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育随笔:给“坏”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不好吗?
上周四(4月13日)下午第二节课,一个所谓“坏”孩子的精彩表现让我对李校长的这段话有了更新的认识:
班级中有一个叫“綦**”的学生,也即是令家长头疼,老师讨厌,学生远离的“坏”孩子。对于綦**很多老师是非常讨厌的,就是在于几乎每堂课他都会给老师制造麻烦,扰乱课堂秩序,这让很多老师极为厌恶他,久而久之也就给他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不过在我的课堂上,我没有何这个孩子发生过正面冲突,或许是他本身畏惧男老师,也很少在我的物理课上捣乱,相反偶尔还会主动回答问题。上周四的这节课是学校安排的期中课堂评价,由于关系到每一位老师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我当然也不例外(其实平日每节课都是如此)。
这和孩子们学习到“杠杆的分类”时,有这样一个实例——起瓶盖的酒起子(如下图所示):
在引导孩子们进行杠杆分类的时候,必须首先弄清楚“杠杆的五要素”,而在这其中确定好“杠杆的支点”是最关键的。在向孩子们抛出这个问题之后,很多孩子的观点是不一致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可是叫“綦**”的学生大胆举起了手,那一刻我很清楚: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不是问题,业余时间肯定没少实践过(偷着喝酒),对于这样的操作应该很熟练了……
鉴于此,我没有做任何迟疑(不会担心他会当堂捣乱),果断给了他一个变现的机会——让他到讲台前给其他同学将展示了“起瓶盖”的过程——他的动作很娴熟……
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他自豪和自信的感觉,因为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有些所谓的“优秀生”竟然不会——不会实践,只会刷题。
由于在綦同学的良好示范下,接下来孩子们就很顺地突破“画力臂”的难点(如下图所示):
反思:这节课给我的感触还是蛮多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一个亮点,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了所谓的“坏”孩子也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其实对于这些所谓的“坏”孩子,我们无论是做家长还是教师的,都是少了一份耐心和爱心。这些孩子难道原本就是如此让人讨厌吗?首先问题是出在失败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作为(对孩子的成长不管不问)让孩子“疯长”,等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了学校。
这些被家庭“抛弃”的孩子,内心是非常抵触的,在课堂上(尤其是女教师的课堂)他们总想表现自己,有的时候就是在故意“捣乱”。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常有表现欲望的,只不过有时候表达的方式有些过激,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就像上周这节课堂评价,自己能够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原本不“坏”,只是我们过早给他贴上了“坏”的标签,他也就只能“破罐子破摔”了。
今天读了李希贵校长的这段话,再联想到叫“綦**”孩子的优异表现,不应该对我们有所启示吗?
学校本身就是允许犯错的地方,当然包括正在不断成长进步的教师,如果我们能够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等待,多些……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只要你我都有一颗真心做教育的好心!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