艮岳幻彩:天目的圣杯与秘藏日本之唐物茶器 - Temples, Tenmoku & Iridesce...

society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art

the Holy Grail of Tenmoku

SACA学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性的学术实践平台,致力于古代艺术与当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交流。

* 东瀛的禅与茶起源于日本禅宗之祖明田庵荣西禅师,他将茶种带回日本并传播茶树种植技术。日本茶人至少从15世纪以来,毫无停歇地实践着对茶与茶道具的思考,脉络清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流派,「茶之汤」的概念也逐渐明朗。日本茶道开山鼻祖村田珠光撰写的著名心之文」提出:茶道的第一要素是消除「唐物」与「和物」的边界。以「幽玄」的美意识,领悟唐物之美,没有好的茶器也不应忧虑,拥有鉴赏艺术的眼更为重要,「成为心之师,莫以心为师」。武野绍鴎(1502-1555)深受珠光影响,融合美学概念于「侘之文」; 绍鴎的徒弟千利休将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集珠光、绍鴎之大成者,将「一期一会」与「和敬清寂」推至极致,至此日本茶道的格局已经奠定。从「茶禅一味」诞生始,来自宋代的天目茶碗(唐物)、寺庙与茶道就密不可分,多少君主名将求之不得,又多少风雨宠辱不惊,这是「唐物」茶器在东瀛的故事… (12000字)

艮岳幻彩:圣杯与秘藏日本之唐物茶器
Iridescent Aura: the Holy Grail
Temples, Tenmoku & Tea Masters

▲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重要文化财)大茶人松平不昧旧藏,松平直亮递藏,后入九州国立博物馆收藏 / 箱书「油滴」二字传为千利休或古田織部手书,收录于松平不昧的著录云州藏账大名物部,记录为:「油滴 古織 土井利勝 木下長存 伏見屋」

▲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局部 / 重要日本镰仓家族旧藏,明代金襴仕覆、佛教光轮绀地竹绘文缎子裹布、二重套想

▲ 南宋 吉州天目茶碗 / 重要私人收藏 高台寺莳绘二重套箱 附属 大德寺伝来朱漆天目台 漆箱

▲ 南宋 天目茶碗 重要私人收藏 / 重要预告2020年夏天 首次独家大公开曜之邃美SACA 独家特别报道

▲ 如何支持SACA学会?请点击上图,购买春之茶

前言

茶禅的诞生

荣西禅师
日本于平安时代后期以来的370年间,几乎不见有关茶文献的记载,直到建久二年(1191年)荣西禅师由中国带去宋代禅院饮茶方式和茶种,才再度兴起了喫茶风气。因此,荣西禅师不仅被日本人尊称为禅宗的祖师,亦被奉为茶祖
所谓茶道,即「茶汤之道」。茶汤的原型,是中国宋代兴盛的点茶传统,由僧人传到日本,并由日本茶人不断实践,传承。
荣西以养生延寿为茶宣传,并撰写《喫茶养生记》,虽然大半部分文献皆录自北宋《太平御览》,但其仍为日本史上第一部关于茶的著录。

▲ 喫茶养生记 荣西禅师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 藏 / 开篇第一句就说: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

http://1gen.jp/kosyo/017/mokuji.htm

每年4月20日在荣西禅师的京都建仁寺举办的「四头茶会」,所用茶器礼仪都仿自宋代,黑釉茶碗搭配红色漆盏托,寺僧一手持茶瓶,一手持茶筅,为会众点茶。四头茶会没有当下的日本茶道那么繁复的程序,与1350年《喫茶往来》所描述的茶会完全吻合,故被认为是传统的南宋禅院点茶的式样。

值得注意的是,荣西禅师带到日本的喫茶法并不是宋代士大夫、贵族间所重视的建茶团茶,而是禅院自栽或流行于江浙一带的草茶

草茶茶末从一开始就是绿色的,而不是团茶以白色为贵。这也似乎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抹茶是绿色的, 而不是白色的茶汤。

宋代朝廷虽偶尔有赐团茶于禅寺,但考虑到欧阳修在朝二十余年才获得一饼的情况下,赐给寺院的团茶也应是有限的。正因如此,宋代的贵族茶很难在禅院里流行起来。有趣的是,中国禅院的茶传到日本,刚开始只是流行于贵族阶层, 茶被当作妙药放进唐物茶入中,用来招待重要的贵宾。
圜悟克勤禅师
北宋时代的另一位禅师,成都临济宗禅僧圜悟克勤(1063-1135)对后来日本的禅与茶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耗时二十年编成古今公认的「禅门第一书」-《碧岩集》。
圜悟克勤(1063年-1135年),俗姓骆,字无着,法号克勤,生于宋代彭州崇宁(今四川省成都市),临济宗杨岐派禅师。

宋代两位最有名的皇帝都对其十分敬重:宋徽宗敕封佛果大师,宋高宗敕封圜悟大师。1135年圆寂,宋高宗谥封「真觉大师」,塔名「寂照」。合称为佛果圜悟真觉克勤大师。

其弟子中最著名者,为大慧宗杲、灵隐慧远与虎丘绍隆。
▲ 「禅门第一书」 北宋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集 十卷 / 覆元本 五山版 瑞龙禅寺刊 东京图书馆藏本
▲ 圜悟克勤 「印可状」 国宝 纸本 行书 43.9 x 52.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直亮氏寄赠 / 本件为圜悟克勤送给弟子虎丘绍隆的「印可状」之前半部,内容述及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且说明了禅的精神。
回顾历史,圜悟克勤对日本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一副手书,写给继承其佛法的弟子虎丘绍隆之“印可状”。古代禅师收徒传法结束后,会书写印可状给弟子以证明其传承身份。
宣和六年(1124)农历十二月,圜悟克勤在汴京天宁万寿禅寺写下一幅印可状,寄给担任云居山真如寺住持的弟子虎丘绍隆。这幅作品后来流传至日本,并为日本大德寺一休宗纯珍藏。
这幅「印可状」神品,随后由大名茶人松平不昧的后代,松平直亮氏寄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是现在日本认定的「国宝」。
越前松平氏(御家門・出雲松江藩家系)资料
https://reichsarchiv.jp/家系リスト/越前松平氏(御家門・出雲松江藩家系)

▲ 松平直亮(1884-1940)大名茶人松平不昧之后代,伯爵、貴族院議員,越前松平氏(御家門・出雲松江藩家)。其父是出雲松江藩十代藩主「松平定安」;妻:細川冝(父:侯爵 細川護久);妻:島津充子(薩摩藩十二代藩主 島津忠義),子:松平直国 (1922-1988)

▲ 小山富士夫 《陶磁大系38天目》 东京 1974年 / 图17及18,曾由松平氏持有,更是「旧国宝」
松平直亮氏曾藏有之「油滴天目茶碗」,旧国宝,后辗转由黑田家族、安宅英一递藏 ,惜于2015年取消文化财认证,2016年9月于佳士德纽约拍卖,由中国藏家以1170.1万美元竞得。

▲ 黑田宗名于南禅寺飘亭之茶会,使用了三件从未露面的家传收藏:吉州窑龙纹玳玻盏天目、禾木建盏天目、木叶天目

佳士德在拍卖期间并未提及松平家(后由其子松平直国持有)的传承,亦未有提及旧国宝之身份,有可能是松平家并不希望这段历史被提及。

▲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 旧国宝,御家門・出雲松江藩家 松平直亮 - 松平直国 氏 旧藏,黑田家族、安宅英一、临宇山人 递藏 / 开箱过程

这件传承显赫的松平家族油滴,假如加上「松平不昧」和「旧国宝」的两个光环,则可直入「无价」之境…

*松平直国之妻德川繁子,系德川宗家16代當主德川家達之女
日本大家族之间的门当户对

▲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 W 12.4 H 7.2 / 重要日本镰仓家族旧藏,明代金襴仕覆、光轮绀地竹绘文缎子裹布、二重套箱

日本大家族之藏品,往往鲜有对外交流,更是耻于在市场上流通,若真有意出售,也会通过经纪人出售或再委托拍卖公司进行。松平家之宝物假如售出,则有可能会选择隐去其传承。类似的例子,如2017年佳士得纽约拍卖成交的这件重要日本镰仓家族旧藏的油滴天目(上图),则在藏家的要求下严格保密其身份。

▲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 附件 / 重要日本镰仓家族旧藏,光轮绀地竹绘文缎子裹布、漆箱 - 随茶碗附带的「光轮」符号,乍一看会以为是日本家族所使用的「家纹」,但其实光轮是佛教在驱邪祈福仪式会用到的一个标识,这也将这件茶碗的传承与寺庙以及寺庙的仪式联系上

许多大家族,也会将茶碗供奉收藏于家族的寺庙里,比如佐贺徽古馆之初代鍋島勝茂伝来之禾目天目建盏,就是寄放在家族的寺庙「高伝寺」中。

▲ 徽古馆 佐贺 初代鍋島勝茂 伝来 高7.1cm 口径12.7cm 高台径5.0cm / 本作品是鍋島家寄赠家族寺庙高伝寺之茶道具,茶縮緬地仕覆添、二重套箱
▲ 佐賀市 高伝寺 霊徳壽梅 樹齢400年
这件镰仓家族旧藏之油滴天目尺寸为12.4cm,高7.2cm,是标准的深腹斗茶碗,玄色釉水上布满金银油滴,通体闪耀着虹霓之光,这也是传世建盏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虽然在隐私保护下并不方便追溯到是哪个家族,但从其随箱附属品之规格:中国明代金襴仕覆、佛教光轮绀地竹绘文缎子裹布、二重漆箱和已经年久断裂的纫带推断,这件藏品很大可能是来自一个重要大家族的传世收藏,而且曾经或者一直寄放在寺庙中,参与过僧人之祈福仪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自古至今「金襴」仕覆与最受珍惜的顶级艺术品总是形影不离。静嘉堂文库的曜变天目茶碗,附带的就是金襴的仕覆。松平家的油滴天目,则与该藏品的仕覆如出一辙。
▲ 南宋 油滴天目茶碗 附属天目台 金襴仕覆 旧国宝御家門・出雲松江藩家 松平直亮 - 松平直国 氏 旧藏,黑田家族、安宅英一、临宇山人 递藏

金襴

金襴」来自古代中国,通过丝绸贸易传到日本。许多东渡到日本的僧人袈裟上,便有金襴,以牡丹唐草纹最为常见。京都的三秀院现还存有一件明代金襴袈裟,被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
而茶道,在日本跟佛教、禅宗紧密结合,素有「茶禅一味」的说法,从袈裟到大名茶碗的仕覆,金襴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连接佛教圣物的线索。
由此看来,来自僧侣袈裟的「金襴」出现在茶室挂画的装裱上,便是顺理成章了。从僧人的服饰,到茶室的装饰,再到茶器的外衣,「金襴」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却又常被忽略的角色。
▲ 「鹑图」 李安忠 (传)南宋 绢本设色 国宝 根津美术馆 藏
▲ 「鹑图」装裱局部 / 飘带(风带):绀地宝尽小牡丹唐草文金襴;中廻:薄茶地折枝花文印金;下:紫地二重蔓牡丹唐草文金地金襴

同样来自神秘显赫背景,另一件值得关注的器物是一只吉州窑黑釉茶碗,而这只茶碗,毫无疑问是当下最著名、最受热议的吉州窑茶碗之一。
这件传世珍品在2015年佳士得香港拍卖时,创下同类吉州窑茶碗的成交世界纪录,不仅制造了收藏圈强烈的震撼,在对其美学探索与价值思考同时,也引发了一大波的吉州窑同类茶盏的收藏热。
佳士得在来源上并没有做出任何说明,可能是受到了委托人的指示。但无论如何,这件名品之二重漆箱包装、高台寺莳绘,更重要的是其传世的皮壳包浆与不为多见的黄金扣,加上其特殊高耸挺拔的器型,都无不指向了一个特殊高度与显赫来源。若从日本茶道与禅的密切程度去思索,为禅寺之高僧或长老所用,亦是可能。

▲ 南宋 吉州天目茶碗 / 重要私人收藏 高台寺莳绘二重套箱 附属 大德寺伝来朱漆天目台 漆箱

江西的吉州窑茶碗与禅僧的渊源可以说是极为密切的,唐宋时期的江西,就以临济禅、曹洞禅而著称于全国。

建炎二年(1128)正月,宋高宗赵构驾临扬州,召见克勤入行宫讲禅,赐法号「圜悟禅师」,不久克勤以病衰为由请求归山养老,宋高宗诏准,改敕其住持禅宗祖庭: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 南宋 吉州天目茶碗 / 重要私人收藏 高台寺莳绘二重套箱 附属 大德寺伝来朱漆天目台 漆箱(左);南宋 吉州梅花天目 / 重要私人收藏 壶中居 - 薰隆堂 - 临宇山人 递藏

大约在1103年,宋徽宗赐比他大19岁的克勤为「佛果禅师」,画完瑞鹤图的政和元年(1111年)之后不久,宋徽宗在宫里用建盏(或为“供御”)赐茶,49岁的佛果禅师(圜悟禅师)也许就曾用建盏享用过这碗茶。

大德寺龙光院,不仅有国宝曜变天目,也有其他包括华北油滴、吉州窑等唐物茶盏的收藏,可见茶与修禅之间的密切关系。
而来到1128年,年已65岁的佛果禅师接受宋高宗的封号圜悟后,退隐江西当主持,在真如寺与他日日夜夜陪伴的茶碗,想必,选择的正是江西吉州窑朴素之黑色茶碗…
▲ 定窑 黑釉撇口茶碗标本 「」 墨书款 寺庙遗址出(传)/ 玄青古美術 藏
僧人自古崇尚黑色,从僧侣的衣服,到寺庙遗址出土的方丈、寺僧所用之器物,都不难发现以黑白(淄素)为主色的器物,甚至是定制的器物。

▲ 鼓楼,唐招提寺撒团扇仪式「中兴忌梵网会」

吉州窑此类黑色茶碗抛开建盏露胎的做法,挂釉至底,留有底足白胎对映器身之素黑,更显含蓄,也与南宋禅僧之内敛气度相吻合。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则吉州窑看似纯黑之茶碗,也有巧妙的留白,而这种微妙的细节对比,也可以视为一种淄素的语言的延伸,一种含蓄之黑白对比。
朱漆天目台,大德寺伝来,吉州天目茶碗 附属
根据四头茶会的传统推测,黑色的茶碗搭配朱漆天目台是宋代禅寺的传统搭配。四头茶会保留的仪式上,采用的是朱漆天目台,形制基本与吉州天目附属天目台一致。这种搭配也经常出现在许多名品的附属天目台上,例如被定为国宝的大阪东洋陶瓷博物馆藏油滴天目;宋元绘画上,也经常出现以黑盏配红高台之禅僧点茶画面。
▲ 羅漢図 局部 元時代 14世紀 相国寺の塔頭・大光明寺蔵 重要文化財
油滴天目 国宝:豊臣秀次 - 西本願寺 - 京都三井家 - 若狭酒井家 - 安宅英一 /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 藏
此吉州天目之附属天目台,与同为大德寺传来的灰被天目铭「埋火」之附属朱漆天目台,几乎如出一辙。这件「埋火」附属天目台来源显赫,为小堀遠州与大德寺的第一五六世主持江月宗玩所持。
而「埋火」之审美趣味,与禅和侘寂十分贴合。一黑一红之搭配,不仅与禅宗和日本茶道息息相关,更是传承已久的禅茶礼仪。
▲ 天目台,静嘉堂文库,灰被天目 铭 埋火 附属 / 小堀遠州 - 江月宗玩 (大德寺156世主持) 所持
▲ 南宋 吉州天目茶碗,大德寺朱漆天目台 / 重要私人收藏

▲ 天目台,静嘉堂文库,油滴天目附属 / 水户德川家 - 藤田家(大阪)- 岩崎家

禅之圣物
国宝「印可状」(「流れ圜悟」)
据说圜悟印可状流转至弟子虎丘绍隆一系的日本弟子手中。此僧携墨宝归国,中途船毁人亡。由于印可状收藏于桐木筒中,未受损坏,并且漂流到萨摩(今日本鹿儿岛县)坊之津海岸,直到被人发现拾起,因而又称为「流れ圜悟」
几经转辗,圜悟印可状为京都大德寺的一休禅师(1394 - 1481)收藏。一休禅师,为后小松天皇之子,幼年出家,即日本著名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之原型。

「流れ圜悟」的正式名字是《与虎丘绍隆印可状》,是现存的最古老的禅僧书迹,后半37行失却,现在只流传下来前面的19行。从书法上来看,深受北宋书画家米芾(1051~1107)影响。

「流れ圜悟」之传承

「流れ圜悟」印可状先为大德寺大仙院收藏,经一休宗纯、村田珠光递藏,后来经由堺市的富商兼茶道家谷宗卓(约1560~1615),传到东北奥羽地方的大名伊达正宗(1567年~1636)手里。

伊达正宗曾拜千利休为师学习茶道,是当时著名的茶人。 伊达正宗想把「流圜悟」这名震天下的墨迹挂在自己的茶室中,据说当时流行珠光在晚年创立的「草庵茶」之茶室窄小低矮,把「流圜悟」挂在草庵中,显得太长了,草庵茶室的高度不够。伊达正宗不知怎么办好,就去问自己的老师古田織部。

* 古田織部原名“古田重然”(1544~1615),
战国时代武将,是继千利休之后日本首屈一指的大茶人

古田织部建议将「流れ圜悟」裁成两半,上一半19行,下一半37行,这样「流れ圜悟」的上一半就挂进进了伊达正宗的茶室里,而另一半「流圜悟」在流传中不知去向。

上一半「流れ圜悟」后来为堺(大阪南部城市)的祥云寺收藏,而江户后期出云松江藩(在现在岛根县松江市)第七代藩主、大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年) 以赠与祥云寺黄金2500两和每年30大袋大米为代价获得…

「流れ圜悟」后来由松平家族的后代松平直亮氏(出雲松江藩第十代藩主 松平定安 之第三子)寄赠东京国立博物馆,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 圜悟克勤 「印可状」 国宝 纸本 行书 43.9 x 52.4cm 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直亮氏寄赠 / 局部放大图
东瀛的茶人
能阿弥 / 一休宗純 — 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 (1423-1502) 生于室町时代,与大德寺「一休和尚」一休宗纯同时代。一休主持大德寺时,与能药师金春禅竹、金春禅凤、村田珠光交往密切。室町时代,茶道在大德寺禅僧与商人之间的交流得以确立,茶道以禅为精神归宿,因此对于茶人来说,参禅是必修课程之一
▲ 一休宗纯 墨斎筆 重要文化財 東京国立博物館 蔵
珠光作为有抱负的茶人,择师上也非常成功。 他先后选择了两位非常出名的老师:能阿弥一休宗纯
能阿弥
珠光跟随能阿弥学习立花及唐物鉴定法。能阿弥是日本室町时代的画家、诗人以及博物学家,他在足利幕府广泛搜集中国绘画作品以及其他艺术品,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 蓮図 能阿弥 正木美術館 藏 紙本墨画 重要文化財 / 自詠和歌と75歳の款記あり

在能阿弥的推荐下,村田珠光当上了将军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这使得珠光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足利将军所收藏的超高水准绘画、茶器、花器、文具等,也就是传说中的「东山御物」。

村田珠光与足利将军的师徒关系,创造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

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一休宗纯
在另一方面,珠光又追随一休宗纯和尚参禅,由此大彻大悟,并从一休宗纯和尚处得到了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圜悟克勤之「印可状」墨迹。

▲ 「峯松一休宗纯 墨跡 七言絶句 東京国立博物館 藏

一休禅师,多才多艺、不拘常格。按禅谱排,他是圜悟克勤的第十二代传人,因此对祖师圜悟克勤的墨宝情有独钟,格外珍惜。村田珠光身为一休禅师的弟子,深受一休特殊禅风之影响,能获得老师最珍惜的「印可状」,对整个日本之后的茶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圜悟克勤 「印可状」 国宝 纸本 行书 43.9 x 52.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松平直亮氏寄赠

珠光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将这幅圜悟克勤禅师的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上,茶室中最为显著的位置,每个来参加茶事的客人都要先向圜悟的手迹行礼,在那里点茶。

自此以后,茶事活动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而茶道也被认为是「在家禅」的一种,「茶禅一味」便在珠光的提倡下流行起来。

▲ 「」南宋 无准师范禅师墨迹 千利休 国宝 「待庵」旧照 / 无准师范(1179-1249),名师范,号无准,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绵州梓潼县治)人。年九岁就阴平道钦出家,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于成都正法寺坐夏。年二十投育王山秀岩师瑞。时育王山有佛照德光(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居东庵,空叟宗印分坐,法席人物之盛,为东南第一。无准师范禅师被誉为「南宋佛教界泰斗」,在茶文化传播日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光悬挂「流圜悟」于茶室后,人们开始在茶室壁龛上悬挂著名禅师的墨迹,开创了茶室挂字的潮流。在此之前,茶室里主要悬挂佛画及唐绘,以山水、花鸟或人物画为主。

这副国宝墨迹「流圜悟」,则不仅被视为禅门重宝,更是成为了茶道至高无上的圣物。

▲ 「」京都 金阁寺

▲ 「安心」 薮内家燕庵藏
村田珠光 心之文

心之文》是村田珠光写给弟子古市播磨法师的一封信,在茶道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全文翻译如下:

心之文

此道最应忌讳的就是傲慢与贪婪、嫉妒高明者、蔑视初学者之心。茶人本应去接近高明者,向其求教,照料初学者,对其进行培养教育。

而且此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除「汉」与「和」之界线,做到汉和融合,这一点必须铭记于心。

最近,提到「冷枯」之美,初学者总是拿着备前、信乐烧,摆出一副名人皱眉鉴赏的姿态,真是岂有此理。所谓枯淡之境界,亦是由循序渐进而来:得到好的器具,应首先好好去体会、玩味,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创造出一个适当的境界来,一步一步做下去,在境界上不断深入; 得不到好的器具的人,索性就不要拘泥于器具才好,如何养成欣赏艺术品的眼力最为重要。

即使已经相当成熟,也要保持向人求教的心态,这非常重要。傲慢与贪婪之心是最大的绊脚石,但自信也是不可或缺的。古人所云「为心师,不师于心」可做此道之至理名言。要茶人做心的导师,而不要让自大傲慢之心成为自己导师。
此非古人之言。
珠光
「心之文」对茶道的影响极为深远,颇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道。村田珠光随后也对饮茶的道具和茶室都进行了改革:提倡使用素朴的茶具,并在面积很小的茶室里喝茶。

珠光青磁」,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宋瓷品种,也因珠光的思想而得以被世代珍惜,这也是「心之文」思想留下的一个审美例证。

▲ 「珠光青磁茶碗」南宋 同安窑系 本願寺传来 / 出光美术馆 藏
▲ 「珠光青磁茶碗」南宋 同安窑系 铭 遅桜 / 根津美术馆 藏
珠光的弟子中,有许多如村田宗珠、藤田宗理、栗田口善法等优秀的茶人。藤田宗理则是武野紹鴎的老师。武野紹鴎在三十九岁时,收了鱼店老板的儿子與四郎为弟子,與四郎姓田中,后曾改名“千与四郎”,他就是后来的千利休。
在茶道的历史中,人们一般将村田珠光看做是茶道鼻祖,将武野绍鸥定位为中兴名人,将千利休作为集茶道文化之大成者。

武野紹鴎

武野紹鴎31岁削发于大德寺为僧,以「紹鴎」为号,39岁收'田中與四郎'为徒(千利休)。在茶道的发展过程之中,武野紹鴎无疑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
他继承了田村珠光的理论并结合自身风格相发明,独辟蹊径地开创了武野风格,在茶具、茶室和茶花上创制了新颖的绍鸥派风格。同时,他也将珠由参禅悟到而还原的自省美学理论实践于茶道的各个环节之上,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比如紹鴎就曾说过: 「人活六十载,然壮年不过二十, 唯不断投身茶道,则众道皆通, 如欠学艺之心,则众道皆拙」。意思是说人生有效时间短暂,不断学习茶道,才能触类旁通;假如没有了进取学习之心,将会什么都做不好。
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的著作中感慨道,武野紹鴎乃次于珠光引拙之「古今茶汤名人,能得到这个称号的茶人自古至今仅有四人。

在当时茶道界的评判标准,至少必须拥有一件唐物才够资格成为名人。而武野紹鴎一度曾拥有60件唐物:赵昌「五種菓子の繪」、马麟的朝山画、著名的「绍鸥茄子」…

紹鴎三茄子

* 松本茄子 - 澪標茄子 - 紹鷗茄子

▲ 唐物茄子茶入 銘 「松本茄子」(绍鴎茄子)南宋 - 元 大名物:松本珠報、鳥居引拙、武野紹鴎、今井宗久、織田信長、豊臣秀吉(毁于大阪城)、德川家康(元和元年 - 藤重藤元・藤重藤厳父子大漆修复)、岩崎家(明治九年) / 付藻茄子 - 大名物:足利義満、足利義政、村田珠光、松永久秀、織田信長、豊臣秀吉、徳川家康伝来 / 静嘉堂文庫 蔵 : 据说一向节俭低调的岩崎弥之助,在三菱集团遭受经济困境的时候,却提出了要提前预支一整年的薪水,目的仅仅是为了购买付藻茄子和松本茄子两只茶入,可见这两只茶入的分量。
* 「天下三茄子」說法:
九十九髪茄子・松本茄子・富士茄子。
▲ 唐物茄子茶入 銘「澪標茄子」(紹鴎茄子)大名物:松本珠報、鳥居引拙、武野紹鴎、今井宗久、織田信長、豊臣秀吉、柳営御物、東本願寺、鴻池家伝来,底部有紹鴎花押「みをつくし」/ 湯木美術館蔵 重要美術品
▲ 唐物茄子茶入 銘 「紹鷗茄子」南宋 重要美術品 “武野紹鴎 - 辻玄哉 - 川越松平家 - 益田家伝来” サンリツ服部美術館 蔵 重要美術品/ 紹鷗茄子为茶道中浓茶器,茶人武野紹鴎所持而得名。该器物为饴色小茶器,因其盖子和茶入密合度符合珠光提出的幽玄、釉色符合侘寂、制作工艺符合物哀, 被列为天下四茄子之一
*「天下四茄子」說法:
九十九髪茄子、珠光小茄子、绍鴎茄子、似たり茄子(又名百贯茄子)
这只绍鴎茄子来历不凡,曾参加过1587年丰臣秀吉举办的「北野大茶汤」茶会。日本茶道传统一般规定,当茄子使用持有者的名称命名的时候,应一直采用第一位持有着的名号,除非后来之持有者变得更有名了,才可以考虑更改名字。
紹鴎之眼

武野紹鴎的审美之精绝,更是早有记载。《山上宗二记》中写道:“当代无数之茶具,皆出自紹鴎之「目明」。”即「山上宗二」认为,紹鴎之眼已经超越了「目利」的范畴,堪称「目明」。

所谓「目利」,指的是能看出某种茶器的由来和艺术价值,而「目明」则不限于茶器,而是能从生活中的一切器具,乃至自然界的森罗万象中发掘美,也就是说,紹鴎能够从凡人认为平常普通的事物中发现惊人之美。

正因有了紹鴎,许多之前不可能成为茶器的物件,皆在其「目明」之下纷纷重生,成为茶人珍惜的茶器。

历史上「侘」与「寂」曾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侘」为日本古语,最早出现在《万叶集》、《古今和歌集》等文学作品中,本义指的是“低下”、“贫贱”,用于表达悲观、落寞的情感和心境。寂,是指宁静而深邃的内心世界所流露出的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情趣。

武野紹鴎将侘引入茶道,取意「枯寂茶」,表达一种难以念及的寂寥之感,是一种茶道的追求,和接受不足状态的一种精神境界。

▲ 「和歌」本阿弥光悦 墨跡 黑田家 家传 / 可能来自「新古今和歌集」中藤原家隆的和歌
紹鴎与和歌

武野紹鴎不仅是大名茶人,他也是一个优秀的连歌师,茶与和歌在他身上完美的融合,互相启发,互相印证。

他认为「侘」被吟咏的意义更接近于“诚实、谨慎、平和”,于是将茶道中「侘」的意义由消极的落寞意味,逐渐转变成积极的肯定含义:

即使生活寂寥贫瘠,但却享受陶醉于宁静平和的心境。「侘」,从落寞消极,变为不骄不奢,以自然质朴为基础,是一种从生活中感悟而来,并随着茶道一起发展起来的审美意识。

紹鴎曾用《新古今和歌集》中藤原定家的一首诗来表达他心中的侘之美:

放眼望去,不见花儿,不见红叶,

惟见茅舍,隐于秋暮。

在这里,春花、红叶是唐物的象征,而茅舍、秋暮指的是和物。只有空无境界的美,才是紹鴎心中的「侘」之美。当然,在接下来的茶道发展中,千利休出现了,「侘」的含义又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然,没有紹鴎,也就没有后来的利休了…

田中與四郎「千利休」
千利休茶道精髓的继承者,即是利休子孙中的三千家:不审庵 - 表千家,今日庵 - 裏千家,官休庵 - 武者小路千家。
千利休的父亲田中与兵卫在和泉国的堺经营鱼铺商家,名称为「鱼屋(ととや)」,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富裕家庭。幼名叫與四郎,法名则为宗易(そうえき)、抛筌斋(ほうせんさい)。
他从小就爱好茶道,17岁拜北向道陈为师,不久向武野紹鴎学习寂茶。1540年19岁时父亲与兵卫过世,同年改名为宗易,号抛筌斋。
广为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年丰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向正亲町天皇献茶,并准备于此时就任关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赐“丰臣”之姓氏。因此天皇赐给“利休”之法名,在此之前,他对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 竹花入 利休 铭「一曲」

▲ 裏「一曲 ケラ判」内箱蓋表「利休花入」蓋裏「利休花入/銘一曲/判アリ/宗左(花押)」表六世覚々斎書 外箱蓋裏「利休花生/一曲 在判/☆☆☆」

▲ 「竹一重切花生」 銘 園城寺少庵
千利休因擅长茶汤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信长死后,他转而侍奉丰臣秀吉。1587年起他独自举办北野大茶会等,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时间权势大振,但在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敕令切腹自杀,原因不明,通说是因为大德寺山门上的木像。

▲ 瓢(ふくべ)花入 銘小狐 千利休 外箱蓋裏「昭和寅初春/魯堂氏より/三渓(花押)」内箱蓋表「ヒヤウタン/小狐 花入」内箱蓋裏「利休フクヘ花入コキ/ツ子ニヽタリト宗旦/書付無紛候/左(花押)」表六世覚々斎書 「茶屋宗☆所持」 不孤斎書付「根津美術館所蔵利休所持瓢花生/銘ふくら雀/小狐瓢花生の小形なり/参考

▲ 瓢(ふくべ)花入  不孤斎書付 / 东京著名的 「壶中居」创始人广田松繁,又称广田不孤斋,对唐物茶器造诣极高,曾将毕生之精藏寄赠于东京国立博物馆。该件书法作品,虽然是茶器的“说明书”,但用笔苍劲,深得元代书家杨维桢之精神,笔法二王,却不求秀美。在法度森严的前提下,勇于探索,这跟日本茶道精神很接近,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诉求。

▲ 杨维桢 元代 行书「致理斋明府尺牍」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利休切腹时遗留辞世之句为: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这宝剣 祖佛共杀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时ぞ天に抛」
意为:“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
名物裂
茶之织物 - 静嘉堂文库展览
唐物天目
不朽之名品 (33件)
1. 曜变天目 国宝 南宋 静嘉堂文库 藏
2. 曜变天目 国宝 南宋 藤田美术馆 藏

3. 曜变天目 国宝 南宋 大德寺 龙光院

4. 曜の天目 重要私人收藏

▲ 南宋 曜变天目茶碗 重要私人收藏 / 重要预告2020年夏天 首次独家大公开曜之邃美SACA 独家特别报道

5. 曜变天目 杭州出 南宋 杭州私人收藏

6. 油滴天目 南宋 重要文化財 松平不昧 - 松平直亮 九州国立博物馆 藏

7. 油滴天目 南宋 「星建盏」 德川美术馆 藏

8. 油滴天目 金 德川美术馆 藏

9. 油滴天目 南宋 - 静嘉堂文库 藏

10. 旧曜变天目 (现定为油滴天目)南宋 - 根津美术馆 藏

11. 油滴天目 南宋 美秀博物馆 藏

12. 油滴天目 南宋 国宝 安宅英一 -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博物馆 藏

13. 油滴天目 金 重要文化財 - 龙光院 藏

14. 油滴天目 南宋 - 根津美术馆 藏

15. 旧油滴天目(现为建盏天目)南宋 - 福冈美术馆 藏
16. 旧曜变天目(现为禾木天目)南宋 - 酒井忠正 氏 藏
17. 玳玻散花文天目茶碗 国宝 南宋 吉州窑 - 相国寺 蔵 松平不昧 旧蔵

18. 鸞天目茶碗 南宋 吉州窑 中兴名物 三井文库 藏

19. 建盏天目 南宋 五岛美术馆 藏
20. 建盏天目 南宋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21. 建盏天目 南宋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22. 白覆轮天目 金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23. 白覆轮天目 金 藤田美術館 藏

24. 华北油滴天目 南宋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25. 定窯 白磁金彩雲鶴文碗 北宋 重要文化財 伝朝鮮出土 - 東京國立博物館 藏

26. 定窯 柿釉金銀彩牡丹文碗 北宋 重要文化財 伝中国陝西省楡林出土 - 東京國立博物館 藏

27. 定窯 柿釉金彩蝶牡丹文碗 北宋 重要文化財 伝朝鮮出土 - 東京國立博物館 藏

28. 河南天目 北宋 - 金 黒釉褐斑文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29. 灰被天目 南宋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30. 玳玻天目 南宋 吉州窑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31. 木叶天目 南宋 吉州窑 东京国立博物馆 藏

32. 玳玻鸾梅枝天目 南宋 吉州窑 - 加贺前田家 - 京都国立博物馆 藏

33. 玳玻天目 南宋 吉州窑 德川美术馆 藏


结语
无论是从中国带去佛法和茶种的荣西禅师,还是受到宋徽宗、宋高宗两宋帝王推崇并以印可状影响东瀛的圜悟禅师,都在他们的时代将真正的中国精神远播海外。

▲ 銀閣寺,臨濟宗相國寺派,東山文化的代表性寺院,山號東山,由室町幕府第8代将軍足利義政建於1482年,正式名稱為慈照寺,世界遺產,國寶。

日本茶道从贵族开始流行,再到贵族与庶民交融,接着又延伸参悟出属于自己的「茶之汤」。消除「唐物」与「和物」的边界。以「幽玄」的美意识,领悟唐物之美,没有好的茶器也不应忧虑,拥有鉴赏艺术的眼更为重要,「成为心之师,莫以心为师」。
东渡以来,多少君主武将,有多少禅师、大名茶人:足义利政、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千利休…

玄色虹霓,到千年茗咏,这些闪光的名字与他们背后的传奇早已不朽,他们对茶道的执着与奉献亦早已化为无尽的传承光辉,继续守护着属于中日两国共同的茶禅至宝。

「唐物」茶器在东瀛。 天目山中,水流花落…

悬崖乱石中,茶韵更尤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