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袁崇焕
五载离家别悠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边中送别》
这是我开通订阅号的第一篇文章,正在我纠结开篇写什么内容的时候,我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6》(学有余力),其中不乏令我血脉偾张,激动落泪的段落,不仅仅是因为当年明月写作手法如何的高超,如何地能调动读者的情绪,也是因为那些隶属大明臣子充满个性,而又立体的历史人物,于是我又通过更多的书籍文献资料和历史片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世界,这些人物如崇祯帝朱由检、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等。崇祯是一国之君,自然不必多说,其他四位皆是统领边防将领,因为明末内忧外患,两件大事,一方面要抵抗满清的侵略,另一方面还要清剿农民起义军,而且文官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安排赴前线就职。所以这一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最主要的都是他们的身影,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身殉国的崇祯帝,另一位则是开篇《边中送别》的作者,一个饱受争议的爱国将领,诗人,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一个威震辽东,凌迟屈死的袁崇焕。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
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
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
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
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
-山海关送季弟南还
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我塞上征。
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
由来友爱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
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古人名。
-无题 (吊熊廷弼)其一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教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
足以见得,袁崇焕一直是忧国忧民,忠诚,善良,正直,他的诗句无一不传达一种真善美的内心世界。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说他通敌叛国,消极抵抗,也
是极其荒谬的。
《偕诸将游海岛》
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
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
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
片云孤月应肠断,桩树凋零又一秋。
可见他实在无可奈何,也毫无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是致命的,《明史》记载“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
袁崇焕的关宁防线固若金汤,皇太极军队久攻不下,然而皇太极非泛泛之辈,而是个精明有谋略的人,绕道喜峰口(见图),直抵大明都城北京,被袁崇焕察觉时,已经到达蓟州,袁崇焕连夜星驰奔赴京师,他一路尾随皇太极未动一兵一卒,即使后金部队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也无动于衷。袁到达北京后,北京早已人心惶惶,竟要求军队驻扎城内,并向皇帝表示皇太极的后金军队是如何的强大,告知皇太极何时称帝等等,在明朝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刚愎而多疑的崇祯已经中了皇太极反间计,早已不相信他,亦或许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也是薄如蝉翼。那为什么袁崇焕会这么纵容皇太极,让崇祯及群臣百姓对袁崇焕通敌这件事深信不疑呢?
因为他想议和,他想将计就计利用皇太极的军队给朝廷施加压力,让明廷议和,因为他知道五年平辽已然不可能,但是他不知道崇祯已经不信任他了,京城也早已流言四起他暗中投敌,他也不知道他纵容皇太极在京城外掳掠的后果是触犯了京宦富绅的利益,他早已无力回天。
第二次召见时,但崇祯没有立即处置他,还把自己身上的大衣亲自围在袁崇焕身上。
他再一次击败了皇太极,成功解京师之围,也是最后一次。
在崇祯看来,现在站在他面前的这位通敌叛国,消极出战的叛徒,仅仅消灭他的肉体是不够的,还要让他死得很难看。崇焕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他或许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是的,袁崇焕入狱,等待他的是凌迟。在狱中袁崇焕还写信安抚其部下继续为大明效力,镇守辽东。
八个月后,袁崇焕被押赴刑场,面对将是千刀万剐和来自他以生命护卫的平民的谩骂。
他应该很绝望,很失落,他要和自己亲手经营的辽东说再见了,他报国雪耻的梦想还未实现也已化为泡影。他开始想念等他回家的母亲,开始回想与人谈兵论道时的神采飞扬,开始回想起夜里单骑赴关外时满腔的抱负,回想起宁远城三十尺城墙。
-记 母(我觉得这首诗写得非常好)
梦绕高堂最可哀,牵衣曾嘱早归来。
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
负米当时原可乐,读书今日反为灾。
思亲想及黄泉见,泪血纷纷洒不开。
-狱中对月
天上月分明,看来感旧情。
当年驰万马,半夜出长城。
锋镝曾求死,囹圄敢望生。
心中无限事,宵柝击来惊。
正如他行刑前留下的绝笔诗:
-临刑口占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我们没有读到一丝抱怨和委屈,只有坚持。
“蛮荒之地的苦读书生,福建的县令,京城的小主事,坚守孤城的宁远道,威震天下的蓟辽督师,逮捕入狱的将领,背负着冤屈死去的囚犯。无论得意,失意,起或是落,始终坚持。或许不能改变什么,或许并不能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或许所作所为并无意义,但他依然坚定地毫无退缩地坚持下来。知道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
据说袁崇焕在受了3543刀之后才死去。《明季北略》记载了袁崇焕受刑时的两个细节 , 那是两个令人感慨万千的细节 : 第一个是,袁崇焕被凌迟到皮肉已尽时 ,还没有断气 , “ 心肺之间叫声不绝 ” 。第二个是 “ 百姓将银一钱 , 买肉一块 , 如手指大 ,瞰之 。 食时必骂一声 。 须臾 , 崇焕肉悉卖尽 ” 。
写到这里,伴随少年游激昂的音乐,我仿佛看见了雄姿英发的袁崇焕站在山丘上,勒马回首,朝着辽东望去,宁远依在,雄关依在,大明依在。
下面就以一首距袁崇焕400多年前的南宋爱国文学家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作结吧!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