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明——绘画散记
2017-05-25 10:00
刘大明,1961年12月出生, 吉林长春人。
198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学习。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家学会会员,吉林省美协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油画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
绘画散记 —— 刘大明
我的作品不太像其他人那么有漫长的积淀,而是在孕育精神导向的同时,兼具敏感及迸 发式的发现,情绪化的结果较多在激情与状态中,作画时见机行事有之;借题发挥有之,这样才能把万物任意拿到画中,甚至一个情绪都是有形有色的;画某物能抓住其性,并绝对强化到直指人心的程度。状态发挥到最佳时,从中体会手与画布碰撞的瞬间那种情不自禁的奇妙感觉。我相信精神是有形有色的:具体得可以触摸。
我想画画本来是心照不宣的事,自由抒发的结果,越自然放松越佳。生活有百般滋味,无论你是否愿意品尝。也许下一批作品又出现了其它味道,当然这不是刻意把握的。但我知道一定的生活积淀,其转化为可视的图像需要背后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这里没有古今与横向的比较。每个人的经历有别,所形成的轨迹大有不同,所以才有不同面 貌的东西出来。
我喜欢看自然平静的画,不喜欢无病呻吟、故作深刻的作品。其实人离不开周遭生活的影响,而这(点无疑使画面带有人与生活最亲近的成分。因此,图式、点、线及色彩都是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当然在相对一个阶段里,画家是要有自己艺术的侧重面与主攻方向的。对当代画家而言,与其说画什么、怎么画,还不如选择如何面对生活、用何种方式活动自如,画面才生动,并使得自己的思维及方法论诸方面有新局面展开。因为有内核的驱使,释放的余地就越大。
在此,我有这样的思考:画若不找到与心性与手感上的连接,再努力也是徒劳。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深刻了解,才能在生话中发现你所要发现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块净土,只要找到通向该地的途径。
画家积极面对生活,有活力,新的要求及发现才会出现,才会有表现的欲望—,画面才能注入精神力量。反之以往的视觉习惯会占上风,最终的画面很苍白。诚言,人总得有个不变的东西,不能因时因事而改变,那就是深邃的情怀。我喜欢都市生活,更喜欢田园牧歌。追忆古时代漫长时光的同时,也向往未来世界的未知变幻.记得前一段看上个世纪的纪录片感触颇深,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精神,时光飞逝,从前的影像与人的精神载体巳不复存在了。那时的语言声音及相貌与当代相比明显不同。
在作画过程中,我强调画的“书写性” ,并力图通过把可视形象转化为意象的精神载体进行表述,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变换的乐趣。视觉语言的运用,不同程度地记载着瞬间的情感撞击 与人格魅力。作画时,一根抖动的线拉到多长为止是受激情控制的,正像歌唱家处理長调中的节拍是受控手气息运用得是否尽兴(无论情感或生理都如是),当然还包含人的质量因素。好的作品应 是一挥而就,当发挥到极致时,手似有帮助,皴擦点:染行驰顺逆,随性泼洒,乐趣尽在其中. 画面是活的生命载体,得意之作曰后再看,它似乎总有话要同你说。.不是造型与色彩带来的,而是反映作者那个时期不可言状的心思,是载进了心灵的某个情结。中华民族传统是相对含蓄的,它融在我们的血液里。
维吾尔老人 120x60cm 2015年
维吾尔族姑娘 120x60cm 2015年
维吾尔族男子 120x60cm 2015年
马拉迪卡的朝拜者 190x190cm 2015年
勒努勒与苏比努 160x140cm 2015年
女花工 150x145cm 2014年
癔者185x160cm 2014年
晴日 160x185cm 2014年
金秋200x260cm 2013年
熹微·北方渔讯 190×300cm 2013年
塞纳河晨曦 180x145cm 2014年
玛丽桥晨曦 185×210cm 2007年
理想画室 165x185cm 2008年
巴黎阳光下 185x160cm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