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真武汤(伤寒论)
茯苓 附子 白术 白芍 生姜
方剂名称
真武汤
方剂别名
玄武汤、固阳汤
药物组成
茯苓3两,芍药3两,生姜3两(切),白术2两,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加减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斤,细辛1两,干姜1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2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方剂主治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太阳病误汗不解,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少阴病腹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呕者。虚劳之人,憎寒壮热,咳嗽下利。治少阴肾证,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
方剂功效
益阳气,散寒湿。散寒利水,济火而利水。
用药禁忌
忌酢、猪肉、桃、李、雀肉;暴病之呕即用真武尚不相当。
临床应用
①水肿《中医杂志》(1965;7:39):魏某某,男,59岁。于1963年7月诊治。患者初病时,因头面及下肢午后浮肿,曾服中西药两月余仍未见效,病日增重,而来就诊。现症:全身除胸腹及手心未肿之外,均浮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稀少,饮食不进,口虽渴,但不饮,神倦体寒,着衣被而不暖,面色灰黯无华,舌苔黑而滑润,舌质红色娇艳,脉浮大无根,此乃真阳衰极,土不制水所致。拟方:炮附子60g,白术24g,白芍24g,茯苓24g,潞党参60g,玉桂6g,炙甘草24g,生姜30g,水煎3次,头煎1次顿服,2-3煎不论次数,频频饮服,1日尽1剂。上药连进3剂,浮肿已消退十之六七,查其苔己不黑,脉不浮而反沉,此乃虚焰渐衰,正气渐复之佳象,上方附片,党参、玉桂、生姜量减半,续服4剂而愈。②喘证《哈尔滨中医》(1965;2:53):王某某,女,61岁,患者有慢性咳喘病史,逢寒病作。时值秋末冬初,其病发作,喘息抬肩,动则喘息更甚,伴有咳嗽,吐痰色白,痰稀量多,形瘦神惫,时而汗出。现其面有微绎,舌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投二陈、青龙皆不收效,后服白果定喘汤,但只能缓解,不能根除,停药病仍发,百医不效。余诊之曰:此仍肾中真阳不足,水寒射肺也。痰生于饮,治痰必驱其饮。处方:真武汤重用茯苓60g,加干姜6g,细辛24g,服1剂知,2剂病大减。复诊:咳喘已平,吐白痰仍多,纳食不佳。前方加五味子6g,白术9g,3剂而痊愈。③大汗亡阳《新医药杂志》(1979;12:17):张某某,男,34岁。1963年8月17日就诊。素体虚弱,外感风寒,服解表药后高热退,但午后潮热不退,继服辛凉解表之剂,则发热渐高,持续不退,又投凉药泻下,则大汗不止,诸法救之无效,抬来我院诊治。症见形体消瘦,精神萎糜,汗出如雨,担架衣被浸湿,低热仍不退,筋脉拘急,眩晕不能站立,二便均无,四肢厥冷,脉沉细。此表阳不固,虚阳外越,治宜温阳固表。处方:炮附片(先煎)、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各30g,大剂频频饮之,汗出稍止而神气复,继服上方7剂,发热亦随之而愈。④痉病《伤寒解惑论》:张某某,女,47岁,1976年4月28日初诊。患者于产后40天,始觉两臂振颤,以后逐渐加重,发展至全身不自主震颤,已两个半月,阵发性加剧,影响睡眠及进食,病人就诊时亦不能稳坐片刻,并伴有舌颤,言语不利,憋气,以长息为快,食欲差,舌质尖部略红,左侧有瘀斑,舌苔白,两手脉俱沉滑弱。治宜温阳镇水,真武汤加味:茯苓30g,白术24g,制附子12g,白芍15g,生姜12g,桂枝9g,半夏12g,生龙牡各30g,炙甘草6g。水煎服2剂。4月30日复诊:患者自述,29日晨8时服第1剂药,至当日下午6时许,颤动基本停止,腹内鸣响,当晚又进第2剂,颤动停止,晚上睡眠明显好转,仅有时自觉头有阵阵轰鸣,上方白芍药改用30g,加钩藤12g,磁石30g,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湿淫所胜,佐以酸平,附子、芍药、生姜之酸辛,以温经散湿。②《金鉴》: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放水无主制,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而水有所主矣;白术之苦燥,建立中土,而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温中有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健土,制水之中有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酸敛,加于制水、主水药中,一以泻水,使子盗母虚,得免妄行之患;一以敛阳,使归根于阴,更无飞越之虞。然下利减芍药者,以其阳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水寒伤肺则咳,加细辛、干姜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也。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只当温胃以散水,佐生姜者,功能止呕也。③《内台方议》:用茯苓为君,白术为臣,二者入脾走肾,逐水祛湿;以芍药为佐,而益脾气;以附子、生姜之辛为使,温经散寒也。④《寒温条辨》:白术,茯苓补上利水之物也,可以伐肾而疗心悸;附子、生姜回阳益卫之物也,可以壮火而制虚邪;白芍酸以收阴,用白芍者,以小便不利,则知其人不但真阳不足,真阴亦已亏矣,若不用白芍,以固护其阴,岂能用附子之雄悍乎!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7合,每日3次。
附注
玄武汤(《千金》卷九)、固阳汤(《易简方》)。本方改为丸剂,名“真武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http://www.zhong-yao.net/zyfj/Z/200802/83534.html
《伤寒论》:真武汤
【处方】 茯苓9克 芍药9克 白术6克 生姜(切)9克附子5克(炮)
【功能主治】【功用】温阳利水。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牌肾阳虚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6克;若呕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备注】本方是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要方。方中附子温壮肾阳,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生姜温散水气,芍药利小便,止腹痛。五味相配,既能温补脾肾之阳,又可利水祛湿。故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聚所产生的诸证。
【摘录】《伤寒论》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真武汤
【处方】 白芍(三钱半.下利者去之.加干姜二钱半) 茯苓(去皮.二钱半.小便利者去之)附子(炮.一个切四分只用一分.呕者去之.加生姜二钱半) 生姜(三钱半) 白术(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数日已后,发热腹痛,头目昏沉,大便自利,小便或利或涩或呕或咳或已经汗不解,仍复发热,心下忪悸,头目眩晕,皆由渴后饮水停留中脘所致,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咳者加五味子三钱半、细辛干姜各一钱二分半。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来源http://www.zysj.com.cn/zhongyaofang/yaofang_z/zhenwutang.html
茯苓9g 生白芍9g 白术6g 生姜9g 附子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症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自不渴、脉沉者。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腼动,振振欲擗地者。
【方义体会】
“真武”者,有镇伏水泛之义。水湿为病,或聚而不化,溢于肌肤,则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水肿;或以下注,则腹泻便溏;或以上冲,则呕逆喘满,清阳不得以升,浊阴不得以降,头眩短气,小便不利,故以助阳行水之法治之。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水,以助阳气;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辛温,即助附子阳阳祛寒,又伍茯苓以温散水气,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扶脾之运化;生白芍,一者敛阴和血益肝,再者缓急和营,诸药相伍,温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肾双补,阴水得制。临证中,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若呕者,去附子,倍生姜。
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肾。脾阳虚,则湿积而为水;肾阳虚,则聚水而从其类。古云:“治水责之于脾肾”,“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故真武汤是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
【临床应用】
小儿喘咳,水肿久不愈
例:贺××,男,7岁。患百日咳七十余日,虽痉咳已减,但诸病缠身。诊见:颜面黄而浮肿,腹大,下肢肿满,虽不痉咳,但频频喘息,时而咳嗽干呕.并有痰涎吐出,时而索食,与之则不纳.“喘”,“肿”为其主症,故先以小青龙汤轻剂治之。次日,呕止,咳喘大减,继以真武汤轻剂,只三剂而收全效。
慢性肾小球肾炎
例:李X,女,38岁。一年前因患慢性肾炎住院治疗,经治疗三月余,病情稳定,出院养息。近日由于体劳过度,面浮身肿,尿量减少,化验尿蛋自(+++)。患者不愿接受激素治疗,遂求余诊之。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腹胀,短气,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脉沉而细。治之真武汤、胃苓汤,二方各三剂,令其交替服用。二诊,患者上身浮肿消失,腹胀大减,小便量增,再以真武汤令服三剂。三诊,患者精神很好,饮食略增,仍腰酸困,四肢乏力,触之六脉皆沉。治以真武汤、济生肾气汤二方。令其交替服用。于后半月余,诸证解除,赴医院化验,尿蛋白消失。
胃下垂重症
例:杨xx,男,50岁。患者在煤矿井下工作二十余年,五年前曾患气管炎,遇劳则咳喘加重。近一年来,时感腹部下坠疼痛,双腿沉重,浮肿,入院诊治,诊断为肺气肿、胃下垂,经治数月,诸症无减。患者情绪消沉,思想悲观,病情颇重。医院邀余会诊,诊见:面色苍白,精神不佳,喘息咳唾,腰以下浮肿明显,饮食甚少,小便不利。自述:每饭后则胃部重坠疼痛加重,甚者不能饮食。患者形体瘦弱,腹部胀大,畏寒肢冷,尺脉微弱。先以苓姜术甘汤二剂治之,服后,喘息减轻,余症无变,遂处以真武汤,令服四剂。三诊小便增加,腹胀减,精神好转。再与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二方各五剂,令其交替服用。二月后,浮肿消失,痛感已除,饮食如常,随后出院。后患者自学气功养息,至今健康无恙。
胃下垂是脾气下陷的常见症。祖国医学认为,此多由于素体虚弱,劳倦过度所致。一般多用升阳补脾方药治疗。脾阳是靠肾阳来温煦的,此例不仅脾阳虚,肾阳也虚,所见水肿胀满诸症,正是此因,故以真武汤为主与治得效。
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548395346.htm
真武汤
一、[名家名案]
1、头痛:刘渡舟先生曾治疗一李姓中年男子。患者为汽车司机,夏日开车时,经常在休息空闲畅饮大量冰水或啤酒。熟料进入秋季便发头痛。每于夜间加重。发则需用拳掌捶击或服些止痛药方能缓解。本人甚为痛苦。伴有视物昏花,病程已一个多月。望其人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弦而缓。辩为阳虚水泛,浊阴上窜,清阳被蒙之证。
附子12克 茯苓18克 白术9克 生姜12克 白芍9克 桂枝6克 炙甘草6克
服药6剂后,头痛明显减轻,改服苓桂术甘汤4剂而愈。
按本证多是肾阳不足肝失温煦阳虚水泛。寒邪内生循肝经上犯巅顶之证。
2、胁痛:黎庇留先生曾治里海吉源坊潭平端之母。病左季胁满痛,上冲左胁,迫心部,苦不能耐,古朗余云初,医治已两月矣:香砂、陈皮,六君子汤,服至七十余剂,非不温也,其病有加无减。嗣延黎先生诊治:见面黄暗唇白,舌上苔滑,脉沉弦而迟。弦为水,沉为里,迟为寒。肾中生阳不能水之主;则阴寒挟水邪,迫于心部。遂定真武汤原方,无加无减。平端谓:“方中各味,皆已备尝之矣”。先生言:“备尝之乎?诸药分别用之,则既不成方,亦安能有效?此方名真武者,盖取意于镇水之神。先圣制方,命名自非无因。夫经方苟能对症,固捷如桴鼓之相应也。”
次早,平端来告曰:“服方后,得熟睡,是前月来所无者!今晨,痛已不知消散何处矣。凡七十余日治之不验者,竟一日而廓清之”!相约午刻往诊。比至,患者头束布带,语曰:“胁痛若失,兹者,转觉头痛若破”。先生脉后告曰“此元阳虚损也。头为诸阳之首,阳虚不能贯顶,脑髓空虚,故尔”。该用吴茱萸汤,头痛寻愈。
次日复诊,脉象沉迟,而周身疼痛。作桂枝新加汤服之,身痛又止。
再诊,只云胃呆,余无所苦。拟理中汤,俾理中健胃。连服十余剂,以善其后。
3、心动过缓:陈瑞春老师曾治王某,自觉头晕、胸闷,精神疲乏,睡眠不宁,容易惊醒。经多方检查,确认为心动过缓。舌淡润,脉缓两尺弱。用桂枝甘草汤温阳益气。十剂后,脉搏稍有力。但早起心跳仍只有45次/分钟左右,精神不振,食纳量少,睡眠不实,面色恍白,大便偏软,小便清长,舌白润,脉缓弱两尺无力。处方:红参10克制附子10克 生黄芪20克 茯苓15克 白术10克 白芍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瞩文火久煎1小时,取浓汁温服。该患断断续续服用真武汤加味近200剂遂至痊愈。
4、眩晕:陈瑞春老师治疗柳某,时作眩晕。发则眼前发黑,四肢不温,需饮热水方可平静。诊见病者形体偏胖,面色青苍,四肢疲乏,大便稀软,脉细弱,舌淡润。血压110/70mmHg。处方:茯苓20克桂枝10克 白术15克 炙甘草5克 生黄芪20克 灵磁石15克 共5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服上药后,症状有所改善,发作时间减少,每日1-2次。其他病症未见好转,血压如前。脉细弱,舌淡润。拟用真武汤加味:制附子10克茯苓20克 白术15克 白芍10克 生黄芪20克 远志10克 灵磁石15克 生姜3片,瞩其久煎,每日分两次服。
三诊,服前方10剂后,眩晕已止,精神好转,四肢温和,饮食正常,大便日一行,成形。脉缓有力,舌薄润。该用六君子汤,调理善后。随访多年,身体健康。
5、颈椎病:胡希恕先生曾治颈椎病的患者,表现为头晕、心悸、左肩背疼痛,左手拘急疼,肘上下部亦酸疼,夜尿频多,舌淡苔白根腻,脉沉滑。辩为阳虚水气上犯。与真武汤原方不加减。处方:茯苓12克白芍10克 生姜10克 白术10克 炮附子6克 结果,服药三剂,头晕即减轻,他症变化不明显,故于前方增炮附子为10克,并加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续服一周,肩背疼减。后渐增附子用量至15克,服两月诸症皆消。
6、慢性肾功能衰竭:董晓初先生曾报道用真武汤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取效。证见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头晕眼花,腰膝酸重,小便色黄量少,全身呈凹陷性水肿,下肢最重。检查:血压200/100mmHg,非蛋白氮242mg0/0,尿蛋白+++,仅服本方10剂,非蛋白氮降至93.3mg0/0,水肿近于消失,继续服用本方并兼用金匮肾气丸,出院时症状完全消失,非蛋白氮为47.5mg0/0,尿蛋白+。
二、[组成用法]
茯苓3两 芍药3两 生姜3两(切) 白术2两 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
上5味,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7合,日3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1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1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三、[名家方解]
汪苓友:真武汤,专治少阴里寒停水,君主之药当是附子一味,为其走肾温经而散寒也。水来侮土,则腹痛下利,故用苓、术、芍药,以渗停水,止腹痛,四肢沉重是湿,疼痛是寒,此略带表邪,故用生姜以散寒邪;或疑芍药酸寒,当减之,极是。然上证是里气虚寒,方中既有姜附之辛,不妨用芍药之酸,以少敛中气。若咳者,水寒射肺既加细辛、干姜以散水寒;不妨加五味子以敛肺,但五味子酸味太厚,不需半升之多也;小便不利者,不得云无伏水,乃下焦虚寒,不能约束水液,其色必白,去茯苓者,恐其泄肾气也;若下利者,里寒者,故去芍药加干姜;呕者,水寒之气,上壅于胸中也,加生姜足前成半斤,以生姜为呕家圣药,若去附子,恐不成真武汤矣。(《伤寒论辨证广注中寒脉证》)
刘渡舟:真武汤又称玄武汤。玄武为北方镇水之神,因本方有扶阳驱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真武汤。用于少阴阳虚有寒,水气不化等证,《伤寒论》说“腹痛小便不利。。。。。。此为有水气”,指出了本方正的病机关键所在。阴虚阳亢者多动风,阳衰阴盛者每多动水。这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阳虚动水,一般用苓桂剂进行治疗。如果病及于肾,阳气虚衰,心悸头眩站立不稳振振欲僻地,则必须用真武汤进行治疗。服用真武汤后,肾阳得温,而水气犹未能尽化,则又可能用苓桂剂温药和之。
胡希恕:以利小便的苓术配伍除饮、温阳、散寒的附子和滋阴、利水、止痛的芍药。所以本方当为水气陷于阴证的治剂。主治大约同附子汤,只是于附子汤中去补胃气、散心下痞的人参而加生姜,所以用于治疗附子汤证心下不痞硬而呕者。
四、[原文汇要]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五、[辨证要点]
本方临床应用以舌淡润不枯、脉沉或沉弦(缓)兼有精神状态较差的头晕、浮肿、心悸、振颤等症状为准则。
六、[一家之言]
真武汤中苓、术、芍、姜、附,优势互补,增强了药效。而且方剂的主治是针对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阳虚水停或水盛阳衰。所以本方适用的空间是广泛的。
笔者于临床上也常用本方治疗一些难治性、慢性疾病。如肺心病、慢性气管炎、心脏神经官能证、更年期综合证、慢性胃肠衰弱、肾炎、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遗症、神经衰弱性头痛、慢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
当然在运用真武汤时一定要参照仲景原文和辨证要点。胡希恕、冯世纶二位老师常用苓、术、附加入桂枝汤或葛根汤或大青龙汤中治疗各种顽痹疼痛。受冯老师的启发,我有时用真武汤原方,有时则把真武汤作为一味药加入其它方剂中使用。
例一、
病者秦玉光,男,42岁。发现肝硬化(一度怀疑肝癌)已经3月有余。初起因高热、黄疸、浮肿、鼻衄、便血入西医医院治疗。经静点白蛋白和对症治疗,便血和浮肿有所改善。但由于肌注退热药而使左臀部出血、肿痛而行步不能。诊时患者被动体位,由家人搀扶走进诊室,不能坐位。见其毛发枯黄,面色灰暗,皮肤松弛,巩膜高度黄染,指甲色黄,牙龈紫暗,有龋齿,舌质胖大色红,苔浮腻满布,左臀色紫暗、肿大疼痛、肌肤张力大、如触石块;口臭,声音沙哑,低微;曾有大量饮酒史,平素脾气暴躁,喜辛辣、味浓之饮食。现自觉疲乏、纳差、食则胃脘赌闷,小便黄少,大便稀溏;脉沉弦无力,寸微浮,腹壁肌肉坚紧,有指痕。西医检验提示:血清铜增高,谷丙转氨酶高,血小板减少,凝学酶原减少。病情至此,十分棘手。与真武汤、当归芍药散化裁,并参照《千金》寒热并调法治之。
炮附子15克 茯苓25克 白术30克 生姜20克 白芍50克 泽泻20克 川芎10克 当归12克 茵陈25克 山药20克鸡内金10克 白茅根20克 旱莲草15克 大枣10个(掰)
五剂,每日一剂,昼三夜二温服,忌房事、寒凉、粘硬、辛辣食品及过劳。活吞生泥鳅或常喝泥鳅、鲤鱼(内放赤小豆)汤。并用黄酒调生大黄粉外敷左臀肿痛处。
二诊,服上药,症情平稳,血小板已回升。现纳食尚可,有时微有鼻衄(因鼻痒而撮搽所致),黄疸如久,心下硬满,小便黄涩,大便稀溏,舌脉如前。仍宗前法化裁。
炮附子15克 茯苓30克 白芍30克 白术25克 生姜15克 泽泻10克 党参20克 干姜20克 黄芩12克 厚朴10克枳实12克 茵陈20克 竹茹15克 白茅根15克 鸡内金10克 大蒜1头(掰)
五剂,服法如前。并续用外治法化瘀消肿。
三诊,服上药,症情稳中有减。鼻衄不用力揩,则不发生。纳食有增,心下赌闷感减轻。大便平,小便及巩膜仍黄。左臀肿消,皮肤已出现皱褶,腿疼亦随之减轻。整体精神转佳,舌淡暗,苔薄白,口干喜冷饮,脉弦略数(有缓象)。上方五剂加白薇10克、生石膏30克续服。
四诊,鼻衄再未发生,左臀血肿无,行走如常。但最近两日腹胀、便血(原有痔疮)。口已经不干,舌淡,脉略弦,大便每日4-5次,质平。与前方参照黄土汤化裁,并外用坐浴药及栓剂。
附子10克 茯苓30克 白术30克 生姜10克 白芍30克 茵陈15克 干姜10克 黄芩12克 赤石脂20克 厚朴12克当归12克 枳实12克 泽泻10克 党参20克 大蒜1头(掰)
外洗:槐花10克 蒲黄20克 白芷12克 马齿苋20克 蒲公英20克 地丁10克
生肌玉红膏加蒲黄捻为栓剂,于夜间便后塞肛门。
五诊,服上药兼外洗、塞栓,三日痔疮出血即无。现症情平稳,黄疸近无,唯肋胁胀满,小便仍然不利。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腹部平坦,腹直肌不柔。与前方加减。
附子10克 茯苓25克 白术25克 白芍40克 生姜12克 当归12克 泽泻10克 黄芩12克 醋炒香附15克 厚朴30克枳实15克 炒麦芽20克 鸡内金12克 茵陈12克 党参15克 大蒜1头(掰)
六诊,服上药,症平稳。有少许黄疸,有时鼻部发痒,用力揩时略有鼻血,其他无明显不适。舌淡脉细,小便微不利。与前方续服,并用食疗巩固疗效。
附子10克 茯苓30克 白术20克 泽泻12克 生姜15克 白芍25克 黄芩12克 干姜12克 厚朴15克 枳实20克 党参20克白茅根20克 鸡内金12克 黑豆15克 赤小豆20克 茵陈15克 大蒜1头(掰)
五剂,嘱隔日一剂,昼三夜二服。
鲤鱼1尾(约1斤重) 黑豆30克 赤小豆30克 川椒目10克 苏叶10克 生姜10克 熬汤喝并食鱼肉
结果,此人共在我处服30剂而愈。随访至今没见复发。
例二、
宋某,有风湿病史和腰椎间盘突出多年。诊见腰部及下肢疼痛、汗出、恶寒。短气,睡眠较差,夜间脚冷,纳食减少,有时乏力头晕。外观黑瘦不荣,眼睑皮肤发青,唇色淡暗干燥,舌淡大苔水滑。脉极沉,左弦,痛处手抚发凉。与乌头汤、真武汤化裁,参照《千金》三黄汤。
制附子15克 茯苓25克 白术25克 黄芪20克 麻黄10克 细辛5克 黄芩12克 白芍30克 甘草12克 生姜15克乌头10克
用法:将乌头用蜂蜜2两加水先煎半小时左右,再同其它药物一起熬一小时,分5-6次温服。
二诊,服上药三剂,疼痛、汗出、短气都有减轻。续服三剂。
三诊,下肢转温,疼痛大减。纳食仍然不多,心下痞硬,舌淡红,苔白根腻,脉沉。与真武汤合《千金》防己汤化裁。
制附子10克 茯苓20克 白术25克 白芍20克 桂枝15克 生姜15克 甘草10克 乌头5克 党参20克木防己12克
用水醋各半,同煎1小时,分5次温服。
结果,共服药12余剂,疼痛再未发生。只是腰部有时着凉后,稍有酸疼而已。与药酒巩固。
来源http://www.ngotcm.com/forum/article-20943-1.html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芍药三两(酸平)生姜三两(切,辛温)白术二两(甘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方便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一、亡阳
滑伯仁医案:一人,七月内病发热。或令其服小柴胡汤,必二十六剂乃安。如其言服之,未尽二剂,则升散太过?多汗亡阳'恶寒甚,肉晌筋惕,乃请滑诊视。脉细欲无,即以真武汤进七八服'稍有绪,更服附子七八枚乃愈。
按语:升散大过,汗出而热不解,反伤其阳,而见恶寒、筋惕肉颤、脉细欲无、正与"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抖动,振振欲擗地''之论相验证,果服真武而瘳。
二、筋惕肉惕
许叔微医案:乡里市人姓京,鬻绳为业,谓之京绳子。其子年近三十,初患病,身微汗,脉弱,恶风。医者误以麻黄汤汗之'汗遂何止。发热、心痛、多惊悸,夜间不得眠卧,谵语不识人,筋惕肉晌,振振摇动。医者以镇心慌风药治之。予视之日:强汗之过也。仲景云:脉脆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青龙汤,服之则筋惕肉惕,此为逆也。惟真武汤可收之。予三投而大病除。次以清心丸竹叶汤解余毒,数日瘥。
按语:发汗太过,伤害阳气。《素问?生机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阳气虚不能暖和筋脉肌肉,一同筋脉受水气浸渍,而致筋惕肉惕。病属阳虚水停,故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而愈。
三、振颤
郑某某,女,64岁,1983年2月5日诊。六年来双下肢节律性暴发振颤,久治不效。初起时约半年暴发挨次,最近暴发加重'每半月即暴发挨次。战栗工夫短则数十秒、长则几分钟。就诊时病员恰巧发病,身坐椅上,双腿上下振颤不已,足跟叩击地面咚咚直响,不能自制,约1分钟乃止。筋脉拘紧,肢体麻痹,难于行步。舌胖大有齿痕。脉沉。观其所服方药,不外大小活络丸、羚角钩藤汤、地黄饮子之辈。余思《伤寒论》有真武汤治"振振欲擗地''之训,乃试投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通络。
处方:白附片、白术各1 5克,茯苓、白芍、生姜各30克,苡仁50克,桂枝1 2克,2剂,水煎服。
3月7日二诊:云服上方后,至今已一月未发。效不更方,仍投上方2剂。之后病人将来诊治,半年后偶一见之,云服完药后即未再发。随访至今,未再暴发。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盖水能生木,水旺则木茂,水少则木枯,水淫则木浸。本案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水邪淫则浸木,入于经则振振身摇。真武汤温以化气,气化则阳通,阳通则水行,水行则经利,经利则振颤自止矣。
四、眼睑陶动
黎明质医案:李某,女,56岁,1989年1O月8日初诊。自述左饲上下眼睑陶动三年余,多方治疗罔效。近月来病情加重,一日之间惕动暴发数十次,每次3~5分钟,瞩动时畏怯视物,以手覆压左最,终止家务,直待瞒止。视力不减,无羞明眵泪,食、便正常,惟素易怒易郁,情感不稳,舌淡、苔白润,脉寸浮尺沉。推论病机,当属肾水凝固,木失所荣,阳虚风动。拟用真武汤增减。处方:制附片6克,白芍20克,茯苓、谷芽各1 5克,白术、僵蚕、防风各10克。5剂。服用第3剂后,瞒动大减,尽剂而病告愈。又拟柴芍六君子汤5剂善后,随访七个月病未复发。
按语:肾水凝固,目失所荣,阳虚风动。方顶事附片微量,恰如春日迟迟,使冰冻徐徐而解,泽土荣木;白芍重用,直取涵木息风。谷芽以助茯苓,白术振兴土运制水扩散;僵蚕、防风从标而治。共奏阳气健运,水润木荣,其风自息之效。
五、水肿
吕大用医案:赵某某,女,40岁,于1984年4月3日初诊。初生病时,因头面四肢肿,恶寒发热,服西药治疗周余,未见疗效而用中药治疗三周仍未奏效,病日加剧而来就诊。察颜面惨白,舌质淡胖,苔薄白而光滑,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塌陷不起'胸闷气短,腰冷痛疫重,四肢不温,畏寒神疲,溺纯洁而少,口渴不欲饮,脉沉细无力。此乃真阳衰极、土不制水所致。药用:附子2 5克,白术2 5克,茯苓2 5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肉桂7.5克,水煎300毫升,100毫升日3次服。
上药连服3剂,浮肿消退大半,查其舌体渐小,四肢微温,溺量增多,脉虽沉较前有力。此乃虚焰渐退,浩气渐复之佳象。按上方去附子、肉桂,加干姜15克,连服6剂而愈。
按语:肾主水,为胃之关。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阳过盛则倒闭敞开,水直下而为消;阴过盛则倒闭常阖,水不通而为肿。盖火能生土,土能制水,故温阳化气,实乃治阴水浮肿之要法。本案病久不愈,又见畏寒神疲,四肢不温,舌胖苔滑,脉沉无力等阴盛阳衰,土不制水之象,故治以真武汤益火回阳,化气行水。
六、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曾世庆医案:邓某某,男,75岁。患者右侧腰臀腿部疼痛,重复暴发数年,经多方诊为右侧坐骨神经痛,遍治不愈。自二月前暴发更剧,运动不便,不能行走转侧弯腰,疼痛难眠。8月份在某院住院,经中西医治疗月余,病情无显著起色而出院。1988年9月6日上午来我院外科诊治,消除外科疾患,诊为右坐骨神经痛'倡议中医治疗。刻诊症如前述,茶饭二便自如,舌暗红、舌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弦。此为肾阳亏虚,肾不化气,筋脉失于温养,气血温运反常所致。治以温肾化气以通经脉。方用真武汤加桂枝。处方:制附片、桂枝各6克,白术、生姜、茯苓各9克,白芍1 2克。5剂,水煎服。
二诊时诉服药后痛减,运动较便,可挨次性行走数十米。效不更方,原方继进。服药15剂后右侧腰腿疼痛不显著,挨次能行走500米左右。进原方20余剂后诸症若失,行动自如。
按语:本案用真武汤,旨在穿过温阳化气以通畅经脉,经脉畅达,气血调停,则其痛自止,运动自如。此即治病求本之意。况方中之白芍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功。更加桂枝以通阳化气,温通经脉,协调营卫,则其效更捷。
七、下肢痿软(癔病性瘫痪)
毕明义医案:田某,女,25岁,1984年1 2月2日初诊。时值隆冬时节,与其夫口角,遂独寐于寒处,翌晨起床双下肢疫软不能扶持身躯,牵强走一步,即骤然摔倒在地。旁人扶助上身行走时,则双下肢弛软不能抬起。作脑电图、血流图、化验血通例、血沉均正常。诊见患者神志醒悟,语言流畅,双上肢运动自如,手指握力正常,能够端坐,惟双下肢单独行走艰难,懦弱不能撑持上身,而旁人搀扶行走,双下肢不只不能抬步,反呈后拖形势,足掌呈下垂状,触其膝以下寒冷,舌质正常,苔白,尺脉沉紧。病属郁症,乃心火郁于上,水寒凝于下。法当温阳化湿,除痹通络。处以真武汤:附子30克,白术30克,赤芍4 5克,茯苓45克,生姜45克。煎服法同上。药仅3剂而诸症悉除。
按语:因精力刺激而使心火内郁,致心阳不能下温肾水;又因卧于寒湿,致使寒凝于下,内外相合而发病。《素问?痿论》云:"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今患者既故意气郁,又有寒湿盛,但病之核心在于寒湿袭下.故予真武汤温开肾水,化湿通络。湿去络通,肾水上济心火,以达亲身之阴阳均衡。
八、崩漏(性能性子宫出血)
韩桂茹医案:于某,43岁,初诊1981年12月29日。阴道出血两月余,量多,曾于外院耐用多种止血剂均无效。行诊刮术,病理报告:"增生期宫内膜,有轻度增殖。"诊为"性能性子宫出血"。现症:阴道出血量多,呈黑褐色,未见血块,颜面四肢肿胀,小腹冷痛,小便不利,大便溏薄,面色咣白,唇淡无华,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肾助阳,益火制阴法,真武汤治之。方药:炮附子、白术各1 O克,生姜6克,白芍、云苓各1O克。
服6剂,血止,阳气渐复,阴霾逐散,尿量遂增,颜面肢肿消,四肢转温,腹部冷痛起色,后以右归丸加减调养,于1982年1月22日、2月2 6日子经应期而至,其量适中,追访半年,月经正常。
按语:《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阳虚衰,封藏渎职,冲任不固,阴血扩散则崩漏何止。畏寒肢冷、便溏、浮肿,乃真武汤之习惯证,故用之效验,以其治病求本,故何止血而血自止矣。
九、白带(慢性盆腔炎)
亢海荣医案:丘姓,女,42岁,1981年7月就诊。患者素体阳虚,时常感冒。去冬腰疫腿困,疲惫无力,白带多,清稀无臭,深重时白带顺腿流。妇科检验:慢性盆腔炎。多方治疗无效。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滑,脉沉缓无力。辨证,阳虚水泛,寒湿内滞。处以杜仲真武汤:炒杜仲60克,附片24克,白术30克,芍药1O克,生姜10克,茯苓12克。上方连服3剂白带即少,又照原方服6剂痊愈。另外习性性感冒也不治而愈。
按语:《妇科玉尺》云:带下"白者属气属寒,寒入大肠而成,因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本案白带清稀无臭、量多,乃阳虚气寒也,故用真武汤温阳化气而愈。
十、腹痛
毕萌义医案:邓某某,女,31岁,1985年3月初诊。七年来经常小腹部疼痛,其痛隐隐不休,有时呈激烈疼痛,最近,暴发频频,痛无休止,注射青、链霉素不效,遂来中医诊疗。患者自述小腹痛已有2月未止,遇冷则痛重,得温痛缓,身沉乏力,有时厌恶,但不吐,茶饭不馨)患者神志清,面咣白。按其小腹濡软,麦氏点压痛显著,反脯呈弱阳性。舌质正常,苔白滑,脉沉紧。病属慢性肠痈,乃寒湿客于阑门,脉络痹阻所致,投真武汤温阳化湿、活络通痹。处方:附子20克,白术30克,赤芍45克,茯苓45克,生姜45克。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三次服。服3剂后小腹痛去其大半,讨厌已止,纳可。麦氏点稍有压痛,无反跳痛。守原方继服5剂而告痊愈。
按语:少腹属下焦,肝、肾、大肠同主。若下焦阳气不足,水湿不得输布排放,痹阻于阑门,寒水与瘀浊相结,遂发肠痈。取真武汤温阳化湿,行水破结,以除肠痈。
十一、头痛如劈
来春茂医案:唐某某,男,57岁。患者原是八路军某连指战员,抗战时与敌勇猛奋斗,不幸头顶被砍伤,当即昏厥,经抬往战地医院挽救,三天后才振兴,之后留有脑震荡后遗证。每疲惫或感冒即暴发,全部头部如同刀劈般疼痛,双目难以睁开,卧床焦躁,呻吟不休。当病发时,均需住院治疗月余始渐渐缓和。患者于1961年病复发,即住某医院,治疗罔效,主动出院,请中医诊治,服中药二十余剂,病势反为增剧,邀我往诊。症见患者面壁侧卧,畏光,怕烦,身不敢动,稍动则头痛激烈,面色暗淡,双目红肿,血丝夺睛,尤以右目牵引脑部疼痛为甚,舌苔黄腻而滑腻,口不渴,小便短,脉象沉细。参看前医方药,均系滋阴养肝、补血、息风安神之剂,如"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一直煎"等加减,所加用过的药物如钩藤、石决明、女贞、蔓荆、桑叶、僵虫、天麻、羚羊角等,似情有可原。然联结脉症及所服用方药反响来看,当属阳虚气滞,升降渎职,处以本方加细辛,以温肾阳、祛风止痛。方药:黄附片30g(开水先煎一小时)茯苓15g,白芍12g,白术1Og,生姜15g,细辛3g。
嘱服1剂。翌日复诊头痛减半,目能睁。续服1剂,头痛已止,目赤肿渐退。因病程日久,阳虚气弱,细辛易为潞党参30g(即真武汤合附子汤)以温经扶阳,固本御邪。守方治疗约一月,每服1剂,症状均有显著改进,总计服药24剂,斗志昂扬,食欲兴旺,病已痊愈。患者每感小恙均来门诊,观摩至今(1978年8月)已十七年,头痛未发。
按语:脉证合参,阳气虚寒无疑。头为诸阳之会,阳虚气寒,水气上逆,头窍失煦,脑络失养,则头痛如劈。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则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力用真武汤以温阳化气。固本御邪,待阳回水化,清窍得煦,则头痛当愈。加细辛者,以入少阴,祛风止痛也。
十二、齿痛
杜奉志医案:钟某某,男,57岁。患者在广州休养,因牙痛一月余,经多方医治无效,提早返家来我处就诊,牙齿疼痛,遇寒则甚,无红肿,呻吟,头痛,面色白,畏寒肢冷,气短,小便清长,余诊脉沉细,舌质胖嫩,齿痕,苔白腻,为肾阳虚衰,寒湿上犯所致,拟用温阳除湿,散寒止痛。予真武汤加味:附片30g(先煎半小时),白术1Og,白芍20g,茯苓1Og,肉桂12g,干姜12g,细辛5g,水煎服。3剂病愈。
按语:肾主骨,齿乃骨之余。肾阳不足,寒湿水饮之邪随少阴经上犯,则牙痛,当用真武汤治之,加细辛以引药直达病所也。
十三、吐血
来春茂医案:1941年,昭通西街梅记客马山货场有一年约三十多岁从四川宜宾挑中药来卖的小商,突于夜间大吐血。店主人梅某某黑夜前来叩门求医。我赶到店里时,见解上躺着一个面如腊色、奄奄一息的患者,曾吐血盈盆,估摸近2000cc,嘴角上还挂着血痕,围在他面前的都是统一住房的旅客,大家无计可施,乱作一团,以为人死无疑。我摸患者的口鼻尚存一丝热气,还有一线活力。脉极纤细,两手关尺可触及。诊毕,检本方一剂,剂量是黄附片60g,茯苓12g,白芍1Og,白术15g,生姜15g,加上肉桂6g(研细冲),以加强回阳救逆之成效。我亲身熬药,用小汤匙徐徐灌入患者口中。服后约一时许,已能哼出声响;至天亮共灌服三次,渐省人事,呼口渴甚,处以麦冬60g、细米参1 Og泡开水当茶饮,以扶正生津.后往客栈探视,店主人愉快地对我说:"病人自服药后,再不曾吐血,每顿可吃稀粥两碗,前天他的伙伴用滑杆已将他抬回宜宾家中养息。"事隔一年,他仍挑花药(多个种类的中药)来昭通卖,特地来鸣谢我。令人缺憾的是当初不曾弄清晰病因和出血的部位。
按语:此阳虚不摄之证。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当急所固。急以真武汤加肉桂,频繁饮之,以回残阳耳。切勿以凉涩之品遏之,不然,落井下石,则祸不旋踵。
十四、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沈才栋医案:洪某,女,56岁,1987年11月28日初诊。患咳喘五载,每遇气温转寒,而咳喘增剧,今值初冬,气温骤降,宿恙举发,日夜咳喘,不能平卧,痰多稀疏,形寒背冷,面色咣白,肢末欠温,溲短便溏,苔白光滑,脉沉细滑,证属脾肾阳虚,水气犯肺之候'以真武汤加味,药用;茯苓1 5克,生姜、干姜、白术、制附子、白芍各1 O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服5剂后咳喘大减,诸症亦趋缓和,守效方共服20余剂告瘥,后予香砂六君丸调养一冬,以资稳固。
按语:脾肾阳虚,水液扩散,犯肺而咳。以真武汤温肾化水,加细辛、五味子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十五、心慌(病毒性心肌炎)
顾树华医案:倪某,女,42岁,1979年9月14日初诊。主诉:心慌近2月,发热20余日。现病史:患者最近时常感冒,扁桃腺发炎,心慌。上月经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心慌,气急,乏力,体温38.2℃.。耐用多种抗菌素静脉些微20多日,仍发热不退,心力衰竭已两次报垂危。后经某医给服生脉散加清热解毒剂,体温不降,且心慌加剧。患者请求出院,后延余诊治。症见患者卧床欲寐,无神懒言,语音卑微,心慌甚,气急,眩晕,面浮足肿,汗出,体温38~C,不思茶饭。脉纤细而结,舌淡苔薄白。诊为心肾阳虚,虚阳外浮,水气凌心。宜温阳镇水,引火归原。予真武汤原方,2剂(嘱1日1剂)。附片60克(久煎),茯苓、白术各15克,杭芍12克,生姜3片。
二日后复诊:体温降至36.8℃,精力起色,心慌减,汗少,已不眩晕,茶饭渐进,脉沉细时结,舌淡苔薄白。以上方加肉桂、远志、砂仁,调治月余而痊愈。
按语:患者发热日久,系阳气内虚,虚阳外浮所致;心慌日甚,为心肾阳虚,才汽凌心而致。故用真武汤温阳镇水,迎阳归舍。
十六、抑止
和贵章医案:1969年余行医四川自贡,有一女子,34岁,因丈夫病故,痛不欲生,饮食不思,久发晕头晕脑,歇息家中年半有余。现症:昏旋欲仆地,卧则床摇物动,筋惕肉晌,耳鸣不聪,喜静恶闻声音,心烦易急,胁肋胀痛,纳呆脘胀,口不渴饮,月经不正常,经色暗质稠,二便调。查苦恼容颜,两颧泛红,苔白稍厚质红,脉弦。据发病乃情志所伤,察其脉证似属肝郁,肝阳上亢,上扰清窍,下乱冲任,中横脾胃,然从肝从郁治之多不取效。因忆及景岳所言"抑郁病者,全属大虚,本无实邪。''此正忧愁致病,属虚可知。《内经》说:"悲则气消。''低落之气久则及脾损肾,故晕头转向,筋惕肉瞒,昏摇欲仆地、纳呆。因常年戚戚悠悠,精气消索,则阴耗阳浮见颧红。思之再三,治从真武汤,脾肾照顾,经治三月而复原。
按语:情志为病,总由心病及气,而病多郁。郁证常见者三:一为怒郁,二为思郁,三为忧愁。郁者多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然验之临床并非皆应如桴鼓。本案抑郁为病,乃亲属故世,物旧人非,悲凄凄,情切切,利弊相牵;茶不思,饭不想,神迷魂乱。悲忧深,损之深,脾肾伤,是所必定。因而解郁顺气治之无济,乃更辙治从脾胃而获捷效。真武虽为湿建,然其临证确是益脾肾以助气化之良方,本方有水则行,无水则敛阴益气温阳耳。
十七、眩晕(美尼尔氏归纳症)
毕明义医案:从某,男,35岁,1985年1月24日初诊。二十天前早晨起床之时,骤然感到目前一阵晕头转向,约五分钟时而闭目自止,至就餐时,即晕头晕脑,如坐舟车中,感头晕目眩,有欲到之势,睁眼则晕甚,晕时厌恶呕吐,吐出物呈水样,有时吐饭。曾去市某医院诊为美尼尔氏归纳症,经治无效,后求余治疗。诊见患者头昏眼花,不能回忆头项,回想时眩晕加重,行走时,只可前进平视,稍以转目,即眩仆欲倒,若牵强扶其行走,则眩晕暴发,况且呕吐食水。患者形体瘦削,茶饭僵滞,语声低怯,气短乏力,舌体大,苔水滑,脉沉弦紧。病为眩晕,属阳虚水气上逆,清窍被蒙所致。给真武汤扶阳镇水、化饮降逆。
处以:附子15克,白术30克,茯苓45克,赤芍4 5克,生姜150克。煎服法同上。服1剂后,厌恶呕吐已止,眩晕去其大半,头项能够回忆,能单独小徒步走,又继服上方2剂,眩晕已止,纳增。为稳固疗效,继服3剂,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乃痰饮眩晕也。然痰饮所生,多责之脾肾。人身阳气,根于肾脏,若元阳一衰,则阴霾峰起,脾肾不能运化水湿而生痰饮,上扰清窍则发眩晕。治从真武汤温肾阳,化脾湿,以澄痰饮之源,令清升浊降,则眩晕自除。
十八、失眠
蒋天佑医案:张某某,男,35岁,1968年8月27日初诊。患失眠6~7年,现每天至多能入眠2小时,甚则通宵不眠。自发昏乱,头晕,心慌,胃纳不好,尿时黄,腰困,记忆力削弱,肌肉跳动。舌质红,苔淡黄稍腻,脉右虚弦,左沉细缓。辨为肾阳衰微,水气凌心。治以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服2剂,即能睡7~8小时。
按语:《类证治裁》日:"阳气主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然令阳不交阴之因素甚多,《景岳全书》指出:"如痰如火,如寒气水气,如茶饭忿怒之不寐者,此皆内邪滞逆之忧也。"本案即为肾阳衰微,水气内动,上凌于心所致。其辨证眼目是:肌肉跳动而脉象虚弦细缓,乃阳虚水动之象,故用真武汤决然擒之。
十九、消渴
蒋明德医案:李某某,女,58岁。1990年4月5日诊。自述口渴饮引,大便干燥逾月,就医多用麻仁丸、增液承气辈治疗,服药后病可缓和,停药后病复如故。刻诊:口渴饮引,饮不解渴,每天需饮开水8磅余,大便坚如羊屎。询知小便短少,小腹作胀,伴胸部窒闷,微咳,泛恶头眩,纳减,下肢略浮,舌胖嫩,苔水滑,脉沉细、尺部尤甚。化验:小便通例(一),尿糖(一)。证属消渴症。乃脾肾阳虚,水饮为患。拟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合五苓散;附片(先熬)、桂枝、白芍、猪苓、生姜各12克,茯苓、泽泻各15克,白术30克。水煎温服,日三次。
服1剂后,小便增多,渴饮便坚减少。又进2剂,病瘥。
按语:脾肾阳虚,水饮内停,气不化津,津失输布而口渴。治用真武温肾阳,启下闸以利水道,使饮邪外泄,用五苓实脾畅中,使脾运有权,则水津四布。重用白术者,以"除湿益气,补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珍珠囊》)。
二十、咽干
黎明质医案:刁某,男,61岁,1989年6月20日初诊。约半年来,患者至夜咽干,睡中醒来,难以入寐,白昼咽润照常。前医屡用桂附地黄汤引火归原、猪肤汤润泽利咽,均告无效,故转诊我处。刻诊:神态萎淡,四末欠温,入夜咽干难熬,口干漱水不欲咽,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腭咽部猩红,舌淡、苔白水润,六脉沉细。病本阴寒内盛,至夜转加,虚阳浮越,上冲咽部。法宜温肾暖脾,回阳镇水,以冀浮阳归宅。方用真武汤加减。处方:制附片、白芍、干姜各1O克,白术12克,茯苓、牡蛎各20克。
每日1剂,迭进十日,病情虽有起色,病人仍旧不堪其苦。仍守前线,去牡蛎,嘱每日三次服药时,各加猪胆汁1O滴于煎剂中口服。间五日复诊,自述咽干与日递降,共服药1 5剂,诸症消亡。随访一年未发。
按语:阳虚水停,津凝不滋,致咽干口燥,但不欲饮为其特质?治用真武汤温阳化水,气化则津布。方用干姜易生姜者,欲其药力内守,直破阴寒;前用牡蛎,意在镇摄浮阳,引阳入宅,不致虚阳上涨,而其效不.显者,非辨证有误,实因格拒之热,已露伤阴之象,故后去牡蛎加猪胆汁,以其性寒遵从病性,而无格拒之虞,且酷寒坚阴,以纠阳损及阴之弊,到达"阴平阳秘"之目标。
二十一、失音
祝谌予医案:黄某某,女,35岁。三月前因感冒展现口燥咽干,喉头微痛,音哑不扬,咳嗽痰少。经五官科查看,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披裂血(++),双侧声带充血,经多方治疗无效。近觉咽部肿痛,咽中如有物梗阻,音哑不扬加剧,怯寒神疲,肢体困乏,溲短少清淡。复经五官科检验:右侧声带肥厚,边际不齐整,前结合稍鼓起,充血,运动较差。中医诊察:面色暗滞,形体略瘦,倦怠懒言,精力不振,声沙消沉无力,唇舌淡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水泛之失音症。
治宜温阳利水,佐以健脾渗湿,方用真武汤加味:熟附子18克,桂枝30克,白术9克,白芍9克,茯苓30克,生姜3片,甘草9克。服2剂后症状改进,声响起色。续服原方加减4剂,能厉声言语和唱歌。五官科复查喉部声带充血、肥厚已消亡。
按语:失音一证,有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之不同。本案素体阳虚,复感外邪诱发,证属阳虚水湿上潮,沿足少阴经脉上侵于咽喉,以致声响之门户不利而失音,此病之根在肾,故用真武汤加味温肾利水而获效。
二十二、目赤(慢性结膜炎)
王与贤医案:米某某,男,14岁,1976年6月就诊。发病半年多,每日凌晨开端,两目红赤,目珠发困,视物含混,晌午后,眼睛红赤全退,视物亦清,逐日如此,不稍变动。经眼科检验为慢性结膜炎,用药无效,延清中医,用过多种规律,亦未有验。诊脉略沉,舌淡苔白,无他症状可据。自诉从前每服一种药时,均展现胃纳不佳,心下胀满,头领晕眩。查阅从前服过之药,诸如泻白、龙胆泻肝、荆防、桑菊、冬地、元参之类。因思上午为阳气用事之时,病发于此刻,非阳盛,即阳虚,依据目前脉象及从前用药,投以真武汤加细辛,以辛温回阳。2剂后,突然痊愈。至今4年,随访未发。
按语:虽日症状不足,然仍是有证可据。其辨证眼目是:一为目赤朝起午愈,阳虚之象;二为舌淡苔白脉沉,阳虚之征。据此,则温阳大规定矣。又察每服药有纳呆、心下胀满、晕头转向,此寒凉之品更伤阳气之故,正用真武加细辛以辛温回阳,其证霍然。
二十三、盗汗
周亚林医案:张某某,男,43岁,1987年12月15日诊。盗汗六年,每二三天挨次,虽多法治疗而不效。近半年来盗汗加剧,每至下半夜即汗出湿衣,渗及被褥,醒后汗止,全身发凉,白日困乏无力,动则心慌,颜面惨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录取真武汤以扶阳抑阴。处方:制附片、白术各1O克,茯苓、白芍各15克,生姜4片。服药4剂,盗汗竟止,精力转佳;继以原方出入1O剂调治。随访二年,未复发。
按语:盗汗多属阴虚,然亦有阳虚者。《景岳全书》指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阳气在人卧寐时应入里固护内脏,今阳虚而不能固,以致寐时汗出。寤后阳气动出,尚能勉行其事,故寤后汗止。本案与真武汤证的阳虚阴盛之病机恰相符合,故投真武汤扶阳抑阴,使阳复阴消,疾病乃愈。
二十四、小儿高热
曹茂林医案:秦某,女,1岁8月。一周前感冒,高热微咳,曾服阿斯匹林、小儿克感敏冲剂,汗出热减,继而复热。又服中药辛凉解表剂1剂,初则似可,夜半热势骤起,体温达40.5"C。家长惶恐,邀余诊治。患儿气色不华,气味平均,神倦纳呆,四肢不温,发热日轻夜重,舌淡体胖,苔中央至根部黑润。素喜汗出,余无反常。余犹豫再三,勉为疏方:制附子、白芍各3克,茯苓、白术各6克,生姜2片。当晚服1煎后,体温彷徨在38~C左右,次日晌午服完,体温正常且安定。
按语:本案患者,素喜汗出,虽高热而四肢不温,面色不华,舌淡体胖,苔黑润。此阴盛于内,格阳于外之候。虽无水气扩散之证,但有水气不化之体现,故可用真武汤温肾壮阳,抑阴利水。
真武汤临床利用举隅
真武汤方出自《伤寒论》,乃由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形成,性能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笔者临床以其出人治疗多种内科病症,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痛病
患者,女性,50岁。因"头晕心慌气急1天"人院。患者原有扩充性心肌病史,多次因心衰住院,此次因与家人口角后涌现头晕心慌,伴有气急,人院后予硝酸甘油、速尿、安体舒通、绩沙坦、阿司匹林等抗心衰治疗,病情未起色,至夜骤然展现四肢抽撞震颤,诉心慌头痛加剧,双手按于心下或抓床、挠心,急躁,大汗,查体:神态焦躁,出汗较多,吸氧下唇无紫绪,呼吸尚稳当,颈静脉元怒张,心率100次/
分,房颤率,肺底端及半点湿罗音,双下股无水肿。血气剖析示呼碱代酸,急予增强利尿、强心治疗,甘露醇降颅内压及安宁静脉延续静滴,犹未能完整掌控,思及《伤寒论》中原文"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黯地,真武汤主之"、"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乃疏方:附子、白术、白芍、生姜二桂枝各10g,获苓、龙骨、牡蛎、小麦各30g,连夜煎服,嘱其延续少量服之,夜间尚稳当,次日前症复发,再予原方煎服,共进3剂,病情安定,上症未作,遂于第二日停用稳定,延续抗心衰治疗,后病情固定出院。
按:此患者因有扩充性心肌病史,故人院正规抗心衰治疗,但展现精力症状,开端疑惑硝酸甘油扩充脑血管导致颅内高压,而予对症治疗,增强利尿治疗,仍未能缓和,后经翔实查问病史,患者有精力剌激史,又有过头换气,斟酌痛病,而中医辨证又无从入手,恰逢所读医案书内有相似记录,予真武汤加减治疗,不想疗效明显,深叹经方之神秘!
2慢性心性能不全
患者,女性,60岁。老年退行性中心病,慢性心性能不全,常年服用缴沙坦、倍他乐克、双克、安体舒通、阿司匹林治疗,最近劳碌,心衰加剧,觉乏力,运动后气急,偶有夜间端坐呼吸,双下股浮肿。前来就诊后请求中医治疗。心超提醒:自动脉瓣、二尖瓣钙化,左心房、左心室放大,EF56%。观其脉症:面色白光白,颜面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滑,脉沉微。辨证属心肾阳虚,水气内停,予真武汤加味:附子、白术、干姜、泽兰、泽泻、桂枝、当归、红花、生晒参各10g,降香6g,白芍15g,茯苓30g。7剂后复诊,诸症缓和,觉腹胀,夜眠欠佳,纳差。斟酌患者久病,心脾肾皆虚,与前线去生晒参,加党参、远志各1Og,木香饨,枣仁30g。7剂。复诊病情进一步起色,予真武汤及归脾汤交替加减治疗月余停药,自发精力佳,爬楼梯都未觉气急,继守西药常年治疗。
按:慢性心性能不全的治疗是常年历程,固然西医眼前有较健全的治疗计划,但亦未能完整掌控病情发展,中医以为此病为心脾肾阳虚,水气内停,凌心射肺所致,久病则心血痕阻,而心阳根于肾阳,故治疗当照顾心脾肾三脏,温阳利水为主,佐以活血化痪,疗效较显著。真武汤通过实验和临床琢磨,均已证实了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着实切疗效。
3美尼尔氏归纳征
患者,女性,40岁。头晕厌恶1天就诊。患者有美尼尔氏归纳征病史,既往有相似暴发,必要输液治疗数英才能缓和。此次暴发眩晕,视物盘旋,不敢睁眼,伴讨厌呕吐,泛吐清水,请求中药治疗。盘问病史,素体阳虚,畏寒喜暖,神倦纳差,大便偏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阳虚饮泛,拟温阳化饮。疏方:附子、当归、半夏各9g,白术、茯苓、白芍、生姜各15g,泽泻12g,葛根3Og。3剂。复诊诸症已缓和,予金医肾气丸调治善后。
按:本例为痰饮内生,上干清窍。痰饮之生责之于脾肾,人身之阳根于肾,脾为生痰之源,肾阳为毕生阳气之基本,阳气亏虚则阴霍内盛,上干清阳故眩晕、泛吐清水。真武汤温阳利水,标本照顾,故疗效准确。然阳虚之体调治尚需时日,非短期之功。
对于真武汤的习惯症,我们在"太阳病篇"学太阳辨证的肾阳虚证候,已经遭到过,那即使第82条,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看原文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直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方便,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我们把这两条联结起来看,阳虚水泛证的成因有两个:(1)太阳病治不得法,使肾阳伤害,阳虚不能制水,这是它的成因之一。(2)来自于少阴,使素体少阴阳虚阴盛,外邪从阴化寒,肾阳更加虚衰,结局导致不能制水。因而,不管这个病是来自病不得法,还是来自少阴受邪,异曲同工,最后形成的大致的病理变动,是阳虚水泛。水邪是变化不居的,因而古人譬喻也很形像,你把一碗水泼在地下,哪点低它就往哪边流,因而,水邪是变更不居的,它并不稳定在一个位子,因而它时常随着三焦气机的升降出入而随地为患,因而真武汤习惯证中,它所展现的临床体现就对照多,我们把这些临床体现归纳起来看,第82条和316条。这两条原文所刻画的真武汤习惯证,把它概括起来来:
四肢笨重疼痛,四肢繁重疼痛,能够领会为水肿。这是水邪浸渍四肢的体现,四肢当然深重,它有水邪流溢嘛。
心下悸,这是水气凌心的体现。
咳,这是水邪犯肺的特点。
或吐,或利,这是水邪浸渍胃肠。
眩动,是太阳病篇提到的"头眩,身眩动,振振欲擗地",我这用"眩动"这两个字来代表。这是水邪上冒清阳,水邪浸渍经脉所形成的临床体现。头眩,晕头转向,那即使水邪上冒清阳。"身?动,振振欲擗地"不可以有正确的、有力的、安定的活动,走起路来为颤颤巍峨,拿起筷子哆战栗嗦,像美尼尔氏归纳症,像小脑共济失调,他的这些体现,都能够当做是,"身?动,振振欲擗地"。
小便不利或小方便。小便不利是阳虚气化失司,小方便即使我们刚刚所说的小便清长,尤其是夜尿频频,这是阳虚不能摄阴。
这么综合两条,我们把真武汤的首要习惯证,概括为肿、悸、咳、吐、利、眩、动,尿不利。这就记住了吧。你看它波及到了多个体系的病变。
四肢深重疼痛,我们在这把它叫做水肿。临床所见到的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病的消损等等,还有不明缘故的水肿。万一你对一个水肿的病人,辨证属于肾阳虚、水邪扩散的,那就能够用真武汤来治疗,真武汤治疗水肿。心下悸,这是以中心的症状为主的证候,各类核心病、有心惊心跳。尤其是各类中心病故意性能不全的,我们习性用十分容易的方式,用西药、洋地黄这类的药物来治疗,这是能够的。但有很轻的病人,妥当的用一点真武汤,也是很好的。
上次在讲太阳病篇的时候还提到,对心性能不全的病人,用洋地黄这类药的时候,当他的中心、他的心肌储蓄能耐很差的时候,你用洋地黄稍稍过一点头,就会展现洋地黄中毒体现,稍稍有点不足,心效能就矫正不好,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的距离太近,这个时候用药十分难。万一是阳虚水泛,你合作上真武汤,结局就发觉,洋地黄的用量,稍稍不够一点也不曾牵涉,稍稍过度一点也不会中毒,有显著的增高心肌贮藏力的这种作用,这是治疗核心病。
治疗呼吸体系病,咳嗽,痰多。治疗呼吸体系病,同样能够用真武汤,妥当的加减,治疗消化体系病,你看用真武汤来治疗各类慢性胃肠炎,辨证属于阳虚而水邪浸渍胃肠的。我从前已经举到过,治疗美尼尔氏归纳症,你辨证属于阳虚水泛的。小便不利或许夜尿频,夜尿频难道也能用真武汤吗?这要看详细情形,万一真是肾阳虚,其实也能够用真武汤来治疗,然而不要晚上吃药,不过对于夜尿频频,阳不摄阴的这种证候,我还是主意用《金匮》肾气丸来治疗,只是早晨吃药、晌午吃药,晚上不要吃药。可见真武汤在临床上,我们抓一个主证,再合作上抓病机,就能够用于治疗多个体系的病证,还能够治疗妇科的阳虚水泛、寒湿下注的白带量多,妇科病也能够用。这叫什么思绪?这叫抓主证,兼辨病机,活用经方。少阴寒化证的第四个证候,阳虚水泛证,我们就谈完了。我们在谈阳虚水泛证的时候,又联结了太阳病篇所谈到的真武汤证。
遗尿,是指匹夫膀胱爽约,夜睡不能自知,尿液自出的一种疾病。虽非大患,实亦疑难顽疾,治疗不得法,百药难以见效。况小儿古有"哑科"之称,医患难通,询病难明。若不能正治,数载不得摆脱,更有损于先天之本,波及小儿康健生长,可谓痛苦不堪。
古今论治,皆以虚症为多。责之脾、肺、肾三脏。温补、益气、固涩、缩尿为大法。笔者临床以来,尊崇经方,擅以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今用经方"真武汤"治疗小儿遗尿一症,疗效极佳。今书之,以供同道参看。
患者,女,5岁。父母代诉:其女身躯还算康健,别无它病。唯3岁后每夜遗尿挨次何止。2年未断治疗,中西药皆重复用过,曾推拿针灸,皆无良效。即便掌控茶饭饮水,每夜不曾遗尿静止。常头眩。望其面色乏容,神色不足,牙齿疏落不整。诊其脉:双脉沉纤细。经曰:"少阴之为病,脉微小,但欲寐。"遗尿虽非少阴伤寒,实亦阴盛阳衰。肾阳虚损,阳虚不能化水,蛰藏失司,气化反常,膀胱爽约,故遗作矣。况其父母皆在银行职业,条件优越,唯此一女,视为心肝宝贝。其女所必要,无不应许。茶饭不节,恣食生冷无度,少阴寒水作矣,"真武汤"既能治疗外伤感寒之少阴寒水,岂能不治内伤之少阴寒水。故书方"真武汤"加味:云苓30g,白芍30g,白术20g,生姜30g,炮附子15g,酸枣仁10g,益智仁10g,仙灵脾30g,桂枝6g。3剂。上方服药一剂,遗尿即止,3剂服完,遗尿未作。为加固疗效,再进3剂,嘱其勿食生冷,节其零食。追访半年,未再产生遗尿,病告痊愈。为稳固疗效,再进3剂,2个月未复发。后因病愈,又食生冷无度,遗尿再作。又予其前线3剂,嘱其勿食生冷,节其零食。追访半年,未再产生遗尿,病者痊愈。
笔者以"真武汤"加减化裁,治疗3~16岁遗尿患者,皆可顺手应效。若虑小儿服用药量过猛,煎好药汁可减量服用,不可减其方药剂量,省得药轻不达病所,药不胜病。况小儿服药,亦不能和成人相像看待。每付药可煎取药汁400ml左右,日服4~5次,每次50~60ml左右,分一天半服完一剂即可,平安无误。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d23ff60100w2c6.html
解释一下我常用的真武汤
真武汤是个好药方,我经常用。用起来经常是立杆见影,因为这个药方实在很强大。真武汤只有五味药,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白芍。其中白术茯苓两味药是作用在脾胃中焦,一般人生病,还没病入下焦,只停留在中焦的话,用白术茯苓两位药就可以健脾祛湿利水。白术加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身体虚的人如果大便不好,用大剂量的白术就能够帮助大便。最近治一位白人熟女,药方里加大了苍术的分量,该熟女吃药后对我说,她觉得药物在她腹部好像一根铁棍一样强力推动,大便的量也增加了不少。
茯苓去旧水,生新水。意思就是把停留在身体内已经不参加循环的多余的水分排掉。很多人身体很胖,松松垮垮的,像个水袋子,却总是口焦舌燥,要喝很多水,单单一味茯苓都可以止渴。我四月底回国探亲,发现国内的女人很多脸上都长着褐斑,比美国明显多很多,其实这就是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水淤积在皮下,太阳一晒就变成水垢。这种情况用一味茯苓就能够解决。这消息透露出去估计美容院要减少一大半生意。
生姜的做用是发散水气和止呕,体内太多水的人,很容易会呕或者恶心,那么用生姜一味就可以解决。
白芍有人说是为了反佐附子的辛热,这当然有道理,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为了止痛。日本人把体内多余的水称为水毒,可见水太多真的是毒,因为它会成为滋长其他细菌病毒的媒介。一长东西,肚子就会痛,所以白芍就是用来止痛的。
经方里有个方子叫当归芍药散,就是专门治妇人腹中绞痛。其中芍药用一斤,最大量,因为主要就是靠这白芍止痛。妇人宫外孕,胎儿堵在输卵管里不上不下,痛得要生要死,西医就要动手术把胎儿拿掉。中医就是用这当归芍药散把输卵管疏通,让胎儿顺利下到子宫那里。刘力红的太太当时患此疾,千钧一发之际,他赶紧打电话给他师父请教怎么办,他师父就给他开了这药方,结果顺利产下麟儿。
比利时一位网友,还没见过面,两星期药就帮她怀上小孩。后来她怀孕7个月的时候想回国,但是腿部有静脉曲张,做痛。当地的西医要求她打针把这血块去掉才能坐飞机,否则在飞机上狭窄空间坐十多个小时会很危险。她拿不定主意,不想打针又不想放弃回国,结果打电话问我怎么办?我说千万不要打针,西药的东西今天说是安全,明天就可能会宣布不安全。我就给她开了个当归芍药散,三剂,还加重了芍药的分量到1两2。当地中医还把这药方打回头,说怎么可以用这么大量的芍药?她只好把三剂并做两剂,煎了服用,结果一路平安无事,回比利时后又顺利举得一男。
白芍的止痛远不止这么简单。有个晚期癌症病人,平时吃西医的止痛药止痛,后来某天小腹痛得实在没办法,止痛药都止不住。打电话叫她儿子来拿药。我就是开了一剂真武汤加当归芍药散再加延胡索,痛就马上缓解下来。她这小腹痛,就是癌症晚期腹内积(寒)水造成疼痛,只有把这些水毒排掉,痛才能缓解。除了真武汤和当归芍药散,还能有什么其他办法呢?只是靠止痛药把神经麻痹掉是没什么用的,更何况这止痛药的副作用就是伤肝肾,雪上加霜,饮鸿止渴。
最后一味药是附子,附子人人都知道,讲滥了,就不多说了。它能够行走12经,走而不守,把热力带到全身每条经络,所以寒气作痛的话,附子是必不可少的。
真武汤估计可以治疗肾衰竭,这个我没治过,美国的医疗保障还是很完善的,这些重病基本上都有我们这样的纳税人扛着,轮不到中医治。但是我认为肾衰竭用真武汤是毫无问题的,而且看其他同行的医案也有成功的例子。其中附子激活和恢复肾脏的功能,白术茯苓生姜排水。早期的时候可以用五苓散,中晚期的时候可以用真武汤。比起一个星期几次的洗肾强太多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46e88c0100st2d.html
真武汤新用http://wenku.baidu.com/view/ca60134c2e3f5727a5e9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