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这6种情志沟通法,让喜欢对着干的倔牛宝宝变听话
春天到了
孩子如何快高长大
图片来源:图蜗创意
“宝宝,张嘴,好好吃饭才能长高高!”
“不要!”
“那吃点肉肉好不好?”
“不要!”
“那我们先不吃,喝完这杯牛奶就奖励你看动画片好不好?”
“不要不要不要!”
……
👆 这是不是你与你家孩子的日常?
似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段时间“叛逆期”,总喜欢和家长对着干,无论说什么,总喜欢说“我不”。
今天我们来好好研究孩子们的小脑瓜,弄懂ta爱唱反调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和孩子建立更好的沟通方式,有些方法比呵斥责骂更有效。
1
孩子,为什么你总爱说“不”?
孩子说“不”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这其实是孩子构建自我的过程。
孩子1岁半至2岁左右,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突破,ta会发现自己可以和别人不一样。
可是,这时大脑又还没有成熟到拥有完整地实现独立行为的能力,因此“不听话”“不服从”“不配合”这些意愿就会率先出现。
简单理解:孩子说“不”,是自我意识在萌芽。
2
用好这6种情志沟通法
让孩子心服口服地听话
情志呵护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很关键。
但也因为孩子的性格各异,很多家长和我说,“不懂如何入手呵护孩子情志,如果像给孩子调理脾胃消化、感冒咳嗽,有相关指南就好了。”
今天我们从孩子总爱对着干聊起,介绍一些比较不错的亲子沟通方法:
①
家长自己先少说“不”
“不要哭了!”
“不要乱跑!”
“不准玩水!”
“不准乱摸!”
......
这些命令、呵斥式的“不”,往往是家长情急之下对孩子说的话。
殊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当孩子每天接受很多否定词汇,他们自然也更倾向学会用“不”表达情绪和不满。
我建议家长在沟通的时候,自己先学会少说“不准”“不许”。
②
学会更好的沟通方法
学龄前的孩子都是感性大于理性的,用陈述事实+a/b选择的沟通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训练孩子的理性思维。
举个例子,可以先和孩子说:
“现在已经晚上9点了,你明天7点要起床去幼儿园,如果现在不睡觉,第二天就会赖床、上学迟到,老师会批评你的。”
如果孩子之前因为赖床迟到,而被老师批评过,此时就很容易代入当时的情境,也更容易听得进家长说的话。
接下来就是给孩子选择:
“你是想听上床听一会故事,还是我们再做一次小游戏,然后你乖乖睡觉?”
孩子更倾向二者选其一,无论选哪个,其实让孩子准点上床睡觉的目的都达到了。
少数情况下,孩子会因为太累、无法动脑子选择而情绪烦躁,用哭闹和抵触沟通宣泄出来。
这个时候,用陈述事实+是/否选择的沟通方式更适合孩子:
“现在已经晚上9点了,你明天7点要起床去幼儿园,如果现在不睡觉,第二天就会赖床,上学迟到,老师会批评你的。我们现在去睡觉好不好?妈妈还可以给你读一会故事书。”
此外,给孩子选择和尊重,也要注意限度,要有把控的“放权”。
1~3岁的孩子做不了过于复杂的决定,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要玩的玩具、外出散步要穿的鞋子。
逐渐地,孩子会发现,每确定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失去另一个选择,这也许是孩子上的第一节“哲学课”。
选择会让孩子开始理解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越小的孩子往往什么都想要。给孩子选择,看似放权,其实是在培养ta的独立人格和自制力。
③
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一种“选择题”不能给孩子做。比如,妈妈问孩子:
“你最近表现不错,要不妈妈给你个奖励?你想吃麦当劳还是肯德基?”
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做出一个选择,家长应尊重ta的想法,而不应该随意推翻选择、予以否定:
“不行,突然想起你喉咙最近不太舒服,要不改天再吃吧?”
当你发现无论给孩子什么选择,孩子都只会消极地说“不要”“无所谓”的时候,也许你“反悔”的次数太多了。“失信”的家长很难和孩子有平等、信任的交流。
④
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有时,费尽口舌和孩子讲道理,孩子依然一意孤行,是时候让孩子了解“对自己负责”的真正含义了。
确定孩子的行为无大碍,家长可以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试一次,并让孩子适当承担后果。
比如:
孩子专注看电视而不肯吃饭,可以试试任ta去看、不多管教。
随着孩子饿了、困了、累了、被忽略了,ta的心情会从“胜利”的愉悦变成不安、焦虑、委屈。
这时候再适时地安抚,轻声讲道理(陈述事实),定下每天看电视时长等规矩,这会比一开始就呵斥着关掉电视更有效。
⑤
不翻旧账,不贴标签
✖ 早就和你说过,你就是不听!
✖ 每次都这样!
✖ 没见过比你更任性自私的孩子!
✖ 别的小朋友都不会这样,真丢人!
……
日常和孩子沟通中,我不赞同家长说这些话。翻旧账、贴负面标签,都对孩子心理情志的伤害极大。
孩子的人格还未发育完全,这些话语很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行为表现越来越差,甚至“破罐子破摔”。
⑥
给予孩子有效陪伴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唱反调是为了吸引家长的关注。
大人们觉得“不”字代表着否定、反对。而孩子却没有这个概念。
当孩子发现,发脾气、唱反调、经常说“不”,父母的目光会更长时间聚集在自己身上。
于是他会故意跟大人唱反调,以唤起家长对自己的关注。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孩子多次想要交谈、一起玩耍,家长却忽略孩子渴望陪伴需求的时候。
有的家长自觉一整天都在陪伴孩子,却手机不离手,孩子问什么只会不耐烦地敷衍。
这种无效陪伴,不仅无法呵护孩子情志,还容易达到反效果。
很多家长都在被孩子的唱反调整崩溃后,想要一个乖巧听话的“天使宝宝”。
但仔细想,一些过于听话的孩子,一般有非常严厉的家长,孩子的心智发展也会因为这份严厉被压制,体质也会偏气郁。
情志和体质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有些老人家也会说:孩子调皮点,能闹腾,证明身体好!
总结:
面对孩子唱反调的行为,家长应该做的是理解、尊重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训斥和压制。
今天说的这些和孩子沟通的方法,还可以配合春季疏肝的食疗方。
食疗能呵护身体,语言呵护的是孩子的心灵。
平安迎春,从应季食疗开始
立即扫码下单 👇
新三星汤,现货发售,即买即发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