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中医辨证施治

夏季热是一种夏季特有疾病。婴幼儿,病后体虚,气阴不足,素体虚弱之人、夏季感受暑热之气,引起脾胃、心肺一时无法适应、大量出汗使身体的电解质失去平衡;胃液、胃酸的分泌也随之减少,会影响食欲和消化。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西医学称暑热症。中医称疰夏,俗称苦夏。本病主要发生气候炎热地区。可连续数年发病,发病时间多集中于6、7、8三个月,在秋凉以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诊断要点:夏季时节气温高时渐起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口渴多饮,少汗尿频、食欲减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烦躁不安等症状越重,连续几日气候凉爽时体温下降,症状自然减轻。实验室检查:血象除部分病儿周围血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多在正常范围。

夏季热病机为暑性炎热,易耗伤津液。小儿冒受暑气,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亏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又暑易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则水液下趋膀胱,而出现尿多清长;又肺津为暑热所伤,肺主清肃,外合皮毛腠理,司开合,津气两亏,水源不足,水液无以敷布,则腠理闭塞,故见少汗或汗闭;汗与小便,都属阴津,异物而同源,所以汗闭则尿多,尿多则津伤,津伤则必饮水自救,因而形成汗闭、口渴多饮、多尿的证候。

本病是因暑气熏蒸而发病,暑易伤津、耗气、夹湿等特点,又有体禀肺胃阴亏或脾肾阳虚等因素,其病机与转归各有不同。疾病初起,暑热多伤津伤气,而易出现肺胃气阴两伤证;疾病迁延,或素体脾肾虚弱,外为暑气熏蒸,内则真阳不足,则易出现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疾病初期,多不显病容,但发热口渴多饮,纳食如常,舌红,脉数,为暑伤肺胃证;发热持续不退,随之多饮多尿,食欲渐见减退,面色出现苍白,身体日渐消瘦,口唇干燥,皮肤灼热,肢端欠温,精神疲乏,舌淡,脉无力等,则为上盛下虚证。

预防之法:婴幼儿,病后体虚,气阴不足,素体虚弱之人、入夏气温升高时及时服用生脉饮,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也可自制酸梅汤加西洋参、扁豆花、西瓜翠衣、竹叶补气清暑化湿,当茶饮用。

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原则。清暑泄热,着重于清肺胃,泄内热,常用辛凉清暑之品,不宜过用苦寒,以防化燥伤阴。益气生津,着重于助中气,养肺胃,常用甘润之品,不能过于滋腻,以防滞邪。若病久病重及肾,肾阳不足,真阴亏损,心火上炎,则宜温肾阳,清心火,佐以潜阳固涩,生津止渴,温下清上。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避暑降、温,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凉爽。

治法:有表证无汗者,宜《普济方》香薷饮,香薷,厚朴,白扁豆,甘草、灯心、麦门冬、淡竹叶、加乌梅,金银花薄荷水煎服。

暑伤肺胃,热势多午后升高,稽留不退,口渴引饮,头额较热,皮肤干燥灼热,无汗或少汗,小便频数而清长,精神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宜清热解暑,养阴生津。宜用竹叶石膏汤.或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 石斛、 麦冬、 黄连、 竹叶 、荷梗、 知母 、甘草 、粳米、 西瓜翠衣,去黄连加石膏。暑时引饮过度,饮水不消,呕吐泻利,肚腹膨胀,小便涩少,口渴脉洪大,宜《医学正传》桂苓甘露饮,人参,黄芪,桂心,茯苓,白术,泽泻,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葛根,木香水煎服。

暑伤脾肺,虚多于实。东垣清暑益气汤: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喝,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缓,病虽互换少瘥,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黄芪、 苍术、 升麻、 人参、 泽泻 、炒神曲、 橘皮 、白术、 麦门冬、 当归, 炙甘草、 青皮、 酒黄柏、葛根、 五味子水煎服。东垣自注曰:今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黄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黄柏苦辛寒,借甘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名曰清暑益气汤。

暑伤脾肾,上热下寒,见精神萎靡,或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不振,小便澄清,频数无度,大便稀溏,身热不退,朝盛暮衰,口渴多饮,舌淡苔黄,脉细数无力。宜养阴补气,温肾潜阳,宜三才封髓丹合缩泉丸加附子,菟丝子。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治燥剂

    方剂学——治燥剂

  • 阳明经热盛证 石膏类方(二)

    2018.01.03 阳明热盛时,渴感严重,身体大量出汗,体液的损失比较大,这与前面讲到的发热极期的白虎汤证是不同的,这时身体大汗出后的口燥渴,中医讲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必伤气,气虚则不能生津,所 ...

  • ​生脉饮

    ​生脉饮 2015-10-22 08:41:10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浏览人数:7551 次 [中医药文化] 自古神农百草尝, 配伍审慎成良方. 炮制加工方入药, 辩证施治民安康. ...

  • 喘憋胸闷、气短乏力,中医辨证施治的智慧

    有一天,患者突然气喘吁吁地来到我门诊,我一看患者那面色真如死灰,两目呆滞,用中医的话说是脱神之象.患者主诉是喘憋胸闷,气短乏力,腿肿,纳呆,口干欲冷饮,尿少,大便不畅.我仔细看患者目珠泛黄,查舌紫绛, ...

  • 医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辨证施治”的新时代

    东汉末年,中医学界出现了著名的"汉末三神医",华佗.张机.董奉.这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尤以张仲景为代表,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发扬光大了.

  • 「病例分享」中医辨证施治7副Y解决带状疱疹

    最近接诊的一位带状疱疹的男性患者,因为疱疹疼痛瘙痒的问题,找到我这边给看诊.诊疗过程了解到这位患者是位银行从业者,得知患带状疱疹刚8天的时间,便积极就医治疗. 经辨证后发现,患者属于脾肺湿热.肝胆火旺 ...

  • 中医辨证施治便秘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秘"."大便秘涩"."大便难" ...

  • 中医辨证施治口咽癌.古今名方

    中医辨证施治口咽癌.古今名方

  • 耳鸣的中医辨证施治

    文章摘要:耳鸣的辨证分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结合临床经验,耳鸣总体上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主要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浊上壅3型,虚证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2型.1.风热侵袭型:起病较急,但症 ...

  • 秃如其来的脱发,中医辨证施治,效果更好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昨天 4月26日 32岁的主持人沈梦辰 发了一张自己"斑秃"的照片 立刻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讨论沸腾了 不止脱发 斑秃也困扰了很多年轻人 有网友在评论区晒出同款 ...

  • 切脉,中医辨证施治精髓,真正掌握切脉6感就厉害了

    ·中医之切脉六感中医文化远近闻名,其中最为传奇的为切脉.切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脉,要想真正的了解切脉,就必须知道何为切脉六感.切脉是触觉,以普通人的触觉来说,只能感觉到六种感觉:脉位(浮中沉).脉力( ...

  • 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案

    偏头痛和平常的头痛有很大的区别,偏头痛属于神经内科疾病,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万不可将这两种疾病相提并论.大家可不要小视了偏头痛的危害,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生活压力.生活状态都哟可能引发偏头痛的发生,怎样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