人说这半年手指疼痛很轻微,完全能忍受,所以一直没来复诊。
由此可见,这个方子是非常实用的。大家可以参考应用。黄芪应用也非常安全,只要辩证准确即可。高血压的患者也可以用黄芪,黄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研究发现,小剂量黄芪可以升血压,大剂量黄芪反而降低血压。
黄芪大补人体之正气,此方就是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正气足了,自己就可以抵御邪气的侵犯。
克,桂枝、白芍、附子均用至30克,病情明显缓解。《中医思想者----海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