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腊月二十五,豆腐里面藏财富!
财源滚滚
5天
腊月二十五啦!离新年又近一步。旧时,人们到了腊月二十五便忙活起来,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谓之:「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为什么偏偏要这天做豆腐呢?这真是众说纷纭了,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腊月廿五这天不仅要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五还有另外一个典故。这一天家家户户做豆腐,源自清代百姓对奸臣和珅的抗争。因为那个年代老百姓特别恨腐败,就想跟腐败做斗争。怎么办?于是就在这天要做豆腐。春节吃豆腐(斗腐)就是跟腐败做斗争。
如今,这种习俗传承下来,到腊月二十五,豆腐就成了备受青睐的食品。
按老理儿,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动刀,初二开始又有人来串门儿,所以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要做出年后四五天所有的吃食。在过去,豆腐是过年时的必备食品。所以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豆腐做成后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说法。
豆腐的「腐」和富裕的「富」谐音,二十五磨了豆腐,祈愿来年的生活能过得富富余余。「豆腐」听起来像「都富」,家里团团圆圆吃豆腐,年味儿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却温馨美好。
腊月二十五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五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这一天,人们除了“磨豆腐”,因各地的差异还有一些其它的风俗。比如接玉皇、照田蚕、千灯节、赶乱岁等。
腊月二十三祭了灶,腊月二十四扫完了房子之后的腊月二十五,老北京人就该糊窗户了。家家户户“糊窗户”可不光是为了“对付”诸位神仙,更多的还是自己看着顺眼,谁不想在被修饰的焕然一新的环境里过新年啊!
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习俗。因为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皇玉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
新年就快要来了,
希望大家新年愿望都能实现~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都到这了,分享+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