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蜀汉政权的尴尬: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时间:2021-03-11 08:39:58 来源 网络

说到三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对于一些比较出名的人来说。但是有一些将领虽然并不那么出名,但是在当时也是名震四方,那就是廖化!诸葛亮非常看重的一位。不过关于这个廖化有一些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什么意思

要知道在传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廖化已经七十多岁了;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蜀汉后期乏力,没有大将,只好让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出山。就算是在现在七十岁要是还能自己到处走走玩玩,都已经算是身体很不错的了,但是廖化还能胜过蜀汉的那些将军,成为大将,由此可见三国里老当益壮的不仅仅是黄忠,还有这位早年间有些默默无闻的廖化。“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但历史上廖化的能力并不平庸。早年间,蜀国刘备集团也曾经人才济济,众星璀璨,五虎上将更是威名远播,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早年间作为副将、偏将的廖化,在一众武将之中自然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初任刘备属下前将军关羽的主簿。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割据江南的孙权派兵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廖化亦归入孙吴。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们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再次奔赴蜀汉。 其对于蜀汉之主刘备的忠心耿耿忠心,由此可见一斑。

2、“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后一句是什么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蜀中无大将,王平堪大任”。王平原本是曹操的部下,后来在曹操和刘备争汉中时,投降刘备,后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守街亭 是一个副将,在战役中,曾多次向马谡谏言,奈何并没有被采纳。后来受诸葛亮器重,多次同诸葛亮北伐,履历战功。他可以说说此时蜀汉的一道曙光,为蜀汉撑起了半壁江山。

由于王平自小便生活在军队中,所以识字甚少,可以说是一个文盲,但是王平常常让别人读书给他听,知晓其大义。王平是一个十分遵守规章制度的人,平时与人交谈甚少开玩笑,一整天都端端正正,规规矩矩的,但是王平生性比较多疑,又有些狭隘,有时还会自轻,是为一大缺陷。蜀汉人才稀少,最终没落,和诸葛亮用人失误脱不了干系,但是小编认为世间一切皆是有定数的,只不过是蜀国的气数已尽罢了。

再说晚年的廖化,已经成为了蜀汉后期的一位身担重任的上将军。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兴兵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派遣廖化去往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廖化率军北至阴平,听闻魏将诸葛绪攻向建威,于是停下来等待,观察其动向。

同年九月,姜维为邓艾所逼,从沓中退驻阴平,与廖化合军,欲前往救援阳安关口。中途得知阳安关口被攻克,钟会军长驱直入,于是放弃阴平,撤往白水,后又与刚好到达汉寿的董厥、张翼军会合,一同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进攻。

十一月,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廖化等人于是随姜维向东进入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以察明虚实,不久后得到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于是与姜维等到涪县向钟会投降。

景元五年(264年)春,廖化与宗预一起向内迁移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

3、为什么蜀国人才短缺

从客观来说,地理环境不好导致百姓文化素质低,自然难出人才,再者战争的接连不断,使人才流失,从主观方面来讲,刘备和诸葛亮用人不当也是导致蜀汉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刘备没能正确任命黄权,导致后来东征孙吴时惨败,黄权最后归顺于曹魏。诸葛亮用人不当最出名的当属挥泪斩马谡了。

魏延在当时也是一名大将,但却未得诸葛亮重用,最后还因为诸葛亮临死前的话而死,着实令人可惜。而对于马谡,诸葛亮一提再提,十分看中他,马谡也许确实是一个有智谋,有才华的人,可惜太过于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所以导致后来街亭失守,自己丢了命不说,这一战役让蜀汉节节败退,曹魏大军压境,奠定了蜀汉不久亡矣的命运。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