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新生:买床记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俞新生
芜湖市南陵县漳河流域的黄墓地区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急公好义,乐于助人。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事。这件事伴随着我终身,直到现在也没有忘记。
这事发生在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三十多岁,刚由顶职并通过考试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在这之前,由于父亲的历史原因,我个人的婚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当时虽然和一位下放女知青有过一次短暂的初恋(详见《难忘的初恋》一文。百度搜查)但也是有这方面缘故而自动放弃。转为公办教师后,这娶妻难的问题大为改观。从前那些嫌我父亲历史不好的姑娘们大大减少,且主动上门找我谈的络绎不绝,但我总是用那女知青的标准来衡量。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此谈了好几个都没有谈成。
好事多磨,机会终于来了,用迷信话来说,这婚姻动了。经人介绍,我认识了南陵县五里岗的王春霞,她那时二十岁,高中刚毕业,长得非常漂亮,正是含苞欲放的青春妙龄。和那初恋的女知青不相上下,用现在的话说是能够匹克一番的。
我们一见钟情,婚事也定下来了,但是这房间里总得置办一些家具吧。当时我家徒四壁,空荡荡的房间里除了奶奶留下的一张旧床和一只破箱子外,别无他物。因此,买家具是必须的。当时,我那亲爱的她提出要宁波床。这下把我急得抓耳挠腮。这要求不算高,但我还是像热锅上蚂蚁一样团团直转。因为那宁波床当时我们村谁家都没有,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没办法,只有买新的了。但是钱从哪儿来呢?当时我刚当教师不久,没有多少积蓄。没办法,我只好把旧床卖了,又向好朋友朱庆生和俞孟生借了一些钱准备到芜湖去买。
钱凑起了三百元。我带着一根扁担两根绳子天刚蒙蒙亮就甩大腿走到了芜湖,到了芜湖已是八点多钟了。当时的芜湖还不像现在这样繁华,但也够我这乡下佬一看了。我无心欣赏街景,专门打听那卖家具的,寻找那所谓的宁波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新芜湖路的家具店看到了。那床是两头有靠背一面有镜子的,且雕刻着花纹,果然十分漂亮,难怪未婚妻要这宁波床呢。
我买好了床,把它绑好用肩一挑,足有一百三十多斤,压得我像一只大虾一样弓着背,蹒跚着步子吃力地向前走着,那姿势实在不敢恭维,连我自己都觉得十分难看,路上的行人向旁边直让,生怕我碰到了他们。正在这为难之际,忽然眼前一亮,上帝保佑,一位熟人拉着空板车出现在我面前。他是黄墓街道的王云龙。他从前在我家不远的朱祠粮站干过协助员,经朱庆生介绍我们认识了,且关系还不错。他见我挑着买来的床问怎么回事,我就把未婚妻要宁波床,朱庆生借钱给我,我甩大腿来芜湖了。他一听十分高兴亦非常同情。于是他说:“粮站工资太少,不能养家糊口,我不干了,眼下是在芜湖帮人拉货,正巧,我要到码头去拉货,你就乘船回去吧。”我粪箕破了口扒都扒不得。于是,他拉着板车一直把我送上了船。我千恩万谢,要给他运费他也不要。他说:“朱庆生能借钱给你,我为你出点力也是应该的,更何况这还是顺路。”这莫非是天意,这是第一位姓王的贵人帮忙。
小火轮由芜湖八号码头开出,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但见浩浩江面上大小轮船来来往往。不一会轮船由鲁港进入漳河,一直朝黄墓开去。在船上我无心再看那沿途两岸的风景。心里一直盘算着,到了黄墓渡该怎么办呢?正在这时,一位家乡口音的男子汉讲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抽了一支东海牌的香烟递给他,并为他点着了烟。我和他攀谈起来。原来他是东塘乡,大村陈的人.一拉起来,他竟然是我堂嫂陈有香的堂哥,于是我们显得更加亲热起来。再一交谈,他还认识我在东塘乡干秘书的俞森云哥哥。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下船后,我们一路同行。不用我讲,他就帮我挑着宁波床,一直挑到快到新塘小学才分手从另一条路回大村陈去了。这是第二位姓陈的贵人帮我。
快到新塘小学了。下午,炎热的阳光照射着金黄色的水稻。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不远处传来一阵阵脚踩打稻机的声音。我弓着身子,艰难地挑起宁波床,颤抖着双腿满头大汗一步步向前走着。实在挑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一边用衣袖擦汗,一边喘着粗气。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名字。抬头一看,原来是对河包村一个名叫娃子的青年。他是我们村里俞辉运老师的外孙女婿。他这是在新塘岔帮老丈人家打稻呢。只见他向我走来,一见我这狼狈样,二话不说就帮我一肩挑到东方红中学。因为是帮老丈人家打稻,他不好再送了,于是又赶回去打稻。真是雪中送炭啊,这是第三位姓包的贵人助我一臂之力。
从东方红中学,我挣命样使劲把宁波床挑到了老许镇街道,刚把担子歇在铁匠铺旁边休息,就又遇见了我侄儿的大舅子一个叫做华尼的青年。他也是包村的,在许镇买化肥没买到,正准备回家。他见我满头是汗十分同情,于是就帮我把床一直挑到离家不远的朱祠粮站,然后从那分手到包村去了。这是第四位姓包的贵人助我。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金色的霞光染遍了远处的繁昌山和近处的稻田。晚风吹来阵阵凉风。我在朱祠粮站对河正休息呢,这时侄儿俞昌年从南陵回来,他是乡村电影放映员。他是去县城讨电影片子的没讨到。他一看我这情形,不用我喊就把宁波床一肩挑到我家。
床一到家,村里的姑娘嫂子们都围来看这宁波床。我把买床的经过跟大家一说。大家一听都说,这真是运气来了山都难挡啊!一个姓王的,两个姓包的,一个姓陈的最后是姓俞的,王家姑娘嫁给姓俞的,这事包着成,而且是双保险的。这事我到现在还觉得奇怪,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天意不成?这真是天助我也。这还不算,元旦期间王春霞娘家要彩礼送日子,需要二百元。我又犯难了。可巧,我父亲恰在此时平反昭雪,还补助了二百元。正好是彩礼的数字。
床买回后腊月十八我和王春霞就把婚事办了。今天我回忆这三十五年前买床的事,就是要感谢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他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大好人。这种急公好义乐于助人的现象当初在黄墓地区比比皆是。当初你家帮我家挑地基,我家帮你家打稻,那是很平常的事,根本不要什么工钱。更没有碰瓷讹人的现象。学雷锋做好事的事情,经常发生。我希望这些优良传统现在能够发扬光大,让人人都来做好事。
作者简介
俞新生,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人。2008年在黄塘完小林塘分校退休。南陵县诗词学会理事,芜湖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月刊》、芜湖《滴翠诗丛》、芜湖日报、芜湖大江晚报、南陵报等报刊杂志。近年来喜爱在手机微信中写诗词和文章。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