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江川:小小“多肉”敲开致富门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安化彝族乡属传统农业山区少数民族乡。多年来,烤烟、蔬菜是安化乡传统种植的基础性产业,产业单一、效率低下,农民单纯依赖种植烤烟和蔬菜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安化乡一直在积极探索一条继烤烟、蔬菜之后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依托区位优势,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肉嘟嘟的叶子、顽强的生命力、萌萌的外形,近年来,多肉植物的热度居高不下。2017年,引进多肉种植,努力打造多肉种植产业园,为安化乡敲开了致富的大门。
在光山村坤宇家庭农场,娇小可爱、萌感十足的多肉植物呈现眼前,放眼望去,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琳琅满目。
据坤宇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坤介绍,他这片种植多肉的大棚占地200多亩,共有三四百个品种,有紫乐、口红、吸财树、黑发丝缀化、瑞蝶缀化等中高端多肉,也有红梅、美杏锦等低端多肉。
种植“多肉”尝到甜头
陈坤是江城镇中渔村人,受玉溪三叶花卉一位朋友影响,2016年租赁13亩土地在中渔村开始种植多肉,拉开了多肉种植事业的序幕。经过一年多的种植摸索和积累,陈坤很快掌握了一套多肉植物的种植技术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并亲自测试,陈坤发现了安化乡光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安化乡最高海拔2294.2米,最低海拔1782米,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平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9摄氏度,有“天然温室”之美称,且光山村水资源丰富、EC值和氮、磷含量偏低,光照适宜。
他说,“这里的气候条件、通风性、水质都非常好,比较适宜多肉种植,所以选择了这块地。”
2017年12月,陈坤开始在光山村流转近80亩土地建盖大棚种植多肉,安化乡党委、政府组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多次实地走访提供政策服务,积极协调玉溪市农业农村局、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及玉溪市江川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深入多肉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大到200亩,这期间倾注了他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让人高兴的是,在2019年坤宇家庭农场就已经开始盈利,在江川首家被评为云南省多肉植物产业协会理事单位。
带动农户种植“多肉”
一人致富,不如大家一起致富。
陈坤将“多肉”事业发展起来的同时,还帮助有条件种植的种植户进行土地规划、选址,为他们规划品种、提供种苗。在他的带动下,光山村新增8个多肉种植基地,每个基地各自保持独有的种植品种。
在日常管理中,陈坤亲力亲为,不仅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还帮助他们统一价格,统一销售,让大家能有最大化的利润。
如今,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光山村共建成10个多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609亩,每亩收入8到10万元,2019年底,实现销售收入达1200多万元,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湖南等地,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上来到光山村以后政府支持力度很大,现在有8户种植户在跟着我种,基本都在盈利了,只要他们管理到位的话,往后是没问题的。”陈坤说。
创新模式拓宽销路
多肉的价格差别很大,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陈坤的销售方式主要是区分出低端、中高端品种,通过微信下单,直接把多肉销往全国各地,让大棚种植生产出来的多肉更多地直接到达不同需求层面的消费者手中,去除中间商,实现更多利润。
在多肉基地里,直播工作人员通过抖音直播间现场进行直播,粉丝们纷纷留言咨询,很快便下单,直播人员一直不停地回复着信息,并将标签贴在已成功下单的多肉上。
“每次从直播渠道能售出多肉500多棵。”陈坤自信地说,“下一步我打算成立一个合作社,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参加种植,我来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让大家共同致富。”
助力脱贫攻坚
3年来,多肉的规模种植,带动了光山村三个村民小组的110户农户实现增收近30万元,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6人顺利脱贫。其中,坤宇家庭农场为村民提供了35个就业岗位,工人基本都是就近吸纳本地村民,其中有5名是建档立卡户。根据技术岗位的不同,工人年收入最高的可达6到8万元,最低的也有2到3万元,2020年,坤宇家庭农场成为了安化彝族乡第一个“扶贫车间”。
卡四焕去年来到坤宇家庭农场时还是建档立卡户,在村委和陈坤的帮助下,她在基地学会了多肉种植护理技术,靠着勤劳的双手,家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如今,已经脱贫的她很满意现在的工作,“我是光山村的,工作可以的,一个月拿着2000多块钱,也不累。”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化乡按照江川区委绿色发展、品牌发展的理念,带动农户转变种植观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增收模式,引进高附加值的多肉产业,提高土地产出,从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实现乡村振兴,就是要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光山村多肉种植,不仅改变了以往村中的零散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农户增收,多肉种植产业正成为光山村乡村产业振兴的活力之源。
安化乡副乡长石莉说,“下一步,安化乡党委、政府将多肉纳入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结合安化彝族乡光山村多肉产业发展规划,逐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种植户营造良好的营商氛围,通过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村美民富。”(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