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测评《散步的侵略者》|一边散步,一边侵略地球
作者:Jay
校对:litcave 工作室
配图:Online
测评书目:《散步的侵略者》
作者:[日]前川知大
外星人侵略地球,这个题材在科幻文学中早就写烂了。从刘慈欣的《三体》获「星云奖」到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国内读者可谓着实地开眼见识了何为「硬科幻」。
所谓「硬科幻」,讲究以「硬科学」为小说基础,从严格的技术推演和发展的道路预测,实现新技术和新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俗称科幻文学中的「理科生」。那么相对的,就有了「软科幻」。
「软科幻」软就软在其架构不结实,它需要读者在阅读前和作者达成一致,即承认故事背景的「相对真实」。如果没有这种契约作为前提,那么整部作品就像软柿子一样,只好任读者边读边揉捏,甚至狠狠毒打。
《散步的侵略者》是一部典型的软科幻小说。外星人将要入侵地球,事先派遣了三个寄生体附在人类个体身上,搜集关于地球人的信息,当三个寄生体将信息汇合,外星人就会正式进攻。
外星人搜集信息的方式是通过「概念的夺取」,即和人类交流时,不断追问对方对某个概念的理解。而对方在解释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他原有的认识,这就完成了「概念的夺取」。
其实在读到这一情节时,读者不难猜想——如果按照这样的设定推进,小说的高潮处要有一个重大转折的话,那么它必然是:外星人对人类某个概念理解之后,出现了「自反」效果,从而取消进攻地球的计划。
确实从这方面来说,《散步的侵略者》最后没有给出多大的惊喜。但至于什么概念使外星人理解后,会不战而退?我们在此按下不表,只谈谈这个设定本身的意味。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与人交流的可能,依赖于彼此之间约定俗成的对每个文字(符号)的理解,然而根据索绪尔关于符号学的理论,事实上,语言系统中的每个符号,它们的语音和对象之间关系是任意的,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它遵循着「对立原则」。
说白了,是每个符号和其他符号之间相互区分,从而显出自己的「意义」。比如我们说「小说」,这个概念首先就和音乐、美术、雕塑有本质不同,再次便是区别于散文、诗歌、戏剧等。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说的艺术品类和文学体裁之间的区别,它们本质上的特性和共性究竟是什么?我们会发现,越是解释,只不过越是在用一堆「概念对等」的符号进行替代而已,好比1=0.5+0.5=2-1。
回到这部小说。外星人对人类进行「概念的夺取」,其实也可以象征是小孩与成年人的关系,乃至某个文明中边缘者和话语掌控者的关系。颇有意味的是,小说中外星人夺取了某个人脑海中「我」这个概念,导致对方「不分你我」;以及夺取了「工作」这个概念,对方不知何为工作,在办公室中大肆撒野。
「我」与「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前者即「意识的中心」,个体是理解世界的出发点;后者即资本主义下的劳动形式。它们对于每个人来说可以是无处不在,几乎涵盖了「生存」与「生活」的全部。
但是,它经不住外星人轻易的「夺取」。在这里,「夺取」更像是一种解构的能力。
如此,我们发现,《散步的侵略者》是一部具有后现代意味的软科幻小说。除了「概念的夺取」,书中关于战争的描述,也极具后现代意味的。外星人侵略地球就像散步一样平常,这既是我们现代人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当下的局部反恐战争后,所生发的一种吊诡的心态,也对战争本身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当然,小说还是有不少瑕疵,比如前面提到的外星人理解到某个概念之后马上发生剧情转折,以及最后的收尾,都有点差强人意,但作为一部软科幻作品,它还是恰如其分地反思了社会中一些问题。
近期测评预告
「文穴」lit.cave编辑部 将从列表中挑选一本做下一期测评,读者可在评论区说出最期待的书目!未选中的将列入近期待定名单。(向右滑动查看)
《梦境救援》
伊坂幸太郎 2020年11月
《喷火器》
罗伯特·阿尔特 2021年01月
《不检点与倍缠绵书》
彭剑斌 2020年11月
《梦境收割者》
鲁敏 2020年11月
《月桂树已砍尽》
瓦莱里·拉博等 2020年11月
- 成为小说测评员 -
小说测评是「文穴」品牌栏目内容之一,由用户生成和原创,经编辑部初步审核后在本平台发表,若你想成为小说测评员,可通过公众号主页,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