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波:桃花开了
桃花开了
文/杜维波
长期在壮美的秦岭脚下工作生活,寒暑冬夏,四季变幻,这里有喧嚣火热、有清净冷寂;有碧树成森,有红叶如丹;有朝露凝霜白雪皑皑,有日暮苍山残阳似血;有清泉山涧之幽水的柔韵,有巍峨云海之奇山的壮阔。而花开,是春天秦岭的梦境,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青山新绿,花朵遍野,在这片大自然的怀抱,循着、嗅着四野春风的味道,充满了惬意的朝气和新鲜感。其中山岭上一片片的桃树林,真应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诗句,其粉面带俏,争锋斗艳,群蜂飞舞,花香醉人。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如此美景,不时吸引着携家带口踏青的游客、婚纱照留念的伉俪抑或奔波途中驻足的行人,陌上花开缓缓归,满心欣赏拥抱这漫山桃李芬芳,自然馈赠,一如珍惜盛世芳华,人间值得。
有朋友自江南远归,知我偶酌几口,带了哪儿的桃花酒一同品鉴,其酒香花香果香相融,醇中甘甜,回味恬淡。《普济方》中说:三月三采新鲜桃花,以上等白酒浸泡,49日后服。久服,可除病益颜。精致的江浙一带更喜酿桃花酒,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据考证所曲径通幽的圣地,在今湖北、江西、安徽交汇一带,各地打造的桃花源也数湖北十堰、湖南常德的更为知名。
史上有“桃花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因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得名。今湖北黄陂有桃花夫人庙,周边很多以桃花命名,桃花山、桃花酒店、桃花学校等等。桃花夫人是尊称,其嫁于息国,又称息妫。息妫当然是美女,但远不是一般的美女。曾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一般美女也许施与豪车美宅物质犒劳,或相胁迫,就如夏姬般来者不拒。还有如杨贵妃这样富有争议的美女,在君侧一骑红尘妃子笑,不管累死多少人马,也要坐在长安城吃从岭南采摘的新鲜荔枝。息妫的美貌为国君所倾倒,丈夫陶醉于温柔乡,坐着朝堂心归后宫。但桃花夫人却心系社稷警示相夫,帮国君亲民爱国,治理朝政,做到了家事国事处置妥当,成一时美谈。
至于后来,息国由于国小势微被楚国所吞。《烈女传》里记载,楚灭息国后,息妫得知丈夫被抓,为免受侮辱,投井自杀。民间传说里,息夫人被楚王收为己有,日夜哭泣,后来偷偷见到被囚禁的息侯,两人双双自杀殉情。不管哪种说法,总之后来,楚人感念息夫人忠贞义烈,立桃花夫人庙来祭奠。后人所崇尚的,不只是息夫人的桃花美隽,或是她的贤德良淑,更多的是传统文化中所弘扬的气节,这也给桃花赋予了不同于其他花儿所特有的品质。无独有偶,在王昌龄曾贬谪的贵州锦屏,在清初被农民军攻破,古城里有一名最美丽的女子,为遭免凌辱,投井自尽,用生命捍卫了自已的尊严,这个姑娘叫桃玉,亦如桃花般美貌、如玉石般冰洁。
孔子老人家曾定下“一臣不侍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等关于气节的严酷规定,桃花夫人、桃玉等从行动上维护了儒文化的严肃性。《明朝那些事儿》有很多这样悲壮的故事,明亡尽节的士大夫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舍生取义,坚守气节。儒家文化这种价值标准流传至今,近到党史中身处险境不受威逼英勇抗争的先驱们。心怀信仰,知事不可为而为之,就是气节。再如岳飞将军知其回朝必被害之,却大义凛然毅然赴死保全一世忠名。“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与桃花有关的唐诗讲的是诗人崔护赶考不中,郁郁寡欢的去城南桃花盛开之地游玩散心,因城南桃花零散,其“寻春独行,酒渴求饮”,桃园中一人家女子启门迎之,“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起,送至门……”,郎有情来妾有意,崔护却因精心筹备来年赶考匆匆离开。但常牵挂这位桃花般的女子,待来年清明桃花盛开之时寻之,门庭如故,而已扃锁之。就这样一个故事,此女子身去何处无从考证,嫁于屠夫还是做了官太太,生活幸福还是历尽坎坷均不重要,幸运的是和崔进士这一面之缘,今昔其与桃花“相映红”的辉映场面和诗人怅怅的遗憾寄情桃花,跃然千年,为世人流传。
《诗经·周南·桃夭》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最早比喻桃花之美的名句,历代解读诗经对“灼灼”来歌“其华”均认为恰如其分。“灼灼”多指明亮、鲜明之意,白话文中更多取意《医宗金鉴》中“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因此,人们看到“灼灼”也许有一种炙热感,联想到盛夏酷日中被大漠逐渐侵蚀裂开斑斓之缝贫瘠的土地,以及在蚊虫叮咬中煎熬的非洲难民。学生时期热衷武侠,“灼灼”二字在古龙笔下常用来形容透着青光锋利冰冷的宝剑,曰“光华灼灼”,似从容淡定的侠客,内敛忧郁却不失才华。诗句中常用来形容目光,应该是那种深邃眼眸下像地中海一带白人的清澈幽亮,抑或是孩童们的明亮懵懂天真无邪,个人更偏向是明察秋毫洞悉一切的智者所拥有。网络上曾有部点击率较高的小说叫《灼灼梓木 一度春风》,只看这雅致的名字,这“灼灼”也可以“灼”的很浪漫,“灼”如桃花。
一日偶闲在中央六套看到一部电影叫《桃花灿烂》,典型的大陆文艺片,有点象《苏州河》的叙事方式,带着韩国式的悲情,看后叹息不已。开首是主角星子的旁白:我却清楚的记得,那一场感情,是在怎样一个春天里开放的,它就像那个季节里漫山遍野的桃花,无论过去多少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灿烂新鲜的。她在回忆生命中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恋人—陆牺,总觉得这是一部适合70年代人看的影片,感情表达内敛含蓄,在矜持与误会中几度无法启齿表白,相互在苦苦的等待中渐行渐远。打开他们感情之门的是一次诗朗诵,西蒙洛夫的一首诗: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要你善于苦苦的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烟雨,勾起你那忧伤满怀,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呀!千万!
……
在崇尚物质与感情快餐的价值观里,没有经济支持,没有深沉思考,没有耐心等待,如桃花般清冷奇美的纯真感情已难觅踪迹。意识流和新业态的变迁中,悠然见南山、淡然看花开的淡泊与宁静弥足珍贵。
《桃花灿烂》中,剧本原创方方最后无奈给了陆牺一个英年早逝的结局。陆牺与星子之间,像桃花一样灿烂,刹那芳华,一年又一年,盛开之后散落一地。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葬花,所葬也是桃花。说的是宝玉读西厢,正看到“落红成阵”,一阵清风将树上桃花垂落一书一地,却见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于是他们一同将花葬在花冢,再次心灵默契,相通相惜。“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是红楼梦里最美丽的诗句之一,花开幽冷清洁,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不教凡世尘埃所侵。这种多愁善感到葬花情结虽有违常理,悲观消极,惆怅自怜、感花伤己的性格也注定了黛玉身体的日渐消瘦,但红楼梦是一部塑诗情画意、阅伤者情事、感人间沉浮的文艺作品,在其中渲染却恰到好处。黛玉作诗作《桃花行》之类的,叹“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而宝钗所作就是《临江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元春所作“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几人性格可见一斑,桃花就像乡下的邻家小妹,随处可见,感伤且脆弱;而宝钗俨然兰花,傲然于室内,自信满满,元春贵似深宫牡丹,艳丽之至却只能锁在园内孤芳自赏。
常忆起一位终生投身农金事业的领导和长者,诗词歌赋棋琴书画精通,品如桃花,气质从容,清淡素雅,曾相约秦岭赏花品酒,其清风拂动,衣炔飘飘,诗酒谈笑,快意人生。人之生命必将如一地桃花般繁华落尽,徒留记忆片片,追思幽幽。而今其埋骨秦岭半山,俯首可见曾工作奋斗过的山山水水,在他深情的脚下,绿水青山,桃花盛开。
人生中的花季当如这幽谷桃花,静静花开,默默绽放,在平凡中深蕴清香,浅笑嫣然。
杜维波,西安鄠邑人,现供职于秦农银行蓝田农商行。曾在《金融时报》《西安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次在行业征文中获奖。
声明:网络图文权属不详,
如不妥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往期↓
小 说
散文随笔
评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