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凌宗伟:关于“读书”的对话
【异史氏曰】以为某面的老师朋友留言:学期结束前,学校工作安排,总想推动教师利用寒假时间读点书,冀望通过读书来推动教师成长。然而,就这些年我的观察,自上而下,中小学读书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实际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时候,推动读书和自己读书的人还会成为群嘲的对象,那些确实喜欢读书的人,在公开场合也不敢说自己读书,读书成了蒙羞的事。这是为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我们总是把读书的行为视为专业成长的手段、工具,而并没有视读书行为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作为中小学教师,目前的教育环境,一切工作都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落脚点,都在追求短期的效应,每个人都能找出一堆分数提不上来,升学率搞不上去的恐怖后果,却没人说不读书有什么后果。对于提分,读书几乎没什么用,至少作用有限,当一个工具没用过作用有限,自然会被束之高阁。至于将读书本身视为工具,这恐怕又和我们的民族传统有关,儒家文化讲究“实用理性”,一切以有用为旨归,从“诗可以兴观群怨”到“书中自有黄金屋”,无不透射着实用的意味,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本身就是反读书的,又怎么能希望大家读书呢?
我回,其实,与有用无用关系不大,还是要看具体的人的动机与目的,譬如说这圈子里不少推动读书的动机本来就不像推动人所标榜的那么纯粹。君不信可以看看书香校园建设,香了谁,又建了谁?倡导学生阅读而声名鹊起的,有几个没有成为书商的,倡导教师阅读而拥者众的又有几个没有将自己推上宝鼎的?所谓反读书,由此可见一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