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从人类意识误区的奇特现象看窖藏古酒真伪的判断
今早偶尔看到了一段视频《【震撼】史上最深奥的话题,意识 | 老高与小茉 Mr & Mrs Gao》,网红老高讲到有时人的视觉看到的客观事实却被意识强行地修改做出错误的判断,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少数人而是大多数的人集体犯这种错,而不犯错的人却被大家集体当成精神病!这是对“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最直接的科学解释。
请看下图,老高是这样举例的:
上图的A区和B区,颜色明显是不一样的,对吧?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认为。如果有人斩钉截铁地说A区和B区的颜色明明是一样的,怎么会是不一样的?你一定会嘲讽他是色盲、是精神病。不止你一个人这样说他,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和你一样这样嘲讽他。
可是,当你把AB两个区连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AB两个区的颜色真的是一样的,是你错了,而且绝大多数的人都和你一样,错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或科学研究中,类似的错误多得数不胜数。越是传统定论、越是“权威在此不可摇撼”的认知,这种错误才越多,危害才越大。在宇宙历史长河中,人类开智时间的长度仅是“一刹那”,与大自然相比人类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因为人类已知的太少太少,未知确是太多太多。作为个体的个人,更是见识有限,任何傲慢都是无知的表现。
古玩收藏可以说得上是我们生活中未知最多最集中的领域之一,因为你把玩的对象都是已经逝去了的历史,你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以及工作常识去识别、理解和验证它,因此有相当的难度。前两天朋友发来一段短视频,一个人面前摆着3瓶窖藏古酒,拍视频的人向他提问,被问的人说“我喝了,元代的古酒好像没有宋代的好喝”。
任何语言和行为都是人主观动机的表现方式,天下根本就没有“无心说的话”,这段视频的手法很艺术,视频很短也没有任何暴力或明显侮辱的语言,但是寥寥几句对话明显可以感受到的场景和语境是拍视频的人用的是嘲讽的口吻,被问的人估计对古玩没有什么经验或似懂非懂,回答起来很没有自信,像是做错了什么事,显得局促尴尬。视频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可怜的人被造假酒的人愚弄了,天下哪里有什么元代宋代的古酒!
这段视频嘲讽的心理暗示效果很强烈,看了这段视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窖藏古酒的判断又不能淡定了。本文开端讲了“意识判断错误”,知道了这个道理,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看出嘲讽的人完全没有任何证据,仅凭自己的意识做出的判断,如果是对古玩有成熟修养的人不会如此嘲讽、如此嘲讽就是对古玩的一无所知,既然对古玩一无所知你否定古玩的自信哪里来的——来自他的意识。为什么有的人看了这段视频就不淡定了,你的意识被他的意识征服了,因为你也没有扎实的功底做判断,如果你有扎实的功底你是不会被左右的。
笔者在2020年10月10日发的《收藏殿堂 | 中华文化奇观之一:地下财富何其多》中插入了两张网络上窖藏古酒的图片,就以此为例子随意聊几句。
前两张图片可能是窖藏的原始状态,后4张图片是近照。没有经验的人,对于这样的现象是不可能做出任何具有可信度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的,即便做出判断也是无参考价值的判断。判断,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常识和实践经验。
那么,对于古酒真伪的判断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呢?一是对盛器要有知识储备,二是品酒要有修养。先说第一点,首先,古酒盛器主要是瓷器,因为瓷器的釉面实质上就是玻璃化的保护层,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的散发,长期保存液体。因此,对古陶瓷的成熟修养是判断古酒真伪的基本知识储备。下面再举两个实际例子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这件福建漳窑油滴釉开光青花带盖梅瓶,高460×直径270mm ,重量4.31kg,底款为“万历乙卯年漳州东溪乡冶子陈福成窖藏酒”,万历乙卯年为明神宗朱翊钧的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400多年。瓶口封泥完全固化,只能从口部破坏性打开的,缘于密封效果好,酒的容量还有70%左右。
这里出现了“冶子”一词,是什么意思呢?“冶”字的语境是冶炼,“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时候后缀以子表示尊敬,例如孔子、先秦诸子等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金属冶炼铸造的大师也称为“子”,最有名的金属铸造大师恐怕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铸剑业的始祖欧冶子了,就是欧姓的冶炼铸造大师之意。陈福成,则是漳州东溪乡的陶艺大师,尊称“陈冶子”,他的作品在国博和福建博物馆都有收藏。
漳窑的历史相当悠久,上溯可到青铜器时代,一直到宋代还都是鼎盛期,漳窑瓷器还从漳州月港大量销往海外。可是,因为清朝初年清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古代贸易名港月港连同漳窑古窑衰败湮没了。古老的漳窑以生产米黄色开片瓷为主,窑变油滴黑釉极为罕见,再加上古老的漳窑在清代就已经灭迹了,所以,明确为漳窑的这件油滴釉开光青花带盖梅瓶就显得更加珍稀了。宋代建窑油滴釉建盏常见,而油滴釉琢器极其罕见,这件精美的油滴釉带盖梅瓶,带有窑址、年号、甚至制作人的铭文,文化价值很高,这可不是造假能造出来的。
建窑油滴盏
这是件雍正涅白料嵌珐琅小葫芦瓶,高200×直径105mm 重量:495g,众所周知,清三代的料器与瓷器相比是个小品种,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但绝对是古代艺术品中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非常高的一个品类。涅白料是料器中的基础材质,艺术上追求和田羊脂白玉的质感,惟妙惟肖,有的涅白料甚至远远超过一般和田羊脂白玉的质感美。
这件雍正涅白料嵌珐琅小葫芦瓶瓶盖是瓷器的,外部施宝石蓝釉,口部用石膏类封泥密封,初始状态酒体尚有60%左右,酒体呈清澄透明的琥珀色,开封后酒香四溢,品尝发现有清晰的中药香。照片是品尝中途剩下的酒体。如果没有见到这件葫芦瓶的初始状态,判定它是一件华丽精美的陈设艺术品毫不为过。但事实上,它并不是特意的陈设艺术品,只不过是个酒瓶子——实用器而已。试想,如此精美奢华的古酒盛器,是清三代的艺术品,还是现代人造假的,对清三代官窑器没有成熟的修养的话是无从判断的。
再说第二点,品酒的修养。能喝酒和会喝酒可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喝了一辈子酒,酒该怎样喝?如何品?如何享受酒带来的美感?这就和没有多少文化的人会写字写文章和有文化修养的人写字写文章相比,同是会写,那可不是一回事。古酒,首先是年份酒,年份酒与新酒的成分、香气、口感、酒体色泽等等条件大相径庭,只有会品酒的人并且实际品尝了才有资格判断真伪优劣。视频中的发问者估计没有喝里面的酒,没喝你怎么能知道真伪?被问的人,为什么显得有些尴尬,因为没有自信,为什么没有自信?缺少底气。没底气自信和无知无识的问答释放出来的有意的或无意的结论可信吗?遇到对古酒真伪判断有自信的就一笑了之,遇到无自信的就无端生出烦恼来。
在上一篇文章里笔者说过“沉淀了五千年的地下财富集中重见了阳光,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杂绝对是令人目瞪口呆!”超越我们狭隘认知的事和物很多,识别和判断需要知识和实践经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另外一个角度,各个领域的造假之风实在危害甚深,山东河南等地古酒造假也是成产业规模的,河南藏家就买到过造假的,当场发现,没有纠结,并非难事。对古酒真伪的识别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坚持从盛器识别、酒体品鉴两个方面客观地判断,没有识别不出来的李鬼!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