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元九书》赏析(二)

接上篇。

原文: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注释:夫:句首发语词,无实意。尚:久远。

三才:天、地、人。“三才”思想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人的宇宙观。

“天”意指整个宇宙,“地”意指人类生存的环境,“人”意指宇宙中最具灵性的人类,唯一具有认识和改造宇宙及自然的能力的物种。

天、地、人三才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宇宙运行、人类发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三光:日、月、星,是古人对自然界能够发光的三种事物的称呼。

五材:金、木、水、火、土,亦称“五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行和发展是有物种具备五种性质,即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各有其内涵,可以理解为物种力量、五种能力、五种属性、五种运动方式等等。五行相互作用便构成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全部。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据传是孔子整理的六部先秦典籍。

《乐》失传,其余五经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共同构成儒家学说的经典集合“四书五经”

《诗》:《诗经》《诗经》最开始的名称是《诗》,战国后期有人称《诗经》。汉文帝时,《诗》被官方确认为“经”騃(ái):愚笨之人。:小猪。气:性质。

译文:“文”的传统由来已久,天、地、人三才各自都有“文”。天“文”以三光为首,地“文”以五行为首,人“文”《六经》为首。

《六经》而言,《诗》在首位。为什么呢?圣人能让人们感动因而天下太平。

能够感动人心的事物,最先触动情感,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通过声律切合情感,而义理最深刻。诗,以情感为根,以语言为苗,以声律为花,以意义为果实。

从圣人到愚人,再到猪、鱼等微小的生物,再到幽暗隐秘的鬼神。

它们虽然属于不同的群体,但根本属性质性是相同的,外表虽不同但情感是一致的。

从未有听到声音而不能感应、情感交融而不感动的情况发生。

译者的话:“文”最早的含义是“纹身”,后来演化出“纹理、纹路”的意思。

事物的外在表现就可以称之为“文”。天之文是三光,是宇宙间一切能量的来源。

地之文是五行,是万事万物的属性、基本功能、运行规律等。人之文是《六经》,且以《诗》为首。

天、地的“文”是宇宙、世界极其基础极其重要的事物或功能。以此类推,《诗》在人类社会中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一段是白居易对《诗经》,更进一步说是对诗歌在人类社会中的定位。

白居易认为诗歌是圣人感动人们的工具,是保障天下太平社会和谐的基本手段,意义之大、地位之重要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然:这件事、这样的事,指诗的地位和作用。因、缘:根据。六义:《诗经》的诗篇共分为风、雅、颂三种体裁,使用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合在一起称“六义”

经、纬:融会贯通、阐述。五音:中国古代的五声音阶,从低到高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大体相当于1、2、3、5、6。

举:揭示、显露出来。上下:从皇帝到百姓。一气:天地之气,古人把宇宙最本源的物质称为“气”泰:通畅。合:和谐。百志:各类人的心愿。熙:安宁、和乐。

五帝三皇:五帝指皇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位远古人类领袖。三皇指伏羲、女娲、神农等三位神话传说中的人类领袖。这里泛指古圣先贤。

垂拱而理:垂是指垂下衣袖,拱是指抱拳拱手。这里指古圣先贤只需要垂下衣袖、抱拳拱手就能把天下治理好,这是古人一直奉行和追求的治国理政的境界——无为而治。

揭:举起。柄:事物的关键。决:确定。大窦:大孔穴,指事物的关键。

“元首明,股肱良”:出自《尚书·虞书·益稷谟》,是歌颂舜帝的诗歌。虞道:舜又称为虞舜,虞道即舜领导和治理国家的思想和方法。昌:昌盛、光大。

五子洛汭之歌:相传夏王太康不荒废政务,被羿推翻放逐。太康的五个兄弟在洛汭作歌。荒:懈怠、荒废。两:互相。

译文:圣人知道《诗》的功效,依照文字把《诗》熔铸贯穿为“六义”,按照音律《诗》把融汇整理为“五音”

“五音”有韵律,“六义”有类别。音律协调则语言顺畅,语言舒畅则声音容易感发情绪;类别划分清晰则情绪显露,情绪显露则情感容易交融。

于是,《诗》既可以包含广大深远的境地,又能够贯穿细微,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天地之气通畅无阻,喜乐同步所有人的心愿都能达成。

三皇五帝之所以能遵循正道、垂拱而治的原因,就是因为把《诗》作为治理天下、教化百姓的关键手段。

所以听到“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就知道虞舜之道昌盛;听到“五子洛汭之歌”,就知道夏太康的政务已经荒废。

说得人没有罪过,听得人应该引以为戒,说者和听者都要竭尽心力对待《诗》的讽喻功能。

译者的话:这一段阐述诗歌的产生、能力、效果、讽喻作用。

古圣先贤深知诗歌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诗歌语言文字方面归纳总结出“六义”,在音韵方面提炼出“五音”。并通过“六义”、“五音”陶冶人的性情。

诗歌的力量很强大包含面很广,可以“孕大含深”;同时很细密穿透力也很强,能够“贯微洞密”。

诗歌的效果也显著,古代圣王借助诗歌可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

诗歌还具备讽喻作用,可以彰显执政者的执政能力和功绩, “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

综上,这一段是对诗歌功能作用的简单介绍。

未完待续。

喜欢此文请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