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祈愿吗?两个电话让中医博士罗大伦对某种力量的强大感到惊奇

1

罗大伦

你祈过愿吗?

在寺庙,或者是在道观,或者是教堂等其他宗教场所,甚至是在家里,你祈过愿吗?

可能许多人会说,我祈过愿。

是啊,人们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敬畏,面对这种未知的力量,人们往往祈求得到比自己更强大力量的加持,让自己幸福,这就是祈愿。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祈愿。

继续问你,你的祈愿实现了吗?

可能大家会回答:有的祈愿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

那么,你的祈愿到底是实现的多呢?还是没有实现的多?

可能大家众说纷纭,答案恐怕是一半对一半,或者是没有实现的多吧?

2

原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主编,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说,他三十七岁那年,有一次在北京的雍和宫,对祈愿的强大力量震惊到内心无法形容。

罗大伦说,其实,在这之前,他的祈愿,几乎没有一个实现。

罗大伦在他的博客中说,他在三十七岁之前,事业一塌糊涂,经常祈愿,路过各种宗教场所都进去,每一个神像前都祈愿,祈愿的大概内容是:我刚才捐了多少多少钱,这可是我兜里的所有的钱啊,求神佛一定保佑我发财!即使不发大财,回报我几千元也可以啊!

这种祈愿,罗大伦进行了很多年,他热衷于去各种寺庙道观等场所。甚至哪里有号称大仙的人物,他也去给个二、三百元。这在当时对罗大伦来说也是大价钱,求求指点保佑。

但是,很遗憾, 他不断地祈愿,可是一次都不灵,生活依旧一塌糊涂,甚至三十七岁了,还要向父母要生活费。

罗大伦开始怀疑祈愿:我捐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对我来说,也是大手笔啊!为何一点回报都没有呢?

3

罗大伦

罗大伦已经参加工作很久了。一次,偶然办事,他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

罗大伦以前也看过很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大师们的书,所以心里就早对这所大学有崇敬之情。

当时,他站在那里,心里激动不已,开始下定决心:我一要到这里来生活一段时间!

就这样,他决定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诊断学博士。

一般来说,三十几岁再去读书的人不多,但是罗大伦实在太向往北中医了,于是就开始复习。

备考很艰苦,因为英文考试是和西医博士一起考的,所以有些难。

罗大伦就到西医的医学院去听课。

有一次,沈阳的大雪下到膝盖深了,公共汽车都几乎开不动了,罗大伦到很远去上课。顶着大雪,他步履蹒跚往前走,心里问自己:这样值得吗?如果考不上,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因为中医部分罗大伦没有问题,所以他主要强化的是英语,

当时他把家里的电脑设置到了美国的电台,然后全天播放,任何时间,家里的任何位置,听的都是英文广播。

后来有一天,罗大伦躺在床上,用耳机听着CNN的节目,突然,觉得每个单词都是那么的清晰,有种顿悟的感觉,

罗大伦觉得英文似乎变得和汉语一样明白了,这样,他觉得自己的英文过关了。后来的考试中,罗大伦的英文成绩很不错。

考博士的过程异常的艰苦。

考试开始的时候,他买了一支崭新的碳素笔,开始答卷,中医内容发挥的地方很多,他感觉有写不完的内容,等到三科考试结束,整整一支碳素笔,墨水全部用完了。

当年,罗大伦的博士导师只招收一个博士,最后,罗大伦被顺利录取,成为公费博士生。

4

考取梦寐以求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的罗大伦,带着一种新奇的心情,在校园里面四处闲逛。

当他走到图书馆南面的时候,看到了一条小径,周围是青葱翠绿的竹林和松树。小径通向哪里呢?这引起了罗大伦的好奇。

于是他就沿着小径,过了竹林,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大理石的台阶,台阶上面,赫然是一座威严的一个人雕像。

他身穿长袍,神色中流露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罗大伦感觉仿佛像是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一样,心情激荡,不能自已。

默立许久,罗大伦充满崇敬地向医圣——张仲景的雕像叩首。

后来,罗大伦经常清晨起床后,到仲景像前来诵读中医经典。

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罗大伦都会到学校门口买一束鲜花,然后把鲜花摆在仲景的像前,再默默地站立一会儿,心中暗暗告诉仲景先师:我一定会记住医圣慈悲胸怀,我一定会把中医的医道传播下去的!

这种习惯,罗大伦持续了很久,一直到博士毕业,离的开北京中医药大学。

在北中医读博士的日子,罗大伦感觉很幸福。

在那里,罗大伦跟着中医大师学习,和酷爱中医的同学一起切磋探讨中医知识,其乐融融。

不过,这种时候,读书其实是需要很大毅力的。

因为和罗大伦同等年龄的人,都在外面收获着,比如赚钱赚得很多了,移民了,买房子了,等等。

罗大伦有个朋友做律师的,来看他,就告诉他自己已经准备退休了,赚够了钱,要移民了。

这时候,罗大伦还在学校看古书,所以反差很大,他心里压力挺大的。

那些日子里,每当夜晚,罗大伦从教室出来骑着自行车回住处的时候,就经常哼唱罗大佑早年写的,很多歌星翻唱过《闪亮的日子》:“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其实,这歌词写的就是罗大伦当时的心理状态: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可以做任何艰苦的努力。不怕年龄大,不怕没有收入,只要自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获得更高的医学境界。

5

罗大伦

罗大伦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期间,看到大家都在学习国学,他也跟着学习儒释道的一些经典,结果自己也慢慢在改变。

一次,罗大伦读《金刚经》,那是他第一次读这部经典,结果看得痛哭流涕。

在这部经典里,佛祖说,要放下一切,不要为了什么去布施,不要想回报,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想着回报,就是住相了。他要求我们放下一切,甚至偶像崇拜,但利益一切众生,从容布施,这样就好了。

罗大伦当时觉得,这部经典太震撼了,佛祖仿佛告诉我们,你就是菩萨,不要祈求别人,如果你能放下一切,从容为众生做事,你自己就在修行,你就会圆满。

罗大伦痛哭流涕了一下午,这是他第一次读《金刚经》的真实感受。

那是改变罗大伦一生的一个下午。罗大伦坐在宿舍里,觉得力量慢慢来到自己身上了。

6

罗大伦博士毕业了。

家里人都劝他出去找一份正式的工作。

可是罗大伦没有去,他开始在家里写书。

他含着眼泪写成了《这才是中医》、《神医这样看病》、《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等书,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中医大家。

就这样,民国的张锡纯、北宋的钱乙、金元时期的李东垣,还有朱丹溪,缪希雍,喻嘉言,傅青主,徐灵胎,王孟英……一个个生动地向我们走来。

罗大伦还利用自己的博客讲起了中医故事,引来了众多粉丝的观看。

大家通过罗大伦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竟然有这么多中医名家!他们的医术是如此高超!他们的医德是如此高尚!

许多人慢慢喜欢上了中医。

7

罗大伦

一天,罗大伦去了一次北京的雍和宫。

雍和宫,在北京人的心中,是一个祈愿极其灵验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那天,罗大伦买了很多香。其实他已经很久没有祈愿了。

他在雍和宫里面的每一座佛菩萨像前放一柱香,然后跪下祈愿:我发愿,愿尽毕生之力,传播中医知识,去解除众生的痛苦。

罗大伦没有想到雍和宫里有那么多的佛菩萨像,每个殿里都有无数的佛像。拜到最后,他的腿在站起来的时候都发抖了。

最后一个大殿里面,是一尊无比巨大的白檀香的佛像。

罗大伦和前面一样叩拜,然后,他起身。

就在罗大伦一条腿刚刚跨出殿门,一条腿还在里面的时候,他的手机响了。

罗大伦接起手机,是北京电视台来的电话:是罗博士吗?我们要做一档健康类节目叫《养生堂》,您能过来聊聊,看看能否参与节目的创办?

罗大伦当时虽然有些震惊,但是更多是开心,于是就答应了。

然后罗大伦坐车回家。当他用钥匙打开房门,钥匙刚刚放到桌子上,手机又响了。

罗大伦接起来,是中央电视台来的电话:是罗博士吗?我们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的,您的资料我们已经研究过了,觉得您符合我们节目的要求,您能否来参加一下试录呢?

罗大伦觉得自己身体的每一根汗毛都竖立起来了,他无法形容自己内心对某种强大力量的震惊。

后来,罗大伦参与创立了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并担任主编一年多,该节目一直被视为健康类节目的旗舰栏目。

2011年,罗大伦在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大国医》系列,深受观众欢迎,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频道对全球重播该节目。

2013年,罗大伦录制了《百家讲坛》第二个系列《名医是这样成名的》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再次倍受关注。

罗大伦还兼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特邀策划。

罗大伦致力于将古代的中医文化介绍给现代人,广泛地在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如“喜马拉雅电台”、微信公众号“罗大伦频道”、“大伦书院”、“罗大伦博士”等账号上免费给大众传播中医知识、国学文化。

罗大伦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他成了中国的名人,甚至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罗大伦还常常应各地要求去演讲和举办讲座,包括在国内一些著名的商学院,如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上海中欧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讲授“正能量——国学中的身心双修之道”课程。

2013年4月11日,罗大伦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EMBA上课后,当他 宣布下课,向大家鞠躬后,整个课堂学员全都不动,仿佛期待更多内容,

大家后来纷纷在罗大伦微信里面留言:

“聆听了今天您精彩的课程,心中非常激动。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该如何传承,很多模糊的想法,今天一下子被您打通了。有一种醍醐灌顶般的畅快!晚饭时迫不及待地与家人分享了学习心得,我女儿(6年级)立刻把您的古代中医翻出来要再看一遍!感谢您为修复人心、回归大道所做出的无私奉献!”

“能聆听到罗博士的演讲是我们的荣幸,自己的积累加上今天罗博士的点睛,有顿悟之感,要将无我利他的至简大道薪火传递下去!”

“感谢罗老师分享!太精彩了!所以最后课程结束同学们都不愿意离开!更有感于罗老师的大爱!希望大家都能来传递大爱!那么社会将更加美好!远离痛苦和疾病!”

……

8

罗大伦

罗大伦曾经不止一次想过这个问题:为何之前自己拼命跪拜请求发财,可是一次都没有灵验过,而这次,自己发愿为大家做事,居然如此灵验,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罗大伦觉得法国一行禅师说的很好:

“什么是祈愿?当我们心中充满爱时,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安乐、慈爱的力量。如果我们发愿,将这些能量传送出去,这就是真正的祈愿。”

其实,祈愿,并不一定是请求神佛保佑我们,而是感谢这些体系,启发了我们的善念,我们现在愿意将这种善念,转发给众生。

或者说,祈愿的对象,并不一定是神佛,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同样,祈愿的目的,也不是要求别人来为你做什么,而是告诉自己,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

焚一柱香,并不一定是祈求与上天沟通,而是通过这种仪轨告诉自己,时刻不要忘记初心。

罗大伦博士觉得,自己终于悟出了祈愿灵验的力量根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