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器型系列《三十二》梅桩

器型解读:

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应用树枝的形态变形制作的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首先是它起步早、历史久,现存最早的紫砂供春壶,就是取材于银杏树干瘿结,用紫砂塑成的壶,后来许多人进行了仿制创新。

第二是松、梅、竹等树枝树干经过紫砂的艺术变形制成壶后样式古朴美观,符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第三是松、竹、梅等树为长青、长寿的象征,寓意美好,深受人们的喜爱。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紫砂艺人制作了大量品位高雅、韵味古朴的树桩壶。而实践表明,要做出一把好壶,必须反复思索、琢磨,体悟那些树的精、气、神,这样的作品才有内涵、有气质

梅桩壶是用 堆花手法,以 梅桩、 树皮及 缠枝塑造成型,成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梅花傲雪凌霜,自古就象征着 不趋荣利,坚强、 高雅、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民间也是传春报喜的象征。

古诗词中“梅”的意象颇受诗人词人的青睐,吟梅诗词甚多:“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梅桩壶制壶工艺繁琐,耗时长,一把成功的梅桩壶对紫砂匠人的制壶技艺要求也较高。

首先,梅桩 桩头是难点之一,梅的姿态与嘴和把的整体搭配,要浑然天成,整体走势要利落,一气呵成,一把好的梅桩壶才能有精气神。

其次,梅桩的不规则卡盖也是工艺难点之一, 报废率很高。因为一定要 开盖做盖,这对匠人要求非常高,必须对尺寸了然于心,才能保证 契合度和 密封性,差之毫厘,一损俱损。

只有通过经年的积累,才能顺畅生动地表达梅桩的肌理,将梅花的美好品格包裹在茶器中,在梅桩壶上和谐共存。

许多制壶大家对于梅花意象都有自己的诠释,留下了一些梅桩壶的佳作,一起欣赏一下。

陈鸣远

▲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

壶体仿梅花树桩,形制特殊, 韵致古拙。

壶身、流、把、盖全部是用极富生态的残梅桩、树皮及缠枝组成,作品是一件强而有力的雕塑,壶上的梅花是用堆花及贴饰手法,将泥浆层层堆积塑造成树皮状,栩栩如生。

▲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美国西雅图博物馆藏)

此壶 紫泥胎质,壶呈栗色,除了极富生态的残干、破皮及缠枝之外,整件作品更是一件强而有力的雕塑。

壶上的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将有色的泥浆堆积塑造成型,这种装饰技法在18世纪最为流行。

壶腹刻行书铭款:“居三友中,占百花上。鸣远”

鸣远梅桩壶

此壶雏形摹陈鸣远之梅桩壶形,进行提炼、加工、改造,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划梅之瘦骨傲霜、不畏艰辛的灵性,虬曲挺立。壶身一面饰斑斑苍老的节疤和经风暴撕裂的树皮,另一面,历经剪枝,光润坚挺。

壶嘴犹如右下向上伸展的梅枝,生意盎然。壶把弯曲虬绕交叉,呈奋发向上之势,出俩小枝,缀上几多梅花争相绽开;设置与壶体吻合,并塑一枝生态奇趣的梅桩。

 清中期·杨凤年制紫泥梅段壶

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划梅之瘦骨傲霜、不畏艰辛的灵性,虬曲挺立。杨氏即杨凤年,杨彭年之妹,清嘉庆年间浙江桐乡人。

其壶构思巧妙, 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的最有名望的第一个制砂壶女艺人。 底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

汪寅仙

▲汪寅仙·九头高寿梅桩壶

此壶为古梅梅桩造型,壶体为一不规则若圆筒形的梅树桩,结疤 错落有致,或凸起或斑斑驳驳。

枝上梅花 形态各异,多姿多彩,有新绽开的梅花,有含苞待放的梅骨朵,栩栩如生。梅枝干、桩头、梅树瘿节生长自然,宛若冰肌铁骨之势。壶盖平坦,与壶体 嵌合严密。

通体观之,梅桩茶具 刚劲有力,比例协调,气韵浑朴,一派天成。

汪寅仙·弯把梅桩

此壶的壶身,流把、盖用极仿真的手法来捏塑,梅花采取贴花法塑,栩栩如生。

作品 气韵生动、整体协调,并酷似自然生态, 惟妙惟肖,具有浓厚的东方艺术文化特色和高雅的艺术欣赏价值。

▲汪寅仙制双色梅桩壶

此壶壶身以一段生动而有气势的梅树为身段,气度非凡、 端庄稳重。以变化多端的树枝为壶流、壶把,树枝和瘿节 造型自然,有如冰肌铁骨之势。

汪寅仙大师制作紫砂壶,素来将局部处理作为自己作品画龙点睛之地,此壶中的所有梅花都以异色处理,从而突显其作品造型特色和优雅气韵。

▲ 汪寅仙制·铁梅壶

梅桩壶身 苍老遒劲,梅枝把手高耸,花、枝连接壶身,嫩梅和老桩对比强烈,寓“ 古木逢春”意。整体造型构思独特,把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骨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申锡

▲道光 申锡制瞿应绍铭 白泥梅桩壶

申锡喜用白泥(本山绿泥)配制做壶,此梅桩壶就是以优质 白泥制成,砂质细密,色泽清雅。

壶身形似梅桩,饰以断枝瘿节。壶钮、壶嘴、壶把均以梅树老干新苞构成, 意趣盎然,壶身铭文:“烹茶待客至,得味有诗来。子冶”。

壶把下有“申锡”小印,壶底钤“茶熟香温”四字篆书方印。

朱可心

▲ 朱可心制·梅桩壶

作为近代最为著名的紫砂七老之一,可谓是近代最为著名的花器大师,其学艺钻研,抟壶一生,可谓紫砂花器门户之大宗师。其作品风格 浑厚朴实,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技艺全面。

裴石民

▲ 裴石民制梅桩壶

壶身一面饰斑斑苍老的节疤和经风暴撕裂的树皮,另一面,历经剪枝, 光润坚挺。壶嘴犹如右下向上伸展的梅枝, 生意盎然。

壶把弯曲虬绕交叉,呈奋发向上之势,出俩小枝,缀上几多梅花争相绽开;设置与壶体吻合,并塑一枝生态奇趣的梅枝。

何道洪

何道洪·梅桩壶

壶体以一截梅桩为造型,壶嘴、壶钮及端把均为梅枝状,小巧精致的梅花自壶钮及壶把处自然胥出,正、侧、反姿态各异的花苞 疏密有致的分布于壶体,平添一份柔美。

壶身突出梅桩苍劲的节疤, 纹理清晰,有一种参差之美,娇艳的梅花和老辣的梅桩形成强烈的反差,寓『枯木逢春』之意。

此壶壶 形、色、工各方面均独树一帜,其形注重意,其色重真,其工细兼精,造型艺术突出。

以梅花为主题的梅桩壶也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2013年瀚海秋拍, 何道洪的 “歪嘴梅桩套壶”拍出了 1265万的高价。

▲何道洪·歪嘴梅桩套壶

壶呈现下大上小,向左倾斜的势态,弧度缓和的长流则平衡了壶身倾斜不稳定感,自然而生动。

梅枝弯成的把和盖的,疏疏地几朵梅花,没有夸张雕琢纹路树结,梅桩壶反而有股素洁雅致的风韵。

冯桂林

▲ 近代 冯桂林·梅桩壶

此壶雏形 摹杨凤年之梅桩壶形,进行提炼、加工、改造,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划梅之瘦骨傲霜、不畏艰辛的灵性, 虬曲挺立。

壶身一面饰斑驳苍老的节疤和经风暴撕裂的树皮,另一面,历经剪枝,光润坚挺。

壶嘴犹如由下向上伸展的梅枝, 生意盎然。壶把弯曲虬绕交叉,呈奋发向上之势,出两小枝,缀上几朵梅花争相绽开。设置嵌盖与壶体吻合,并塑一枝生态奇趣的梅桩,构成一幅美妙的写意画。

九头高寿梅桩壶

此壶为古梅梅桩造型,壶体为一不规则若圆筒形的梅树桩,结疤错落有致,或凸起或斑斑驳驳。由梅桩底部向上伸展胥出梅枝有二:一向外上挺直成壶流,一向外弯成壶鋬,流鋬相互呼应。

壶流底部较为粗壮,流体与壶体均有结疤凸起,壶鋬伸展向上变为两枝分别弯曲与壶体相合。两梅枝枝头又生出小枝,枝头梅花繁盛伏于壶身。枝上梅花形态各异,多姿多彩,有新绽开的梅花,有含苞待放的梅骨朵,栩栩如生。梅枝干、桩头、梅树瘿节生长自然,宛若冰肌铁骨之势。

壶盖平坦,与壶体嵌合严密。盖钮为一小梅枝,亦有梅花及花苞,与壶身上梅花相呼应,平添几许诗情画意,展示了古树新花之美。

弯把梅桩

此壶的壶身,流把、盖用极仿真的手法来捏塑,梅花采取贴花法塑,栩栩如生。作品气韵生动、整体协调,并酷似自然生态,维妙维肖。

梅桩壶

壶体以一截梅桩为造型,壶嘴、壶钮及端把均为梅枝状,小巧精致的梅花自壶钮及壶把处自然胥出,正、侧、反姿态各异的花苞疏密有致的分布于壶体,平添一份柔美。

壶身突出梅桩苍劲的节疤,数目纹理清晰,有一种参差之美。娇艳的梅花和老辣的梅桩形成强烈的反差,寓『枯木逢春』之意。

梅桩套组

此壶对梅气质的提炼极为完美,完整刻画了梅桩苍劲奇倔的节疤,俏丽多姿的身段,制作技巧高超熟练,毫无修琢之气。

尤其对细部桩节的生态,梅枝的结构、花朵的刻画传神写意。可谓为冯桂林毕生精心之作,为民初紫砂陶艺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汪寅仙制双色梅桩壶

此壶壶身以一段生动而有气势的梅树为身段,气度非凡、端庄稳重。以变化多端的树枝为壶流、壶把,树枝和瘿节造型自然,有如冰肌铁骨之势。

汪寅仙大师制作紫砂壶,素来将局部处理作为自己作品画龙点睛之地,此壶中的所有梅花都以异色处理,从而突显其作品造型特色和优雅气韵。

梅桩壶

提梁梅桩壶

此件精品梅桩壶,嵌盖深陷壶口,壶顶平络,口盖结合严丝合缝,气密性极好;壶钮为小花枝,胥出梅花,疏影横斜、暗香动人,拿捏舒适;壶把疤节嶙峋,执着有力,充满生机活力。

局部刻画逼真、细节精细、落款「于子良」。整个造型,给人以一尊精工细刻的雕塑之感,这一款梅桩壶冰肌铁骨之傲然气韵一览无余,观者叹其风骨,仰其情怀,分毫间尽显又因其工艺之精巧精湛,

此壶身造型到创作原意都洋溢着无比的朝气,让人感到了春天来到的勃勃生机!壶身、流、把、盖全部是用极富生态的残梅桩、树皮及缠枝组成,而壶身乍一看去,便为一段树桩,形意意韵已达极致,令人啧啧赞叹;

梅枝状弯流自壶身虬劲而出,浑厚曲线彰显旺盛生命力,出水爽利,涓涓香茗仿似出自梅桩之中,带了梅之香氛;此件梅桩壶是最适合收藏之经典佳品!

范家壶庄销售厅的楼上是个很大的陈列室,陈列室里陈列的都是范家祖先和明清传器,当然也有当代后人的作品。

镇庄之宝:范大生合梅壶

历代名家通过运用雕塑技法,生动的展现了梅桩遒劲斑驳的肌理、梅枝的傲骨和梅花的高洁,今时观之仍能感悟梅的冰魂雪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