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女孩为救姐姐每天跑步10公里令人动容……
据了解,去年6月小女孩的姐姐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佳的治疗方案就是骨髓移植而经过配型结果比对,妹妹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妹妹体重较轻,从增强妹妹自身体质以及骨髓移植角度考虑,医生建议妹妹要“增重到50斤”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为此,小女孩咬着牙每天跑步锻炼自己,每天10公里,不擅长体育运动的她已经坚持了一周多。
现在,距离增重到50斤的目标还有8斤左右的距离,“我的身体越好,姐姐救治的希望就会更大一些,我得多锻炼自己”,小小年纪却懂得为亲情、为亲人付出,令人动容;
小小身子骨却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也为小女孩感到心疼,祝福这对姐妹,也祝小女孩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顺利达成增重50斤的目标,和姐姐一起早日完成骨髓配型手术,祝福姐姐早日康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也许有人疑惑小女孩能通过跑步达到增重目的吗?
每天跑步10公里会过量吗?
通过运动结合好的饮食可以达到促进肌肉生长从而适当增加体重的目的,关键是可以有效增强体质,让她顺利和姐姐一起接受骨髓移植配型手术,否则妹妹体重太轻、体质较弱容易增加手术风险,而选择运动这种方式增重,是目前最为合适、最为现实的方式;
而不是让妹妹胡吃海塞来增重,因为那样的增重会导致肥胖,反而增加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负担,从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至于每天跑步10公里是否合适,这个情况要因人而异,多数时候我们低估了运动的益处,高估了运动的风险,孩子潜力很大,只要循序渐进是没有问题的,青少年不适合耐力训练的说法也是没有足够科学依据的。
无论是非洲黑人选手,还是国内现在来自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的选手,哪个小时候不是从小跑山路上学,一天都要往返十来里距离的?
正是因为从小这种不经意的耐力训练,让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底子,从而成长为高水平运动员。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跑步是对于青少年益处最大的运动之一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儿童青少年要参加三类运动:
第一类有氧运动,比如走路、跑步、游泳、做游戏;
第二类运动是力量性运动,比如攀爬;
第三类运动是高冲击运动,比如跳蹦床、打篮球等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跑步既属于有氧运动,也可以归类于高冲击运动,是最适合青少年的运动形式之一。
跑步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可以发挥以下益处:
● 跑步运动运动所产生的对骨的应力作用可以促进软骨生长,促进骨的钙化,对于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说简单一点,运动可以促进孩子长高,并且只有在青少年阶段尽可能达到峰值骨密度,才能有效预防成年以后骨量丢失所引发的骨质疏松问题,怎样才能让青少年达到峰值骨密度;
● 跑步可以避免久坐和姿势不良所导致的骨骼特别是脊柱发育异常问题。
驼背、脊柱侧弯已经成为家长广为担忧的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这显然跟孩子们缺乏运动,久坐时间过长有着必然联系,跑步通过变换身体姿势,不仅可以预防这样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发生轻度脊柱发育异常时矫正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依靠什么背背佳;
● 跑步可以有效促进孩子心肺功能提高,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增加胸廓弹性,改善肺活量,提高持久学习能力和疲劳恢复能力,让他们可以承受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
● 跑步可以协调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长时间学习所带来的大脑疲劳,同时也让他们学习更为专注;
● 跑步是一项磨练意志的运动,如今的孩子大人溺爱较多,往往缺乏定力和意志,跑步运动给予孩子们独一无二的体验对于他们健身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很好地锻炼持青少年的意志品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跑步会让青少年
更聪明学习更好
跑步这项枯燥重复的运动会不会让孩子们跑傻掉?
这个问题代表了一部分家长的担心,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瑞典一项持续23年的大型研究追踪了120万个男孩的体能数据、智商、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如果孩子们的有氧能力提高后,他们的智商(IQ)也相应得到提高。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在全球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美国内伯维尔高中体育教师劳勒的故事。
劳勒看到美国孩子体质正在下降,儿童肥胖激增,决定要做点什么。他把体育课的重点从传授体育技能转变为提高运动强度,锻炼心肺上面,并且改变了体育课的评分标准,给学生打分不是依据技能掌握好不好,而是依据其努力程度;
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你是否尽力了,而是否尽力可以通过心率得到准确测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看一下劳勒是如何上体育课的:
一群学生在他的要求下佩戴好心率监测胸带和手表,完成1600米跑。这就使得这个学校的学生体育课上的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学校,逐渐奇迹发生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了近7%,因此学校把“体育课”变成了“学习准备型体育课”,全校学生每天在上完第一堂体育课后去学习读写能力,之后扩展到学校把最难的学科安排在体育课之后。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内珀维尔高中新模式体育课让这个地区1.9万名学生成为全美国体质最强健的孩子,二年级学生中只有3%的学生体重超标,而全美国平均有30%的学生体重超标,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学生在参加1999年世界TIMSS测试中,科学测试项目获得第一名。
2005年内珀维尔毕业班的ACT考分超过了全州平均成绩近5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与众不同的体育课与学习成绩之间的高度相关引起了哈佛医学院约翰瑞迪教授的重视,他将内珀维尔高中的故事写入他的畅销书——《运动改造大脑:关于运动与大脑的科学》。
在这本书中,瑞迪教授提出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论断——运动是优化大脑功能最强大的工具,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背道而驰,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句俗语正是对于运动最大的污蔑。
瑞迪教授这本书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全球医学界和神经科学界对于运动与大脑的研究。
这本书更重要的影响是在教育界,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最好的办法是增加而不是减少体育锻炼时间,以他的理论为基础,锐步公司资助的“活力儿童计划(让4-10岁在校儿童参与每周两到三次,每次40分钟的晨间体育活动)”已经推广到美国3000多所学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青少年参加长时间耐力运动
对心脏发育有影响吗?
随着马拉松运动的普及,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群也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很多十三四岁的青少年都想跃跃欲试跑一场马拉松比赛。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青少年是坚决不能跑马拉松的,因为他们的身体还未发育成熟,长距离的跑步会让他们很容易受伤,甚至对于他们尚未发育成熟的心脏造成负面影响。
从运动科学角度而言,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青少年参加马拉松会影响心脏和骨骼发育。
但是从安全角度而言,不鼓励青少年参加全马级别的马拉松比赛,但对于半马、十公里的比赛,青少年参赛是安全的,传统观点说青少年不宜参加大负荷的耐力运动,这种观点完全是过时和缺乏循证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跑步对青少年来说可能确实枯燥了一些。所以可以通过选择经常变换跑步场地,路径等方法吸引注意力并提高兴趣。另外,孩子可能不能像大人那样承受较长时间连续运动,因为孩子跑步时可以有更多间歇,比如分成若干段进行。
家长在陪同孩子一起跑步时,会发现在相同的速度下,孩子的心率会比自己快很多,呼吸也比自己急促,其实大可不必过度担心。
青少年的安静心率本来就较成人高,最大心率也较成人高(一般大于200),再加上青少年运动时主要通过加快呼吸频率而非深度来增加摄入的氧气。
所以跑步过程中出现以上情况,只要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不适,还是可以继续运动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然,青少年参加跑步和马拉松运动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
征得父母和教练同意;
参赛应当以乐趣为主,不应想着纪录和成绩;
保证健康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女孩子要保证正常的生理周期;
青少年应当多元化的运动,不要仅仅只是跑步,这样才能促进运动素质的全面提升。
这里要提一下关于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的问题,所谓身体素质敏感期,是指青少年特定能力的形成具有最佳时期,在这段时期如果有针对性的发展某项身体素质,就可以促进这项身体素质迅速提高。
比如:
反应速度的敏感期在9~12岁;
动作速度的敏感期在7~14岁;
耐力的敏感期在12~14岁;
灵敏素质的敏感期在10~12岁,协调性发展的敏感期在10~13岁。
由此可见,12-14岁青少年在其耐力素质敏感期加以适当训练,是可以取得很好的耐力水平的进步的,也能为个人一生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邓小平曾经讲过一句著名的话“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其实,任何一项运动都要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特长,并且让运动的文化和理念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内化为他们长久的信仰,最终养成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才是人类繁衍生息真正的希望所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长跑是日本学校最普及的运动,在日本,小学生每年都会参加冬季耐寒的马拉松训练。
即使室外的气温低到了几度,老师们也会领着学生在绕操场跑步。
因此,长跑的种子很小就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并且影响终身。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的日本的跑步文化,日本的跑步热潮已持续了将近40年。
日本跑步网站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日本,月跑量在100公里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人数的24%。其次是150公里,占比也高达22%左右。排在第三的是200km的跑量,这部分占比也接近15%。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总结
担心青少年不适合耐力运动的疑虑完全是多余的,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身体素质,耐力素质在青少年阶段就要加强训练,当然青少年参加耐力训练要注意正确方法,也不宜将参加马拉松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
▼
如今体育中考在即,跑步研习社联合慧练以多年研究科学运动的扎实功底,面向中考考生和家长推出重磅体育加试满分冲刺班,针对中学生体侧问题陆续推出相关冲刺课程,包括三级跳、实心球、800M/1000M 等中考体育科目。
目的是通过有效、科学、不枯燥的训练,让孩子们强化体能,增强技能,最终在中考体育加试中获得满意的分数!
说到中考体侧,纵观青少年体侧时的跑步姿势可谓是千奇百怪,因为长期缺乏锻炼,蒙头学习,身体素质明显不足,以至于跑个几百米都气喘吁吁,跑到终点可谓是费劲千辛万苦,甚至是跑吐。
体侧来临之际,想要考个好的分数,临时猛练,加大训练强度,锻炼本身就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但没有考出好成绩,却也练出了一身伤。
孩子的锻炼不仅需要体育老师的指导,家长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家长得要以身作则,热爱锻炼,这样孩子才能融入其中,骨子里热爱运动;其次家长也得了解正确的运动知识和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即使加大强度,也能够让孩子在提升成绩的同时保证不受伤。
要想轻松无伤运动,首先就要先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推荐家长学习跑步研习社《21天学会正确跑姿》课程,这门课程能帮助你改进优化跑姿,这种改进过程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是可以完全可以实现,最终帮助你形成科学合理的跑姿,为孩子做好生活中的运动导师,该课程目前已成功帮助数千位跑者实现无伤奔跑。
通过一系列理论教学+21天训练计划,学练结合;
用较短的时间养成正确跑步习惯,减少受伤概率;
课程在结构上分为理论学习+跑姿定制训练(包含12次跑姿计划+9次跑步训练),教你用最短时间学会正确的跑步方法。
你将获得:
1.打破成绩瓶颈,成绩获得提升
跑姿改善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提升跑步经济性。改善跑姿后,多余的体能可用于提高配速,成绩将获得大幅提升。
2.降低受伤概率,教你轻盈无伤奔跑
错误的跑姿往往会带来受伤的现象,学会正确跑姿,就可大幅度降低受伤概率,轻松无伤奔跑。
3.人人买得起的课,上手就能学
不需要烧脑思考跑姿训练方法,直接安排学习训练。
扫描图片二维码
查看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