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此人令乾隆朝堂难堪,晚年人还没死却常命家人设灵堂祭奠自己

大家好,我是水墨文山,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源源不断创作之动力,在此谢过了。

乾隆本是兄弟六人,在他即位元年,只剩弟弟弘昼和弘瞻。尤其这弘昼只比乾隆小了三个月,可谓同生同长、同读同封的铁哥们,可是为何他却晚景凄凉,常命家人摆设灵堂演习自己死后的丧礼呢?

这是精神失常、神经错乱的行为还是明哲保身、韬光养晦的举动呢?且听水墨文山向您讲述唯一一位让大清乾隆帝下不来台的人,乾隆的亲弟弟和硕和亲王—弘昼。


一、比乾隆小三个月的弟弟弘昼


1、乾隆登基以前的关系

乾隆幼年被康熙选中寄养宫中,后乾隆父亲雍正即位。11岁时弟弟弘昼也与乾隆同读张廷玉师下,一直到乾隆登基,两人基本都形影不离,万事一条心。

后来乾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弘昼被封为和硕和亲王,一同协理苗疆事务。同生同长,同读同封的一对亲兄弟,他们之间关系已经超越亲密无间、互为彼此的层次了,已经到了一个眼神就能让对方猜到自己心思的境界了。

因为乾隆是祖父康熙属意的皇位接班人,父亲雍正也是在公开场合频频明示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弘昼没有怨天尤人,也毫无半点僭越之心,他跟哥哥弘历关系相处的非常好,兄友弟忠,翻开整个清史找不出半点两人前期曾经发生过不愉快的记录。


2、唯一一位让乾隆朝堂之上难堪的人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载,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向全是他说了算,有语不夸者、行不随者、心不服者他皆洞悉达然,无往而不处置得当,或降职或削爵或圈禁或赐死比比皆是,贯穿了整个在位期间,所有朝臣子民既钦佩又害怕他。

谁也不曾敢在他的面前说半个“不”字,那将是灭顶之灾,而弘昼不止一次让万人之上掌管着“生杀予夺”大权的乾隆帝下不来台。


(1)殴打军机大臣讷亲


军机处是乾隆皇帝最为信任的秘书班子,也是最行之有效控制整个中央政府的集权机构。六位军机大臣都是乾隆仔细拿捏千挑万选之人。乾隆让弘昼参与军机要务,既是体现哥哥的关怀信任,也是委以重任希望为国奉献建功立业。

年轻的弘昼并没有领略到兄长的一片苦心,他已经迷失在兄长无限的爱惜和包容之情里去了。此时此刻他或许忘记了,在与乾隆之间已再无兄长之情,只有君臣之分了。

一次军机处议事过程中,因为与大臣讷亲意见不合、言语冲突起来,弘昼居然立即挽起袖子殴打了讷亲。讷亲可是乾隆特别重视和重用的权臣之一,基本上每次江南巡游都是让讷亲视先踩踩点,相当于把安全保卫工作交给了他。

一边是乾隆疼爱有加的亲弟弟,另一边是自己倍加信任的顾命大臣,朝堂之上殴打军机大臣,相当严重的问题,事关律法纲常。必须妥善处置,然而此时的乾隆竟然毫无原则性的选择站在弘昼一边,既不伸饬也没制止。与此同时,他的内心肯定也非常煎熬,无比尴尬。在满朝文武的心中,他们如何看待我这个君王。


(2)出言不逊,科举考试中当面顶撞乾隆


乾隆精力旺盛,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有一次旗人科举考试,乾隆和弘昼同时在上督查监考。时过中午,乾隆久久不肯离去就膳休息。弘昼也好心的多次劝兄长快去休息,然后乾隆每次笑笑也不作回答。

最后弘昼生气的说道“你久坐于此,是怕我徇私舞弊,收受钱财吗?”话毕,乾隆一语不发拂袖离去。弘昼也是心直口快,或许在乾隆登基以前,他们还是亲王的时候,曾经很多次发生过类似的言语冲突,乾隆都选择了原谅和宽容他。

弘昼回到家中,想起今天殿上发生的事情。细思极恐,这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之事啊,我怎能如此糊涂,如此莽撞。我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一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去向乾隆请罪去了。

乾隆估计也是一夜未眠,他一直思考着如何处理他与弘昼的关系问题。不忍又想起来九子夺嫡、兄弟残杀的惨痛教训来,于是他暗暗下了决心绝对不能让僭越之心再起,国体为重,亲情为辅。


二、由兄长关系向君臣关系转化之下的弟弟弘昼


乾隆此时的君威已经逐步深入身心,亲情在国事面前早就变得脆弱不堪,经过前几次僭越之事的教训,弘昼早已收敛很多,做事也处处小心,在乾隆面前毕恭毕敬。然而这还不够完美,还不足以打消皇帝心中的顾虑。他还要通过小事无情的打击你,把你的自信心击垮,把你拖在地上摩擦,让你俯首帖耳顶礼膜拜。


1、坐位不对,罚俸三年


一次弘昼在看望皇太后的过程中,乾隆突然驾到。当乾隆看到弘昼坐的位置时龙颜大怒,当场指责弘昼仪节僭妄、有辱皇恩。于是对他做出了罚俸三年的处罚。罚俸三年算不上过大的处罚,可这像一根利刃深深的刺入弘昼的骨髓,那位包容自己平易近人的兄长弘历已经消失了,换之而来的是一位生杀予夺的高高在上的帝王。


2、天威浩荡、摄服四方


如果弘昼对于皇兄罚俸三年耿耿于怀,那往后岁月里他无数次看到乾隆恩威并施、生杀予夺的场面,他或许该庆幸自己身体完整,还好好的活着。

从乾隆即位到弘昼去世期间,发生了很多大事。先是乾隆叔父允禄一行人往来诡秘,行事不端被削爵,后来堂哥弘时兴占筮之术被终生圈禁石景山果园;后来命最信任的权臣讷亲自刎于回京途中,再令三朝元老鄂尔泰之侄狱中自裁;修改父皇雍正遗诏老师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期许,震慑幼弟弘瞻降为贝勒英年早逝的惨景。

太多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太多的生杀予夺让弘昼认清楚了乾隆的天威浩荡,他感觉自己就像蚍蜉被这洪流反复被拍打着,随时可能轮到自己被消灭殆尽。长久的心理压力不能释放,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心病,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抑郁症,他也无时无刻的尝试着发泄的方法和出口。


三、常办丧礼、戏曲和饮酒的弘昼


终于弘昼发现了新大陆,唱戏、饮酒还有丧礼演练可以排解心中的恐惧,还可以消磨着无趣的日子。

世事无常耽金樽

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

推杯换盏话古今

《金樽吟》

这是弘昼唯一传世的诗篇,字里行间透漏着他对人生的无奈,酒是知己千杯少,醉是红尘滚滚来。他不仅喜欢饮酒,还喜欢写曲唱戏,尤其是那凄婉哀鸣的汴和腔。难听到什么程度呢,他在台上演出的时候往往开口没几声,台下的人早就捂着耳朵空无一人了。

他还特别喜欢指挥丧礼,尤其是自己的丧礼。他坐在庭院的中间,让府里的家人摆设灵堂,供上自己的牌位,祭奠哀泣,自己在一旁岸然笑饮以为乐趣,一边喝酒还一边吃着自己的供品。甚至还把冥器、象鼎、彝盘盂等丧礼物品,放在自己的塌前随手拿用,如此举动不仅让人毛骨悚然。


四、荒诞怪癖的根本原因


有很多学者认为弘昼如此行径完全是明哲保身,还把那首《金樽吟》称为救命诗。水墨文山认为其实不然,为什么呢?兄弟相残是大忌,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此疼彻心扉,所以立下规矩,嗣君不可杀兄弟。雍正帝手段再强硬也没有杀掉一个兄弟,道理就在于此。尤其对于特别在乎名声的乾隆来说,更没有必要去杀掉对自己完全没有威胁的兄弟了。况且弘昼在朝廷根基不深,任职尚浅。

这看似荒诞的行为完全是他一种无声的反抗,这好像怪癖的举动也全是他内心的表达。酒不醉人人自醉,写我心中所想,唱我心中难言,写给自己看,但求何人听。尤其这好办丧礼更是办给所有人看,自己早成已死之人,只是形骸苟活于世。

别走开,更多更好听的名人轶事将会接踵而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