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诗:
不知读完这首诗大家是什么感觉?
我承认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对诗的作者几乎一无所知,但我的内心被诗中喷薄而出的烈火般的情感深深震撼到了。
这首诗用简单的文字组合,却道出了最深沉的感情。
当我知道了作者后,又一次感受到了震撼。
她就是当代最受争议的女诗人——余秀华。
一个脑瘫患者、一个农民子弟、一个诗人,正是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结合到一个女人身上,才让我倍感震撼。
很多人知道余秀华,是因为她的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
这首诗,因为独特的标题吸引了众多眼球。
这种直白露骨,甚至有些“低俗”的诗名,与大家心目中对诗歌的阳春白雪的印象产生了极大的反差。
甚至有的人都没有认真读这首诗,仅看标题就认定这是一首不入流的、博眼球的“小黄诗”。不过这种不了解就开始“贴标签”的风气由来已久,在此不做评价。
只要认真品读过这首诗,并用心体会过的人,一定会被诗中表现出的对爱的渴望和内心的真诚所打动。
在《朗读者》上,余秀华朗读了她的诗《给你》
董卿如此评价:
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
是啊,没有端庄的身姿,没有激昂的语调,没有端庄的外表,却有一颗最炙热的心脏。
在那一刻,余秀华是最美的。
没有正常健康的身体,让她一度感到自卑。
但她对自己的情感表达却比很多人都勇敢,自信。
她专门为自己的“男神”写了诗,以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
正是因为她这份不做作、不藏着掖着的真实情感表达,遭到了某些“健康人”的谩骂和攻击。
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的身体不健康的女人,一个肆意攻击别人的健康人,到底谁才健康呢?
所幸,还是有很多真正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人的。
我们习惯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我们总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用一种可怜又可笑的优越感去俯视某一方面不如我们的人。
殊不知,她虽然没有健全的身体,却拥有比更多人健全的内心世界,比很多人站得高、看得远。
刘年这样评价余秀华: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她是一个以诗为生的人,也可以说,她是一个为诗而生的人。
我们以极小的概率来到这个世上,冥冥中我们的一生似乎早已被安排好了。该是你的就一定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也不必强求。
余秀华来到这个世上,在我们看来是不幸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又是幸运的,她能够在这个不健全的世界上,用自己不健全的身体,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慰籍——诗歌。
诗歌如同她的使命,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和归属。就这一点,比我们很多人幸运多了。
很多人穷极一生,都不曾有过归属感,就像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过客,悄悄地来,悄悄离开,心里没有留下任何让自己感动的东西。
她没有借身体原因去“卖惨”,而是努力靠诗歌活下去。
这些打动人心的诗歌,也不是靠天分和运气写出来的。
在她的书柜里,有博尔赫斯、泰戈尔、雨果、鲁迅、巴金、海子……
有书的陪伴,她并不是孤独的,她用诗歌诉说着她的爱恨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上天禁锢了她的身体,却无法禁锢她的思想。
也正是身体的限制,让她能够远离人群,正是这种遁世离群的生活,让她能够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翱翔。
我们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双眼,却总是忽视事物内在的强大力量。
余秀华就是一个通过事物表面看到本质的人,我们读她的诗,不应只关注她的身体因素,更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试着沉下心,让自己的感情和她的文字产生共鸣。只有这样,你才能通过诗真正了解到一个真正的余秀华,了解到自己心中难以诉说的那份情感。
如今主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读书似乎变成了一种小众爱好,更不要说读诗了。
但我还是真心希望大家在闲暇之余,放下手机,去认真读一首诗,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出的丰富情感,从诗歌中找寻真正的自我。
人生,有悲有喜、有起有落、有聚有散。
人生,就是一首诗。
=====
你好,我是本文作者竹素先生。
不灌鸡汤、不打鸡血、不说教。
只想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一些思考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