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教学」1、韦陀献杵之韦陀捧杵

这一篇进入易筋经十二势的动作讲解,因为是第一篇,在开篇还有几点说明:

1、关于口诀:学时师并未每一式都讲口诀、背口诀,主要是练法上的要点与讲解,个别会提到几句口诀以助记忆,后来在网上发现易筋经的资料,我所学这版动作与口诀基本相合,但也有部分动作与口诀不太一致,应该也是传承中有所变化,此次整理,也把这些变化会列出来,但是动作不会刻意为了口诀而改变。因为口诀言简意骇,有些意思凭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强行改动难免会有偏差,还是学啥样就啥样吧,口诀采用《内功图说》所载歌诀。

2、关于定位:此次整理并公布出来,一是应部分网友朋友要求,更详细介绍这一版本十二势。二是口传身授学得,没有形成文字,也想整理下,留个根。主要定位是推广导引养生,为更适合自学,去掉部分用劲力的细节。喜欢的话结合文字与视频即可学习,对健身养生有很大帮助。功理是相通的,如果自身有功夫基础,劲力部分一看可知,可自行增演。

3、关于意气:意识会说明,呼吸采用自然呼吸就行,练的多了会匹配上大部分动作,因为练功是顺应人体自然规律的,初学朋友可先不必在意呼吸,保持自然即可。

4、关于风格:落地成文在描述尽量用大白话力求说明白,因为我也没多少文化,强行用词难免表述有所偏差,造成读者误解,但毕竟也不是完全的白丁,就基于我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所整理。

【口诀】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行功要领】

接入手内功的预备式毕,左脚开一小步站立,两手翻掌,掌心向前。于身前慢慢抬起,掌心向上,如托重物,抬至与肩平,略停,曲肘,两掌向面前靠拢。两掌指尖大概与鼻眼相齐时,翻掌向前推,两肩外展,两肘外撑,两掌相对。此时,两臂如一个闭环,两手拇指与食指撑开,其余四指并拢,两掌相对。两臂如架杵,塌腕,两臂向前、向外微有外撑力,指尖上挑,两眼微闭,目光凝视两手闭环中心以外或目光内敛,静立数息。

【行功解说】

十二势易筋经,前三个动作统一是韦陀献杵命名,又各有一个小名。本式是第一式,小名叫“韦陀捧杵”,后边两个叫“横担降魔”与“掌托天门”。

大家看下本式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前两句是讲的动作姿势,后两句讲的是心神,为内。

立身期正直”,说明了身体上的要领,因此本式本质上,是桩功的架势,这没啥可说的。桩架就是桩功的要领,桩功是所有武术的基本功,对于桩功不了解的,详见:【白话站桩】合集—最接地气的站桩动作要领讲解(附视频讲解)

环拱手当胸”,讲的是手臂的动作要领。两臂环抱于胸前,(此动作网上版本差异较大,这个后边说)。从我练的这版中,环拱,理解为环抱没问题,动作上也是这么做的,拱字,可理解为拱手、抱拳,象形取义的意思,而“拱”字本身也有环绕的意思。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后两句说的是内在,要气定神敛,心境澄清。其实简单的说,就是松静空,这是对内的要求,也是目的。

要点总结:架要正,身要稳,两臂环撑双掌合。舌抵上腭,鼻吸鼻呼,心静如水。

【扩展补充】

前三式,都是桩功,命名以韦陀献杵命名,而这三式中,只有第一式,韦陀捧杵,和韦陀法相有点关系,其它两个,并无与韦陀法相有什么关联,为什么还要这样命名呢?我们看口诀,这一式中有气定神敛,心澄之意,其它两式也提到有心的要求,因此,虽与韦陀本身没关系,但与它手中的法器有关——降魔杵。取的这个势之意。降魔是降的什么?斩妖除魔,替天行道?当然不是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或者从修行的角度说,是心魔。

下边引一下这个降魔杵的意思:可消除自身一切罪障,使三昧耶过悉皆清净,使胜共悉地皆得成就,一切违缘障碍悉消除无余,一切顺缘所愿善根悉皆增长,一切男女怨敌债主皆令满足欢喜,怨敌消除。(内容来源百度,降魔杵的含义)

因此,简单的说,这三式除了动作本身的价值之外,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降心魔。啥是心魔?可以理解人心的欲望、贪念等等。这些贪杂欲念,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心境,进而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影响身体健康。通过静功的修炼,从而达到心境平和、舒缓精神,达到气定神敛、心平气静、觉心安的境界。好,关于这个意思就说这些吧,理解是啥意思就够了。

到这我们就了解了,易筋经前三式,除了动作上抻筋拔骨,通经络调气血的目的之外,还有内在精神的锻炼。其实这也是传统功法与操的本质区别之一。心境的锻炼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心境不能正念平和,从健康上说,练什么功都不会有大的作用,不能自己身体健康产生根本变化。而就算练就天大本事,心不正最终也会对社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当然,我们主要从健康上说。最后,引用内经中的话,来给心境修炼的意义做个结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降魔杵,用来降魔,通过练习,心魔不在,杵留何用?不如献出,是为韦陀献杵的含义。

最后,关于此式动作上的争议,有些版本,是双手合十于胸前,膻中穴的位置。这个练法,我觉得是更强调于后两句的作用,也就是心境的锻炼。而忽略了易筋经本身对筋骨的锻炼。如果仅仅是心境的锻炼,那么,预备式的入手内功,也是这个作用的,而且气定神敛这是功与操的本质区别之一,是贯穿功法始终的,第一式如只强调这个,个人认为说服力不足。

动作考证:其它版本取义,我想是基于韦陀菩萨这个法相:

如上图,双手合十的动作应该取自这个法相,曾经我对此也有过疑问?以为我学的这版本从这个法相演化的,在偶然间,发现个图,开阔了下思路,而且降魔杵不只上图中像鞭锏兵器的样式。在有些教派中,也叫金刚杵,金刚撅等等,如下图:

这种小杵,横在两臂之上,明显不能,两掌相合,杵在掌中,与我所练版本动作相似。当然,这种说法,仅是我一个反推的猜想,有牵强附会之嫌,权当茶余饭后谈资罢了。

清风

2021.01.3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