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梅:不吃老菱,不吃藕,不吃樱桃,不吃...

95岁的时候,郑逸梅平常吃的都是些红烧蹄子、蛋饺、蛋炒饭、猪油菜饭之类的。他的儿媳妇是位医生,经常劝他,应当多吃蔬菜,少吃肉类,但他就是不听,还是每餐都离不开荤腥。那天中午,他先吃了一些奶油蛋糕,然后又吃了一只油煎荷包蛋,外加一碗米饭。下午,他的腹部疼痛不已。他没敢告诉家人,而是打电话给一位医生朋友。朋友立即赶来诊察,当下断定,他是胆囊炎发作了,劝他立即住院治疗。无奈之下,郑逸梅只好去了医院。后经超声波检查,被断定为胆结石,建议动手术。他一听,头都大了,只同意吊盐水。结果,郑逸梅只住了五天医院,就坚决要求出院,回家静养。不过,经过此番折腾,他终于开始遵照医嘱,不再吃自己喜欢的奶油、煎蛋、蹄膀等肥腻油重的食物,只好多吃蔬菜了。
有“补白大王”之称的郑逸梅,自称:“我从小就偏食,什么要吃,什么不要吃,认为要吃的便是好的,不要吃的便是恶的,一直到老,还是如此。”猪蹄可谓他的最爱之一。他一向认为猪蹄是猪身的最精华之处,红烧白烧皆适他口味:红烧“以浓厚胜”,白烧则“以清隽胜”。
对郑逸梅而言,吃猪蹄还有思亲的功能。他年轻时曾在上海影戏公司工作,每逢星期日都会去沪西老西门探望母亲。母亲知道郑逸梅喜欢吃猪蹄,每次都会亲自煮上一盆猪蹄,让他吃得眉开眼笑。若干年来,一直如此。后来,他专门含泪写过一篇纪念母亲的文字《舐犊情深的母爱》。
祖籍安徽歙县,生于上海,自称为苏州人的郑逸梅,还非常喜欢吃螃蟹。他一般会在晚饭后吃。吃螃蟹时,调料颇为讲究,事先要将嫩姜切成细丝,放入镇江香醋和白糖拌匀。食蟹时还要搭配上好的花雕酒,大家一起边吃边喝,其乐融融。食用完毕,还会以紫苏熬汤洗手,解除手上的蟹腥味。最后,再喝上一盅白糖姜茶,爽口祛寒。他最喜欢吃对子蟹,并以阳澄湖的为上品。
郑逸梅还嗜好甜食。在苏州时,他把松子糖、脆松糖、粽子糖、梅浆糖、钮子糖、元宝糖,都吃了个遍,还非常羡慕苏曼殊的“糖僧”的称号。他特别喜欢观前街的糕团,而且喜欢刚做出的,热呼呼的,香气非常浓郁。长住上海后,儿媳妇每年清明赴苏州扫墓时,他都嘱咐带些回来,给他尝尝解馋。此外,他还钟情于仪征胥浦小糕:“糕色白似雪,又称雪片糕,片薄匀称,入口香,甘美无与伦比。”
儿时的郑逸梅,称得上是嗜糕成瘾。肚子饿时总是用火炙糕来充饥。这种糕形态狭长,经过火烤具有微焦的条纹,略带一点甜味。还有一种状元糕,其实和火炙糕差不多,意在父母鼓励下一代用功读书,将来一举成名。郑逸梅还爱吃一种粒状的桔红糕以及方块状的重阳糕。后来,奶油蛋糕也成了他的最爱。
爱糕及于水果,郑逸梅对西瓜、杨梅、荔枝、柿结、水蜜桃都很感兴趣。他也爱吃黄梅,将其捣烂后拌入糖霜,就开始大快朵颐。坚果中郑逸梅最爱吃的是花生果。他自嘲,有时花生果吃多了,连饭都不想吃了。后来年纪大了,牙齿脱落不少,咀嚼困难,他就改成吃花生酥和花生酱来解馋。
平时,郑逸梅认为健饭的肉类,要算菜心肉丸和枫泾丁蹄为最。此外,动物内脏、烟熏腌腊、咸肉咸鸭,他也爱吃常吃。他竟然还以自己和苏局仙、朱屺瞻、刘海粟为例,自我安慰说:“可见吃与长寿并无绝对关系。”
郑逸梅也有很多不喜欢吃的东西。他不吃老菱,不吃藕,不吃樱桃,不吃橄榄,不吃梅子,不吃洋葱,不吃韭菜,不吃大蒜,不吃蒌蒿,不吃芹菜;他不喜欢荠菜,不喜欢莼菜;吃鱼怕麻烦;牛肉不怎么吃;自己属羊,忌食羊肉;认为烟酒是有害的东西。不过,他又吃荠菜和肉馅的馄饨,遇到家庭欢聚、老友晤叙,他会喝上一点甜酒,诸如青梅酒、葡萄酒、郁金香、五加皮酒,也仅限一两小杯。令人奇怪的是,他对苜蓿,也就是金花菜,竟然百吃不厌。
郑逸梅认为:“谚云:病从口入……但口入致病,终究占很大的比重。”因此,他写道:“舍间在饮食方面,虽不过于讲究,但遵循的原则是:卫生第一,方便第二,味美第三,营养第四……”虽说是营养第四,郑逸梅的日常饮食,还是很有规律的。他始终思维清晰,每天都坚持写文章,腿脚利索。很多人请教他养生之道,他的解释是:
早晨五点半起床,稍微活动一下筋骨。洗漱完毕后吃早饭:“乃白粥一碗,佐以肉松、花生酱或玫瑰乳酱。”饭后,阅览报刊,写点逸闻轶事。如有客来访,果断止笔与之交谈:“借此获知朋踪友迹,及文坛和社会情况。”午餐由儿媳妇料理,菜肴口味细软,很合他的胃口。饭后不午睡,稍微休息一下便到附近的书店逛上一逛。回来陪曾外孙女一起搭积木,讲故事。晚上四代同堂,欢乐地共进晚餐。睡前听听音乐,看看电视。
事实上,逢年过节的天伦之乐,是郑逸梅最享受的精神大餐。老伴在的时候,都是老伴忙。特别是过年,家人团坐合席,热闹异常。老伴去世后,吃年夜饭时,一家老小四代人围着只江南的菊花火锅,什么食材都可以投入锅中,热乎乎地吃着很有味。其快乐,会让郑逸梅享受很久很久。

(0)

相关推荐

  • 爱吃猪蹄的要收藏了,教你秘制“剁椒猪蹄”软糯Q弹,肥而不腻

    爱吃猪蹄的要收藏了,教你秘制“剁椒猪蹄”软糯Q弹,肥而不腻

  • 徐卓呆与郑逸梅的沪上旧居 祝淳翔

    . 徐卓呆与郑逸梅的沪上旧居 祝淳翔 . 徐卓呆是早年间沪上名人,最初留日学体育,回国后与夫人汤剑我合作办过体操学校.后来转行文艺,写滑稽小说,编笑话集,甚至拍滑稽电影,终于博得"笑匠&qu ...

  • 郑逸梅:南社的几次聚餐

    南社第一次雅集照片 南社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革命旗帜下的文学社团,媲美明末的几社和复社.经常举行雅集,聚餐当然是雅集节目之一. 第一次雅集于苏州虎丘,其时在一九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有柳亚子.陈巢南.朱 ...

  • 汤志钧:郑逸梅先生二三事

    <南社丛谈> 郑逸梅是一位著名的文史学者,也是熟悉掌故.著作等身的前辈.由于他的撰著,很多是短篇,又多佚事趣闻,刊登在报刊末尾,因而称他是"补白大王".其实他也有文史方 ...

  • “补白大王”郑逸梅的另一身份:“养和村村长”

    文/ 沈轶伦 建筑落成,便不会伸缩增减.那其中的房间,却越住越小,可能吗?1981年,一位摄影师在朋友引见下走进郑逸梅的家,只见"朝北的小小亭子间里--主人郑逸梅穿着中式罩衫套棉袄" ...

  • “养和村村长”郑逸梅

    他们都是用文字在时间长河里画出航标的人.尽管人事代谢,但文字留存.与过往有关的记忆和文化,便也都在. ■ 解放日报记者 沈轶伦 1 建筑落成,便不会伸缩增减.那其中的房间,却越住越小,可能吗?1981 ...

  • 郑逸梅 | 民国书画印佚闻八卦108则

    郑逸梅(1895-1992)江苏苏州人,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先生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先生擅长写人物传记.名人轶事.文史掌故,人称&q ...

  • 【世说人语】郑逸梅:梁启超的几件小事

    梁启超的几件小事 新会梁启超,是历史人物,他的荦荦大端,早见各家记载,毋待赘言.古人说:"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我不贤自居,谈他的几件小事吧. 启超是南海康有为的弟子.他 ...

  • 郑桂梅 | 原生态的老人们

    总第1260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显然国家风起云涌的老城区改造之潮水到这里突然断了片.几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很是碍眼地堵在路中央,老人们在一起常叨叨,穿心箭呀,造孽呀,你看,这百米高楼堵在主马路 ...

  • 郑逸梅:民国书画印佚闻八卦108则

     1. 钱崖号瘦铁,王冠山号冰铁,吴昌硕号苦铁,邓散木号纯铁,四人均为篆刻名家,有江南四铁之称. 吴昌硕刻  还砚堂 2. 有人以吴昌硕所刻"还砚堂"印赠王个簃,王因名其居为还砚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