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医咨询-名家科普】叶红英、王镛斐教授: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脑医咨询】患教直播课第二十期,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叶红英教授和王镛斐教授带来《垂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垂体瘤是一组起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以及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细胞的肿瘤。垂体瘤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可表现为垂体瘤压迫产生的相应症状(如头痛、视力减退等)及激素分泌不足。本期的患教直播课,可以帮助大家详细了解垂体瘤的相关知识。
叶红英教授:垂体瘤诊断和药物治疗
叶教授首先为大家带来《垂体瘤诊断和药物治疗》,从垂体瘤的基础概念到药物治疗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 垂体在哪儿?
垂体位于大脑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如黄豆般大小,平均重量只有0.6g。
二、垂体的功能是什么?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的总司令部,它会分泌六大激素来分别掌控身体的其他内分泌腺体,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FSH/LH)、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以及储存和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叶教授详细讲述了以上激素分别作用于身体的功能。
三、垂体会得哪些病呢?
垂体疾病主要包括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垂体炎、垂体部位其他肿瘤(例如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胶质瘤、脑膜瘤等)、空蝶鞍等。叶教授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垂体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所引发的临床症状。
四、垂体瘤分为哪几种?
垂体瘤按大小分可分为:微腺瘤(<1cm)、大腺瘤(1~4cm)、巨腺瘤(>4cm);按细胞类型可分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H)、泌乳激素细胞腺瘤(PRL)、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LH/FSH)、零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两种及以上),细胞类型的区分需结合内分泌检测和病理学特点。
五、什么叫高风险垂体腺瘤?
高风险垂体腺瘤主要包括:稀疏颗粒型GH细胞腺瘤、男性泌乳素细胞瘤、Crook’s 细胞腺瘤、静默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多激素型PIT-1阳性腺瘤。
叶教授强调,高风险垂体腺瘤容易侵袭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患者需要关注术后有无病灶残留,并进行积极治疗;其次,这类垂体瘤即便手术切除干净,也容易复发,术后需要加强随访,对于部分泌乳素瘤而言,药物治疗的难度较大,需要采取药物联合手术/放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六、垂体瘤的临床表现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包括激素过多分泌相关的特殊表现、垂体瘤占位相关的共同表现(与大小相关):头痛、压迫视神经,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压迫正常垂体组织引起功能减退。
七、垂体瘤如何诊断呢?
叶教授指出,垂体瘤患者在检查时应至少做两项检查:内分泌全套激素检查、垂体核磁共振增强。不管是对于可疑的临床表现,还是磁共振发现垂体异常信号,都应进行内分泌全套激素检测。针对头颅磁共振检查有很多特殊的部位,不同的部位其扫描方式也有所差异,医生能够获得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垂体瘤患者在诊断和随访时,都应进行鞍区或者垂体的磁共振,而且必须进行增强检查,否则会遗漏很多信息。
八、垂体瘤如何治疗呢?
垂体瘤的治疗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肿瘤其治疗方案也不同,即使同一类肿瘤不同患者其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叶教授表示,垂体瘤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进行治疗。
垂体瘤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药物(针对PRL瘤、GH瘤、ACTH瘤、TSH瘤等)、放射治疗。叶教授还特别就垂体瘤中的泌乳素瘤、GH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ACTH瘤(库欣病)进行了重点讲解,并对特殊垂体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举例说明。
泌乳素瘤
肢端肥大症
库欣病
九、垂体瘤术后要随访吗?
垂体瘤患者必须在术后的1、3、6个月时进行三次随访。5年以后在病情非常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每两年1次。叶教授在直播中讲述了垂体瘤患者的随访时间以及具体的随访内容,并指出不同患者其随访频率和随访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十、垂体瘤患者该怎么做呢?
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诊断、治疗方案、随访指标和治疗目标,理解每个药的治疗目的、用药方法和可能副作用,每次就诊时询问和确认下次随访时间和内容,每次就诊带上所有病史资料。
王镛斐教授:垂体瘤多学科诊疗的必要性
在叶教授讲解了垂体瘤的诊断以及药物方面的选择后,王镛斐教授从外科手术治疗方面讲述了《垂体瘤MDT(多学科诊疗)的必要性》。
垂体瘤一般为偶发瘤。有文献报道,正常人群垂体瘤的发现率达27%。垂体瘤是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关系到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治疗起来相当复杂。王教授强调,垂体瘤患者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诊疗。
一、垂体瘤外科手术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垂体瘤外科手术的治疗目标主要在于:控制和降低异常内分泌升高、消除或尽可能缩小肿瘤并防止其复发、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并对合并症进行有效监控,尽可能保留垂体内分泌功能。
二、垂体瘤手术难度究竟有多大?
垂体瘤手术难度与患者肿瘤的大小、质地、血供、形态等有关。此外,王教授还讲述了功能性垂体瘤以及难治性垂体瘤的手术难点。
三、复发性垂体瘤的治疗
王教授提到,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复发性垂体瘤的一线治疗方法,侵袭性垂体瘤应该及早识别复发,并个体化定制治疗计划,通常考虑早期再次手术,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安全切除肿瘤、改善视神经功能并降低或缓解功能性腺瘤的生化指标,内镜技术可以广泛显露颅底结构,优于传统显微镜经鼻入路。
四、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多学科合作诊疗(MDT)可以明确患者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对疑难病例的诊治等。王教授以华山医院垂体瘤手术治疗为例,介绍了华山医院垂体瘤治疗的“质”与“量”,从国内的领先技术讲解了华山医院垂体瘤治疗的发展历程,分享了华山医院垂体瘤多学科诊疗的心得。
五、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必要性
王镛斐教授指出,考虑到手术和药物治疗经济成本的差异,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时会权衡利弊,力求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内分泌科医生在诊断、治疗前评估、术后随访和药物治疗环节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放射科(伽玛刀)适合于治疗术后海绵窦残余肿瘤,效果令人满意。各相关学科密切合作和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可以达到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建立垂体瘤融合诊治中心有利于提高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线答疑
最后,叶教授和王教授针对在线患者/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并提醒垂体瘤病友,要重视自己的疾病状况,加强对垂体瘤疾病的认识,配合医生制定的垂体瘤诊疗流程,遵从医生的建议,只有进行详尽的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全程病情监控,才能战胜疾病,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