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常隆基被日军高官扇巴掌,他拔枪将其击毙!伪军:是中国爷们
引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发起“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行“不抵抗”策略,日军迅速扩大行动,1932年2月,不到半年时间,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
日军能够快速占领东北,张学良“功不可没”,其罪当诛。数千万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过着被日本人奴役的苦难生活。东北沦陷后,东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支抗日武装,令日军疲于应付,闻风丧胆。为了彻底根除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军采取采取了“治标”(即武力“讨伐”)和“治本”(所谓“匪”民分离)相结合的办法,在其“治本”工作中,日伪统治者将“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视为实现“匪”民分离目的地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
日军实行“归屯并户”、建立“集团部落”的险恶用心是为了隔断东北人民群众同抗日武装之间的联系,期望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能够“长治久安”。
所谓“集团部落”,就是在日本军国主义刀枪下,东北无数群众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和土地,强行迁入到指定的地区,并由日伪军警严密控制,实行法西斯集中营式殖民统治。日本侵略者在抗日武装力量活跃的游击区,强迫偏远地区和分散居住的农民“归屯并户”,迁到指定的地区居住,对原有的居民点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
对于不愿迁居或者稍有反抗的中国居民,日伪军一律残忍杀害,这让被迫参与“归屯并户”的居民对日军充满了仇恨。1939年农历八月末,常隆基的家乡辽宁省西丰县铜台村石砬子北沟也在日伪的刺刀下被迫“归屯并户”,迁往1公里之外的“苔碧部落”(位于辽宁省西丰县成平乡凤楼村苔碧屯)。
欺人太甚,逆来顺受
常隆基,1921年(也有说是191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3岁的时候,母亲因为产后风(生下常隆基的弟弟)去世,父亲面对2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手足无措,贫寒的家庭让他一筹莫展。
常隆基年迈的外祖母伸出了援手,将常隆基接到身边抚养。常隆基长到9岁的时候,外祖母将其送到离家2公里外的十间房私塾读书,饱学诗书的私塾先生柏松林除了给学生讲授《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传统启蒙读物外,还通过岳飞精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故事给学生们灌输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思想。常隆基虽然只读了2年私塾,但是心中已经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1939年,常隆基的家乡被日军逼迫“归屯并户”,要求毁掉良田,烧毁房屋,父亲激愤难当,在迁往“苔碧部落”后,很快就在贫病交加中离世。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常隆基的身上,他夜以继日地劳作,全家上下也难以糊口,日子十分艰难。
偏偏在这时候(1940年4月),日军的伪满洲国颁布《国兵法》,规定年满19岁以上青年男子一律都得应征入伍,常隆基也在征召之列。他担心入伍后年幼的弟弟和祖母无法生活,他就找到“苔碧部落”的甲长说情,甲长欺负他憨厚老实,就骗他说:“送礼可以免兵役!”
当时,姑姑给常隆基说了一门亲事,常隆基正在准备盖房子。为了不去服兵役,他将盖房子的20多根木料以及家里仅有的一头毛驴送给了甲长。正当他以为一切安排妥当时,没想到,伪政府公布的征召名单里依然有他的名字,而同村地主家的儿子因为送礼却被甲长找到了顶替的人。
气愤异常的常隆基找到甲长理论,甲长头都没抬,撂给她一句狠话:“这是满洲国的命令,你敢违抗!拒绝者杀头,亲人连坐坐牢!”常隆基想要回他送的东西,结果甲长却死不认账。受了窝囊气的常隆基气呼呼地回了家,一气之下逃到山里躲了起来。
无法交差的甲长通知日伪军到苔碧屯向村民逼问常隆基的下落,面对一问三不知的村民,日伪军恼怒之下放火烧村,之后又跑到常隆基的姑姑家寻找,听闻常隆基还有一个未过门的未婚妻,日伪军将其欺辱后活活勒死。
常隆基在山里躲了几天后,冷静下来后觉得“逃跑”会连累亲朋好友及父老乡亲,就毅然回村。甲长见到他后,将他五花大绑送到县城伪军接兵的地方入伍,他被编入伪靖安军二团迫击炮连二排四班。1941年农历四月,常隆基随伪新兵部队从四平出发到达三江省富锦县伪军兵营驻地。
2005年,张国强在电影《常隆基》中饰演了常隆基这一角色。图为电影剧照。
不堪受辱,惊天血案
常隆基所部的伪军驻地位于五顶山附近,离苏联很近,日军和苏联都在边境屯兵,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因此,日伪军一刻也没有放松军事训练,日军对军事训练的要求非常严苛,训练中对待伪军及新兵的方式更是简单粗暴——非打即骂。
五顶山,又名乌尔古力山,在赫哲语中的意思是看得见家的地方,它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东南约20公里处。由于靠近昔日的苏联,又是孤山出平原,五顶山的战略意义十分显要。自1938年起,日军开始在五顶山派驻重兵,并抓来大量劳工,建电站、挖山洞、筑碉堡、修机场,借水、陆、山、林形成铁壁趋势,计划将五顶山军事工程构建成松花江下游反苏第一防御要塞,以作为长期占领东北的军事基地。
常隆基因为心里挂念弟弟及祖母,训练的时候时常走神,操练动作经常出错,因此挨揍的次数很多。另外,常隆基脾气倔强,说话带有东北人特有的“任性”和“豪爽气”,这让日本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即使当了兵,也应该对他们低眉顺耳,服服帖帖,一副奴才相才正常。
常隆基的表现时常惹日军“心烦”,看他不顺眼就毒打他,有几次差点将他打死,常隆基默默忍受下来,在一次军事训练者中,常隆基又遭到了日军教官的毒打,奄奄一息,是在受不了的常隆基半夜跑到茅厕想上吊一死了之,幸亏被人发现后救下。
伪军连长邹士朋害怕再这样下去,常隆基会被日军打死,于是就把他调到连部当了一名勤务兵。当勤务兵的日子里,常隆基的日子好过了些,也有时间去想一些事情。
常隆基每天送信传令,打水端饭,打扫连部室内外卫生,牵马遛马,接送连长,干得不错,很受伪连长的信任。常隆基自从当上警务兵,有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后,渐渐地产生了向往抗联和抗日的思想。有一次,他跟战友黄凤祥说:“我到外边办事听人讲,'靖安军’步兵二团六连的官兵,在边境县饶河的东安镇起义了,在一个班长的带领下,70多人划船过江到了苏联。”他还多次向黄凤祥讲他听到的有关抗联到富锦打日本鬼子的事和去苏联怎样走及过江的地点等等。
机会终于来了,1943年4月下旬,五顶山附近驻军团以上军官频繁开会,驻军军事训练也更加严格起来,所有的人都忙碌起来。常隆基一打听,原来是日伪高级将领将到五顶山秘密视察,鼓舞士气。
上五顶山有一段山路崎岖不平,汽车难以行驶,只能步行或者骑马通过进入要塞。为此,驻军军官想了一个办法:从作战部队抽调10匹马,选出10名牵马兵进行严格训练,服务视察的高级军官,邹士朋的战马被选中,常隆基也被选中当牵马兵。
日本人大岩五熊担任教官,从牵马到骑马,从马具整洁到刷净马体等都要求挺严,训练全用日本口令,牵马兵挨打受骂无一幸免。
今日的五顶山远眺
1943年5月1日下午,部队接到通知:明天受阅军官一律不得携带枪支,上山士兵携带枪支不携带实弹!
伪连长邹士朋将自己的手枪放到了自己的休息室里就外出办事了,常隆基当晚趁进连长休息室打扫卫生之际将手枪偷出,悄悄放到了豆腐房的一个隐秘角落。第二天清晨,他又悄悄将手枪放进了战马的粪兜里。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平浪静,常隆基等牵马兵早早等候在五顶山崎岖山路边的等候点,日伪军高级军官视察团在视察完驻地后乘专车驶向五顶山军事要塞。上午9时,关东军驻伪满最高顾问、日本陆军中将南木世隆等日伪军事要员换乘战马视察五顶山要塞。
常隆基服务的对象就是日本陆军中将南木世隆,马队沿着山路走到五顶山半山坡的小河处,这时,南木世隆一行人准备下马步行,南木世隆用日语命令常隆基停下,蹲下让他踩着下马,常隆基听不懂日语,靠近南木世隆时没有按照指令去做,恼怒的南木世隆狠狠扇了常隆基两巴掌,常隆基本来有些胆怯,遭此羞辱,他趁南木世隆弯腰下马之际,毫不犹豫从战马粪兜掏出手枪对准南木世隆连开两枪。
电影《常隆基》剧照
南木世隆应声倒地,立即毙命。常隆基敏捷地跳上战马,骑马向山下跑去。山上的部队没有实弹无法射击,面对突发状况一时惊慌失措,山下的部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到常隆基策马奔来竟然纷纷让路。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常隆基已经逃离了他们的视线。
楠木之死震动日本当局。关东军本部动用了驻富锦、同江、绥滨三县的日伪军、江上军、关东军守备队,从大小交通道口到江面进行了全面封锁,警察、特务全部出动逐家逐户搜查,全力抓捕常隆基。当局限五天内抓到刺客,并下令悬赏,谁抓到刺客赏伪币一万元。
常隆基本打算渡过江投奔苏联红军,在当地乡民的掩护下躲过了日伪军的搜捕,没想到的是,汉奸特务陈丰年(当地人,1952年被我党枪毙)为了奖赏,利用在当地的熟人关系网,寻觅到常隆基的下落,装扮成渔民趁常隆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将其捆绑后准备送给日军领赏。
常隆基没有留下任何图片资料,1984年富锦人民政府为常隆基树立了铜像。
常隆基路上得以挣脱,在敌人的追捕之下,他已经无法藏身,最终,他被闻讯而来的大量军警宪特围堵在胡别达拉湾无法脱身,常隆基高喊着:“我成功了!”跳进了江水里,三天后,他的尸体被打捞了上来,头颅被敌人残忍割掉,那一年,常隆基只有22岁。
堂堂一个高级军官竟然死于非命,还死得这么“窝囊”,这令日军无法接受。于是,他们炮制了一个谎言:说常隆基打出的两颗子弹一颗子弹打在南木衣服钮扣上反弹出来,另一颗子弹打在胸章上,南木没有被打死,并指出楠本在1979年才在日本死去。
日本至今之所以不愿意承认南木被刺杀是因为一方面堂堂中将被伪军打死有失脸面,更害怕引起伪军队伍生变(毕竟大部分满洲国伪军是被迫当兵,在日军压迫下毫无地位可言),另一方面战后的日本右翼势力一直极力否认侵华历史及伪满洲国,南木被刺杀案作为“伪满洲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当然更不能承认了。
以常隆基故事为背景,付林创作了歌剧《红雪花》,图为剧照。
结语
常隆基的两声枪响,让他一举成为抗日民族孤胆英雄,连当时的伪军私下里都说:“这才是中国人,是中国的真爷们!”他的英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常隆基,1950年富锦县剧团将他的事迹编成评剧在东三省公演。1964年8月15日,富锦县人民政府在常隆基殉难的江边山坡上修建一座陵园,树碑撰文,纪念这位抗日孤胆英雄。2005年,电影《常隆基》上映。
历史无言,精神永恒!他是一个平凡的平民英雄,默默无闻,他又是一位伟大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