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管理的盲区、误区和灾区
家庭教育管理的盲区、误区和灾区
教育心语之家长篇(下)
邓 北 平
众所周知,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然重要,但缺乏良好的家教而成为优秀人才的事例,古今中外,寥若晨星。基于这一事实,家庭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就格外凸显出来了。个中真义,精明的中国家长早已大彻大悟:对子女的教育管理还是自己亲自打点的好!遂锁定“频道”,关注“皇上”。然而家庭教育管理是一门大学问,虽说见仁见智,各怀绝招,但要做好,也非易事,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颇值得广大家长朋友深思。
综合地看,主要有三大盲区、四大误区和一大灾区。为了减轻家长“人吃亏戏不好看”的苦恼,使家长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好在学子女的学习、生活、备考、应试,我们在下面现象分析的同时一并提出矫治策略,以备参考。
盲区一:预约未来,家长心“宽”似海
毫不讳言,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可以策划人生,预约未来的全新年代,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要转变观念,快速反应。对于打造子女的未来,很多家长整个儿一头雾水,而且对子女在理想追求,人格建构,以及今后的人生走向、职业选择等等方面更是不甚了了。须知,我们所面对的是独生子女一族,加之人类知识总量热线增长,生活节奏全面提速,使得教育难度明显增大,因此更不可忽视对子女的非智力教育,其中包括理想教育,意志力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等等。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家长应与孩子多谈理想,少谈现实。理想教育的最大好处是使人心胸开阔,目光远大。一个没有理想的孩子如同吐不出芬芳的花,既无朝气,亦无生气,人气也必定不旺。意志能力的培养也应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德国人就对子女施以半军事化管理以锻炼其意志力与耐受力。对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也不可等闲视之。我国独生子女的娇贵还不在肉体上,更在精神上,其抗打击力,抗挫折力较父辈相差甚远,与国外同龄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其实,失败不足畏,畏,才是最大的失败!帮助子女及时从失败的阴影中调整出来的能力培养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温情关爱。还应随时注意发现,激活与保持子女的某些良好兴趣。有些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子女除了坏习惯外别无兴趣。实则,不是孩子缺少兴趣,而是家长缺少发现。往往兴趣中蕴含着未来的职业取向。
盲区二:助子学习,家长心“乱”如麻
盲从是中国家长的一大景观,尤其是在帮助子女的学习上家长们表现得十分迷惘,这说明我们还未拥有一个成熟的家长群体。举凡对子女学习“有利”的,一切投资,家长概不吝惜。说买乐器即从竖笛买到钢琴;说买资料就从西城题王买到海淀考霸;说买磁带便从课文跟读带买到《疯狂英语》乃至原声电影。买walkman,买复读机,买电脑,买!买!买!各种软件,应有尽有;最新试题,说来就来。子女开口的不说,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家长就立马“钻”到手,至于子女用不用得着,吃不吃得消就不管了。
对此,我们忠告如下:1、必须具备且有能力置办的硬件必须置办,可有可无,或可多可少的一概不要。2、指定的资料一套即可,多了翻都翻不完,还不说做。3、家长可适当翻阅子女做过的试题,以便督促子女做好各科更正笔记。4、对于已出现偏科现象的子女,家长可考虑请家庭教师迅速补上,但不宜滥。
盲区三:助子备考,家长心“细”如发
在学子女因经常要应考,备考自然就俏起来了。但如何帮助孩子轻松备考成功应考,很多家长也是丈二金刚。听说考前要营养,就拼命大荤大补,结果弄得孩子肠胃不适,无福消受。听说考前要兴奋,便削尖脑袋弄些“兴奋剂”,比如生血剂、补脑液、朝红汁等,偏弄得子女昏昏沉沉,无法应考;听说考前要休息好,便早早催孩子睡觉,结果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早晨醒不了;听说……听说……
我们认为在备考与应考期间,最好的做法是一切处常,即平常吃什么,考期吃什么;平常的起居时间,习惯也不可改变。但要注意防止感冒。家长可在应考前夕建议子女浏览当科更正笔记,并督促子女做一两道当科试题以资热身,使兴奋点顺利平移。还可以陪孩子散散步,说说闲话,讲讲趣闻,以松弛神经。
误区一:无视子女的世界观教育
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期主要是在父母身边这段时间(高中毕业以前),因此父母亲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子女世界观的教育,特别是细化到道德观,人生观,金钱观,两性观等等方面的教育时,当代的中国家长们往往先是莞尔,既而吐出一口浓痰:老土!非也!仅举一端,即知大概。有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有明媚的心境,人的精神风貌才得以灿烂地外显!灰色的人生观是阴郁的,沉闷的和萎靡的,也是可怕的。因此 我们建议家长可经常利用闲暇时光,多陪陪孩子,多接近孩子,听听他们的心曲,分享他们的快乐,及时排解他们心中的郁结。看准时机把自己对人生的美好体验,对生命的真诚感悟轻轻诉出,不着痕迹。家长切切牢记,对子女的世界观教育宜平行渗透,忌垂直灌输。
误区二:漠视子女的心理变化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特别是处在转型期的子女,其心理变化十分微妙,因而特别敏感,极易受到伤害。所以,正因其将定型而未定型之际,孩子倍需父母的爱心呵护,尤需心灵鸡汤的营养与滋润,而漠视这一切将会直接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
对此我们建议:1、家长应在孩子进入关键期时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言行举止,以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特别是在转型期或大考期,尤其要“严防死守”。发现异常,应及时与之沟通,使之安全渡过“汛期”,以防“险情”发生,不然就有“决堤溃口”的危险,或者导致应考子女成绩“落差”过大,追悔莫及。2、导致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生理、生活、友情、学习、考试等都是刺激源,积极及时地了解子女这几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遇事不慌,提早预防,不能等到出了事才如梦初觉。3、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子女的同学朋友之间应建立一个关系网络,以方便信息传递,及时发现问题,并善加处置。
误区三:轻视子女的自尊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小,可以说得骂得,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打骂后哄哄就会没事,全不考虑孩子的人格与自尊心。其实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想弥补就难了,而且孩子往往会向两个极端发展:有的发展到极度自尊,表现为一言不合,便哭闹不已或大生闷气,结果变得性情怪异,难以与人相处;而有的则完全丧失自尊,表现为脸皮厚若城墙,父母之言充耳不闻,结果是油嘴滑舌,“坦白痞子”一个。
对此,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1、学会尊重子女。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彼此尊重,互相信赖。尤其应当尊重子女的隐私权,包括对低考分的保密等等。2、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赞扬鼓励为主,尤忌当着外人的面训斥,打骂 ,贬损,挖苦孩子,这只会结出恶果。3、做孩子的朋友吧,平等友好,推心置腹,这种亲情加友情的天伦之乐胜过世间的一切光荣,因为它能带来双倍的好心情。
误区四:忽视与子女带班老师的接触
我国的家长往往对子女的带班老师既敬且畏,欲爱还憎,心情殊为复杂。有的家长十分疏懒,在子女求学的几年之中访问老师不过一两次,有的压根头脸不见。有的则因怕与老师见面不快,便放弃了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其实老师又何尝不是人生父母养,上吃五谷杂粮,下通人情物理。多多接触,也都是些可爱的人。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徒莫若师”。经常与老师沟通,积极主动配合老师做好外围教育工作,对家长而言既是权利,更是责任。这对于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防止学生成绩滑坡,思想走岔,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们奉劝家长每学期应至少两次到老师办公室了解子女情况,并勤打电话咨询,尤其是在大考前后和转型期间,更应保持联络渠道畅通。不过,不宜在子女面前提及访问过老师,以免引起子女误解。
灾区:对子女的教育管理轻言放弃
家长们往往先是对子女万千宠爱,甚至溺爱,待到子女已厌倦学业,坏毛病一身,“难得成器”时,恨铁不成钢,加之打骂无效,便高挂免战牌,不“玩”了。或叹息终日,或听之任之,时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的古训自慰。实则这便是更大的不幸和悲哀了。有的在高中段,有的在初中段,有的甚至在小学段就过早地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面对这种“奔放”,我们不寒而栗!
我们一直坚信“闻道”确有“先后”!无数的例子生动地表明早熟固然堪羡,晚成依然可喜。有的学生到了高二才开始懂事,发奋学习,同样也能考上名牌大学,何况是还处于初中段甚至小学段的孩子呢?唯有对子女的教育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是上选之策。家长朋友,您说呢?
为人父母,我们已无选择,但我们的确可以用我们对子女无私的爱加上正确的管理方法,便足可以打造出适应二十一世纪要求的精英人才。他们或许应该是这样一种人:富于活力,明于是非,精于思考,勇于创新,既善于抓住机遇,又勤于寻求发展,且不断散发出个性灵智的光辉。
我们的希望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