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奖”错字大集合,又来了!

“兰亭奖”错字大集合,又来了!

作者:胡一刀

又来说错字。这是一个令人纠结的话题。

有人不以为然:不就写错一个字吗?有什么大不了?自古以来,哪个人不写错字?
乍一听,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其实这是偷换概念,逃避责任。所谓的“错字”,是一种统称,其实有不同的错法。
古人错字,基本上是无心之失,笔误居多。今人的错字,宽泛一点来说,包括繁简混用,繁体字简化的“多合一”还原时弄错,篆法、草法有误,诗文别字张冠李戴等等,五花八门。

错字看起来是一个小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小问题。

错字折射出来的是书家修养严重减退和创作态度极不严谨等问题。成千上百的错字出现,说明这个时代的风气极其浮躁。展览是一面照妖镜。兰亭奖,因为这些数不清的错字和不断发现的抄袭丑闻,变得极其廉价。


套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兰亭奖’看似一袭华美的旗袍,里面却爬满了虱子”。 

     1.     

徐右冰六届兰亭展获奖作品

作品局部第二、三行:“寓圆於方、寓巧於拙”误为“喻圆於方、喻巧於拙”
关键这是自撰内容。按照徐右冰的自述,在书写正式的投稿作品之前,写过小稿。
所谓的小稿,可能只是一个过场。

     2.     

这幅字的内容,出自王维《山水论》。
有四处错误。
第一行:“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其中“锁”误成“琐”
“楚”字草法有误。
“霽”字的草法有误。作者显然混淆了“齐”字与“高”字的草书写法。
落款处,《山水论》中“论”写成 “临”
“论”字草书写法是——“空挑即是言”。
霁字草法
论字草法
临字草法

     3.     

第二行:“晚霞”二字中,“晚”旁似“月”。“霞”字似“霉”。
第四行:“松花”中“松”似简化字的“机”,明显不规范。
松字草法
霞字草法

     4.     

书写内容:山水还鄣郡,图书入汉朝。唐代张南史《宣城雪后还望郡中寄孟侍御》诗中句。“鄣”误成“彰”,“彰郡”与“汉朝”无法形成对偶。五言偶句,一个字写错,就使得错字率超过十分之一,不可小觑!
“朝”字月旁的宽度及内部“=”的草法失当,致使朝字月旁的状态近于“同”。

     5.     

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句:“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券”误写为“劵”。这两个字仅有细微差异。“劵”意思与“倦”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6.     

第四行:鍾繇错成鐘繇。“钟”字简化是二合一,还原时必须各归各。作为姓氏,一定要写成“鍾”
“不妨闭目心空净,别有开襟意自真”。是自作诗中的偶句。“闭目”对“开襟”。也就是说,这个字必须是“闭目”。“闭”误成“闲”
“何须”的“须”,误成“胡须”之須。正确写法是“立須”。这原本又是两个字合一的!
“於”字的左旁和“收”字的左旁相同,不知出处何在?
作者的篆书创作水准如何,暂不评论。这位硕士对书法和诗词常识,以及对于篆书的陌生程度,令人震惊。难道这就是作者说的“独领风流异古人”吗?
再看这位靳硕士的其它作品。既然是公开发表的作品,必定应该是经过挑选吧?!
对联中,“撑”字篆成“扌向手”,“尚”旁中的左右两点去哪了?“撑”字正确的篆法是“䟫、木堂”。
行草书对联中,“雪里”对“林閒”,用“里”的话,如果不算错,显然属于简繁混用。如果一繁体字标准而论,应该是“裏、裡”,置此二字不用,是何道理?
同样的,在这件行书作品中,“锺”错写成“鐘”。

     7.     

落款所标“李白诗”,“李”写成“左”。
李白成左白,于心何忍?可叹李青莲!
 
左字草法

     8.     

“佩玉鸣銮”写成“珮玉鸣鸾”。“佩”错成“珮”。珮,名词,玉珮。佩,动词,佩戴。“鸣鸾”应是“鸣銮”。

文徵明书《滕王阁序》

     9.     

这方印文出自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辭”字篆书错误。这个字在《石鼓文》里是“司”或“治”的意思来使用。边款中“怜”字误成“邻”,软、蹋等字的篆书写法都不正确。这方是兰亭展的参展作品,是该作者的一时笔误呢,还是作者的真实水平?
看来作者对这个内容很满意,多次创作。在一些链接宣传中,就有同文同款作品。除印面辞字下部状做“巾”状,边款形式陆游不同之处,没有其它差异,可以作为对比参照。
与词作原文比对,边款中的“邻、辞、软、蹋”四个字,也都是错字。据此可知,这是作者的真实水平,不是一时笔误。
輭(ruǎn)《玉篇》柔也。柔弱亦谓之輭。俗作软。
 
刘写的“寒”字,和崔的姓名印里的“寒”字,写法一致,都是把篆书的寒字和塞字搅拌以后,混搭书写。
“寒”字应该是“宀屮屮人屮屮仌”。“塞”字是“宀工工工工廾土”。廾:左右手、双手。
书协各类展赛的设置,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坛的繁荣和热闹,但是因为种种措施和规则设置不规范,导致浮躁之风大肆蔓延。说句不客气的话,审美能力低下的评委、文史哲修养欠缺的评委,只能评选出格调低俗、错误迭出的作品。
书坛曾提出各种极其高调的口号,诸如提倡学者型书法家等等。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口号似乎应调整为:提倡常识型书家和学者型评委。
当然,不提任何口号也无关紧要,杜绝假大空。把提口号的时间,用于沉潜读书更好。其实,目前展赛过于频繁,可以大大削减,有些甚至可以取消,展出这样的令人目眩而不能心服的作品,适得其反。
面对随手就能发现的如此多的错字,所谓的“审议委员会、监审委员会、观察委员会”设立的意义何在?轻轻地问一句:您们尽到责任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