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的业务其实是同质的,因为数字非常庞大,业务其实很复杂,单纯的任何收入和成本费用的变化,一个小小的百分比可能都是很有方向性的中短期决策导致的,从目前的已经有的材料看,没有特别称得上拐点的差异。联通常年被差评,但是今年年报中的核心指标光看指标还是不错的,这里有一个背景是需要注意的,联通是三家里面数字绝对值最小的,单纯看增长率本身就会好看一点是正常的。首我觉得核心指标肯定是要跟移动和电信比较的,尤其是增长不错+共建共享的电信,避免出现大的拐点没有把握到。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主要和自己比较。我个人倾向于只要电信还没回来成功,就先不用太过关注。去年年末开始掀起的一股南下风潮,我在上学的时候,师兄师姐每年都有人的论文选题是关于A+H溢价分析,直到沪港通开始,也只是短暂的出现了一段的溢价高的票的拉升,之后长时间还是高溢价。有人评价港股是内陆的基本面+香港的流动性,后者从本质上存在区别。所以我真的觉得看公司就好了,没很大的必要去追港股的折价,除非是奔着分红率去的。中等层级以下的基本年报的篇幅是体现不出来的,就是除了核心指标,例如总被Q的5G用户数等,其实其他数字公司是可以选择好看的披露的,所以披露的也真的还不错,不是止跌回盈就是增长可期。所以投资最好选择的就是自己从业方向的公司经常研究,绝对会有敏锐度的优势。最近很有意思的两个消息,一个是电信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准备回A股,那就是至少还能增发10%。一个是联通发布了回购计划,说自己的现金流棒棒的,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准备真金白银回购用于未来激励,如果激励没给出去就注销,还给了最低线,属于挺良心的一种回购公告了,第二天小小的高开不过还是掉头了,市场目前对于联通或者说对于5G整体的情绪和认知远远没到拐点,不是一个回购能打回来的。其实想想联通这一波也是很酸爽,混改发股票来了一大波钱,然后现在折价35%再买回来,要不是时间够长,估计铁定是要被监管像天齐锂业一样发关注函的。以上我们说的是怎么看联通数字与行业数字对比,A股与港股对比的问题,我个人是倾向于和自己比和做A股就看A股好了的。接下来来看,这些披露的文字内容和数字,我认为是对我原先看好联通股票是逻辑一致的。
联通目前比较混改时折价大概还有35%左右,我在里面大概趴了小半年了,目前价格也在成本价附近。市盈率处在25倍左右,处在历史27.2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增速是5%左右,券商预期明年增速6%,后年15%。也就是取今年数字PEG在5左右,取未来两年是增长率11%,PEG为2.28.目前的市净率大概是0.94,处在历史5.31%的水平。
以上其实代表的就是对于联通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5G会带来盈利加速增长,一种认为这种巨无霸已经属于底层基础设施,基本也就是跑赢通胀,应该用PB估值。我的想法是这两种各适用于联通的一部分业务,但是如果单纯来考虑价格,用哪种方法至少都算不上贵了。5G的初期,运营商是还没有收回来4G的大规模建设成本的,上了一段时间的拖挂4G的5G之后就开始建独立5G,战略性大于了盈利性。这次联通发言表示的就是5G的资本开支,首先联通电信报团取暖还是有意义的,所以两会的时候建议,把只有频谱没有基础设施的电网拿到的黄金频谱也拿出来共建共享吧。其次5G的资本开始基本稳定了,除非未来出现明确的不够用,不太会再大规模投资了。这给财务的信号就是,CAPEX基本稳定可预期了,砸钱的阶段快完事了,下一步真的该开始百花齐放了。(3)网络分层技术,工业应用场景未来有收回定价权的可能。联通的年报中,有一组数据比较抢眼,“产业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30%,占比达到了15%”。再上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4G建设,但是运营商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却没有海量的收获,反而成就了BAT,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移动互联网中,运营商失去了定价权。QQ等使用的通道中多数为不收费的,所以虽然我们的数据APP增多,运营商能收钱的么那么多。而且国家还要持续提速降费,所以在2C领域别指望能赚到大钱。而在2B领域,我们知道,5G会带来巨大的变革,第一步是超高清视频,例如4K/8K电视、AR/VR,第二步是物联网,例如工业互联网,第三部是车联网,包括车辆调度、自动驾驶等等场景。我们试想奥运转播、模拟真实场景培训、无人仓储物流、工业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交通部门车辆调度、自动驾驶,他们在精准度、传输速度、数据量、数据计算能力和速度上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而且针对性甚至有些会达到定制化的水平,网络分层不仅可以使得大家各自运行良好,得到更好的技术体验,也有利于整个网络稳定并有效率的布局存储和计算能力。同样,一旦真的做到分层,至少工业应用场景没有腾讯出来捣乱,运营商有可能收回定价权,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接着上面的话题,在2C领域,我们换了5G手机,上了5G套餐,就可以使用5G网络,微信还是那个微信,百度还是那个百度,优酷还是那个优酷,就是加载快了些,视频清楚了些,但是没有发生特别大的变化。而运营商对我们提供的服务堪称极致标准化,选套餐就好了。但是2B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流程、不同的管理历史对于数字化和物联网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至少标准化的程度要低很多,在这个里面需要企业、工业互联网软件企业、运营商等多方琢磨,know-how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在这个阶段,运营商所承担角色很可能变成了一个串联者,增加了更多的服务功能,并且随着服务的客户,做成的标杆项目越来越多,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与且互相成就。运营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介入时点和角色远重于原先,而且部分场景应该是以运营商为核心进行新的铺垫运作的。这也是当时联通混改时候的试想,这也是未来能够改变业务模式和收费模式的一种可能。
到了看远一点大家都乱猜的时候,前面讲贵不贵和讲业务的时候,大家应该能看出,我是很倾向于把2C和2B分开来看的,而从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打个比方,我觉得运营商(目前也就买得到联通,联通相对还算有优势),未来可能会成为通信业的中建,5G界的小米。
对于个人客户而言,我觉得这个产业链上的掌上明珠是离客户更近的业务运营商,也就是BAT,何况他还丧失了定价权,想多收点通道费改不了规则,还被爸爸按着脑袋提速降费,建5G。
所以打个比方,特别想当年地产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给全国地产商盖房子的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名副其实的基础设施建设商。这部分的业务确实应该小心CAPEX的投入进度,并且倾向于用PB去做估值。
工业场景的5G应用还在初期的阶段,还没有跑出一个明确的模式和领导者,但是在这个大领域,运营商的参与度和在其中的地位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积累下来的能力和经验是能够产生价值的,一定程度上更深刻的掌握了工业命脉。
所以这部分我想用一个公司打比方,就是小米。
小米同志刚上市的时候,雷布斯给了很高的预期,但是估值一路下行,过了几年却发现,虽然他当年没有薅成第一单CDR的羊毛,但是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最大赢家竟然是小米,几乎发展的最快最好的智能硬件都带着小米的投资。小米的估值逻辑从一个手机厂商讲故事成为一个粉丝经济运营者变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投资平台。
推荐大家推荐一本书经管小札9:《一往无前》,你会读懂,为什么小米会走出来这样一条路,其中有一段讲小米对外投资估值的故事,看好他们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好,到你下一次量产还需要多少钱,钱我掏了,给我20%-25%的股权。又讲了小米是如何靠着excel跑自己的供应链、财务,处处是坑,从头来学,并且将这些经验给到了自己所投资的所有企业的。你会发现,小米在其中的角色是非常多元的。
运营商做不到,但是却可能会有这个意思。
如果说,上一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靠的是互联网+。那么下一轮可能就是+互联网。主角从互联网变成了传统经济,大家都在摸索这条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还有钱的联通,希望你能走出来,带着你的产业互联网业务增速,带着你的5G产业基金,带着参与混改的BAT,带着已经开始趴在里面的我。
目前持仓为底仓,严格守着仓位管理的规矩。我个人的想法是,如果一个票你会想持有3-5年等逻辑落地,今年就不需要太早动大手,今年还有点更好的机会, 控仓位保持一个在水里的感觉心态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