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渴望“一抹绿”
□苏报记者 管有明
“我在同德里生活了60年,看着这条巷子在一次次改造中变得越来越好。”81岁的杨宗兰说,随着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同德里越来越火,这里也成了网红打卡地。但在她的心中还存着一个愿望:“巷子变美了,但总是缺少一丝生机。希望能有专业人士为小巷打造绿色景观。”她的这一愿望,也表达了这里众多老人的心声。
守井人也是护巷人
八旬老人有个心愿
虽然已经不再担任居民组长,但杨宗兰还是习惯在巷子里走走、看看,“习惯了,巡逻了那么多年,在家也闲不住,总想出来转转。”在同德里小广场旁的井边,附近的老居民们依旧亲切地叫她一声“杨组长”。“我们同德里的这口井,幸亏有了杨组长。”在同德里住了30年的徐黎芳说,15年前,因为梅雨天气雨水多,加上维护不善,同德里小广场旁的这口老井受到污染而有了浓重的异味。当时,杨宗兰召集了辖区退休人员组成“志愿护井队”。作为发起人,她和“队友们”制作了警示牌,并立刻向社区汇报,通知专业人员前来进行处理。此后,她的护巷巡逻本上又多了一列井水水质观测情况。
用脚步丈量小巷里的每块地方,用本子书写20年的光阴故事,这是杨宗兰的日常“工作”,也饱含着这位老苏州对古城浓厚的感情。去年,双塔街道对同德里进行了修旧如旧的环境提升行动,对巷内掉漆的木门统一进行了整修。今年,同德里又被列入五卅路历史文化片区。同德里越来越火,也让杨宗兰对巷子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同德里能有更多绿化,希望巷子越来越美。”
社区多次尝试植绿
无奈缺乏专业维护
杨宗兰的心愿,其实也是锦帆路社区党委书记金丽娜的心声。坐落在古城区的核心区域,锦帆路社区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辖区内有同德里、章太炎故居、叶楚伧故居等14处历史遗迹,其中还包括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五卅路纪念碑、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等重要红色遗迹。对此,社区前期整合了各个点位的历史资源,推出了小巷微旅游路线,助力古城文化传播,而同德里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站。在接待各地游客参观的同时,如何展示小巷最美的一面是社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但难以留住的“那抹绿”也成了锦帆路社区打造同德里绿色景观的难题。“同德里走红后,我们社区对巷内的绿植进行了多次补种。但由于缺乏专业种植经验,加上周边居民年纪普遍较大,新种的绿植缺乏专业的照顾,不出几个月就出现枯萎的情况。”金丽娜无奈地表示,除了多次补种,社区还曾请过专业人员前来指导,但还是因为缺乏长效管理,收效甚微,“我们社区作为基层,力量有限。留住小巷深处的一抹绿,需要有专业力量的支持。”
期待展示古城新貌给游客留下“好印象”
与各大园林不同,同德里只是一条民国时期的小巷,如今却渐渐变成了游客打卡的“景区”。这里的居民已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如今习以为常。在同德里住了30年的徐黎芳就表示:“同德里成了网红,我们住在这里也感到很自豪。”但随着各大媒体的宣传,这里的老居民们也期待同德里能焕发新的生机,给全国游客留下“好印象”。
“如今大家来同德里,大多还是因为电视剧《都挺好》。但同德里有的不仅仅是《都挺好》里的东西。”77岁的同德里老居民陆水男说,作为古城内少有的民国时期建筑群,这里的青砖、木门、雕花的门楼都保留着上世纪30年代的模样,本身也蕴含着独特的魅力。“现在依旧住在这些古宅里的,绝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苏州,大家都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对我们而言,同德里不只是一条普通的巷子,这里是我们的家。希望这里的绿化能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美、生活在这里更有幸福感,也希望它能代表姑苏的窗口,留住更多游客的脚步,更好地传播古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