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0大著名医学家介绍

张孝骞

林巧稚

她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我要和我的事业共存”至今激励着年青一代的医务工作者。

黄家驷

黄家驷(1906.7.14-1984.5.14),江西玉山县人。中国著名的胸心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1年,黄家驷远涉重洋来到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研修胸腔外科。他基础扎实,在导师的指引下较快掌握了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

但是,他选择了回到祖国,“中国同胞在抗日战争期间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过生活,而我们在这里过着舒服的生活,我们有义务回祖国去服务,把我们的技术用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上”。

1950年冬,朝鲜战争逼近鸭绿江,黄家驷带头报名参加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

黄家驷的一生,为中国心胸外科事业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然而,他的生活并不宽裕。很多人劝他通过合理手段捞点收入。对此,黄家驷总是一笑了之:“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吴英恺

吴英恺(1910.5.8-2003.11.13),辽宁新民人。他是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和心血管病流行学的奠基人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胸科专科医院。一生创建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等三所医院、两个研究所和五个心胸外科。

吴老年少时家庭经济状况不富裕。祖母多病,常年请医服药,因此他从小仰慕医生并立志将来当一名医生。

1940年,吴英恺30岁时,做了我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胸内食管胃吻合术。在美国进修期间,吴英恺的工作受到美国同行的瞩目。然而,他选择了回国。

在他眼中,人就是要有责任心,要有正确的理念和信念:“你问我有什么长处,那就是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我就是有这点精神。只要是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绝不放弃。”

裘法祖

裘法祖(1914.12.6-2008.6.14),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

193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裘法祖的母亲突然腹内剧痛,医生、郎中都束手无策。不久,母亲就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裘法祖含悲查阅西医书籍,发现母亲竟是死于阑尾炎。在国外,这种病只需要做个十几分钟的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从此,裘法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作为医生,他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他也一直以此为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

从医近70年,裘法祖施行手术无数,未错一刀。每次手术前后,他一定要亲自清点每一件手术器械、每一块纱布,他的手术台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手术台。

就在他辞世的18天之前,2008年5月27日,这位94的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举着X光片为在四川地震中受伤的来武汉接收救治的伤患诊断病情的画面,成了所有人心中最感人的镜头。

吴阶平

吴阶平(1917.1.22- 2011.03.02),江苏常州人。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吴阶平长期以来主要工作是做医生,先是外科医生,后来兼作泌尿外科,及致力于青少年性教育和成人性健康以及计划生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1961年,印尼邀请中国医生前去为苏加诺总统治病,面对这项难度极大的重大医疗外交任务,吴阶平巧妙化解。他凭借精湛医术及高度政治敏感性,不仅改善了苏加诺总统的病状,还让印尼乃至国际舆论盛传对中国医术的赞美之声,中国和印尼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张金哲

张金哲(1920.9.25- ),上海人。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小儿感染、创伤、急腹症方面有很高造诣。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张金哲直至90多岁高龄,仍然躬身临床为小儿解决病痛。凡遇患儿问诊必先起身,听诊器焐热再轻放在患儿胸前,每逢患儿哭闹,他就像魔术师一样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小物件吸引患儿,待孩子平静后再行诊治。

常常有人不解,问张院士:“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坚持出门诊?”张院士回答:“长寿在于工作,如果不工作,长寿有什么意义?医生,做的是服务于人民的工作,就必须接触人民。一个医生,可以其他什么都不会,但一定要会看门诊!”

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 ),福建闽清县人。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耄耋之年,一个人会做些什么?在今年7月播出的《朗读者》中,96岁高龄的吴孟超如此自白:“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在吴老75年的从医生涯里,大约有1.5万名病人,因为他而脱离了生命的绝境。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2005年,吴老被推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在奖项委员会对他进行考核时,考核组成员想约他上午谈话,他说上午有手术,建议安排在下午。起初有人猜想,这肯定是位特别重要的病人。后来才知道,那是位与吴老素昧平生的河南农民,病情重,家里穷,吴老只想尽早为他手术,早半天解除痛苦,也能少交一天住院费。

王振义

王振义(1924.11.30- ),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他不是“药神”,但他让患者生存率达93%。他和团队千辛万苦研制出有效的白血病药物, 一心救人,根本没去考虑专利申请。

王老年过九十依然奋斗在研究、教学、诊疗的第一线, 只愿为国家和人民多做点儿事。

94岁的他依旧在关心着研究工作,依旧在带着很多学生,他对医学教育高度重视。几乎每年都会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们做报告,教导他们不懈奋进。交大年轻医学生把王老当做医学之路的偶像和明灯。

王忠诚

王忠诚(1925.12.20-2012.09.30),山东烟台人。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了科研成果66项,在脑干肿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脊髓内肿瘤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和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CT技术、显微手术等引进中国,王忠诚的神经外科医疗技术也日臻完善。他曾是世界唯一完成开颅手术逾万例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王忠诚也因此被誉为“万颅之魂”。

他常强调,对于医生而言,一重技术,二重品质,“没有好的医德,再好的医术也发挥不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