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覆盖”在健身商业模式的思考

本文首发于“练吧内参”小密圈,因最近作者在西南地区考察,与当地业界进行了许多用户定位与模式的讨论,发现二线城市的健身创业者往往在创新中并不比一线城市落后多少,甚至更为大胆和超前,但如何因地制宜的根据城市特色和行业发展水平,以及用户的认知水平来设计模式和产品,也许是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方向。

最近看到一个新词“意义覆盖”,很有趣,特别给大家分享一下。

意义覆盖是指依托于用户心智变量的迭代式升级,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商业逻辑。

从互联网最热的共享经济中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短租平台Airbnb,最早只是一个闲置房间的平台,但如今却成为一部分海外旅游人群住宿的标准,这个人群通常是年轻、有海外生活经历,拥有一份不错工作的高级白领。但请注意,并不是所有以上特征的年轻人都喜欢住Airbnb,这个之后会聊到。

并且,喜欢住酒店的人永远不会去住Airbnb,但喜欢住Airbnb的并不排斥住酒店,但只要有机会就会用Airbnb来彰显自己的旅行态度。

所以说,新商业模式很多时候并不会对旧模式构成竞争,同时还会给传统行业带来新的机会。

Uber同理,唯一不同的是,打车是刚需,住别人的房子却不是。

正如国内火热的共享单车,表面上是一种互联网创新,但却拯救了本来江河日下的自行车制造业一样,如果让飞鸽永久的老板想一辈子,也许也未必能想到自己的工厂会通过这种模式复苏。

如果再看亚马逊的升级、淘宝刚出的造物节、河马生鲜,乃至线下无人超市,我们越来越看到,以零售为主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消亡,反而产生了无限的可能性。

最早中国的行业分析师喜欢把这个说成是O2O ,后来演变成“互联网+”,但前者被证明用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并不能把“不必要”变为“必要”,而后者更多的则表现了线下行业老板们的焦虑。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也许互联网的思路,乃至现在流行的大数据的应用,并不能从物理上粗暴的提升线下行业的活性,换句话说,大数据并不能直接提升体验,但大数据可以告诉经营者用户的需求特征和行为习惯的更迭,方便他们给用户一些标签化分类,并赋予消费行为更多意义。

***

最近当红的电视剧《深夜食堂》,其实从原版来说,并不是主讲美食,而是个体孤独感的情绪;奢侈品香奈儿口红的色号也不是色彩,而是每个女性最具表演性的态度精细化。

更别说许多的二次元、亚文化群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群体性。

现在的90后喜欢标签化,这也许也是商业模式迭代的原因之一。如果你不懂,留意一下这个季节身边年轻人的tee,看看上面的文字。

如果认同标签化这个观点,你也会发现传统的根据年龄、姓名、工作背景的这样用户画像是十分落后和不准确的。事实上,在当今的品牌营销概念中,早已摈弃了呆板的用户属性划分,而以消费场景和行为特征来区分用户群。

举个例子,同样年纪的公司男性高管,收入水平相当,家庭情况也类似,那么用传统的观点是,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品牌趋向应该相差不大。

但现实情况你会发现,同样在买车上,有的人喜欢奔驰宝马,却也有人喜欢更低调的雅阁大众。而在运动上,有的人喜欢高尔夫,有的人却总是挑战戈壁铁三。

而同样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有的人打牌麻将王者荣耀,有的人天天攒钱旅,还有的人只喜欢买奢侈品。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开头的Airbnb用户,不能简单的用年龄职业来区分的道理。

对于这些用户,去住宿的意义在于多短时间都要成为目的城市的一部分,减少疏离感。

很多时候这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假象,但用户会因为这个被赋予的意义买单。

为什么?

因为大家因共同的兴趣而聚在同一个消费概念内,商品和服务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用户需要这种文化价值完成自我表达的独特标签。

***

这也许才是Soulcycle和 Equinox,乃至Peloton多媒体单车、Classpass等模式成功背后的真谛。

很多人要做中国的xxx,可以吗? 肯定的说,现在还不行。

我们都说健身服务的产业发展建立在用户的消费升级上,从理论上说,只要收入达到一定档次,人们就会追求更好的生活更好的体验,就会自动去健身,乃至挑战更多的项目。

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同样有消费力的省会城市,贵阳的健身市场远远不及成都重庆,即使在富裕的长三角,苏锡常的健身人口和观念也大不一样。

原因出在哪里?

因为消费升级的实质是认知升级,认知升级更强调用户本身的进化,而不是市场的催熟。

即使上海的健身项目可以跟纽约最新潮流同步,但别人可以有源源不断的会员,而你做一家激进的单品类工作室却永远无法快速扩张,甚至生存都是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行业中大家无论多宏大创新的模式,最后还是回归私教的原因,因为这个目前来讲,符合国内用户的认知和需求。

所以我们要做的什么?

从用户出发,利用大数据,更要会分析大数据背后的规律。多从意义端去考虑用户为什么要来这里,和同行的区别在哪。

不断的跟着用户的认知进化而进行品牌的自我迭代,而不是被课程、器械、装修风格所绑架。

与时俱进,而不激进,当先驱,而不是先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