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杼已息浣女在:织里

苏州周边古镇不少。不知在什么地方看到,江南名镇中有“四里”:同里、黎里、古里、织里。那回要陪铃儿响叮铛夫妇走走,吉头说,还没想好到什么地方去,我便鼓吹起织里来了。蛮好!这样这一天就确定到吴头越尾的浙江南部去了。去年为此先发过一篇《四个拍客赴浙江,一天周游四古镇》。这篇是织里见闻的专集。

太湖流域自古是鱼米之乡,桑麻之地。到明清期间,江苏的盛泽与浙江的湖州都以丝绸发达而闻名。史料中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的,织里镇也在其列。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或云三千亩为“一里”——“织里”的名据说是这样来的。不且如此,史料还记载:在宋、元时期实行乡里制时,织里一带属乌程县常乐乡、震泽上乡与震泽下乡……明时成村……清时仍归乌程县管辖……如此看来,织里与盛泽当是“根为同生,花开两枝”了。

织里的市河名织溪,老街依织溪而建,大略以中市风乐桥为界,分东西两段。据当地老人讲,织里在明未一直到抗战前,都是吴兴县的重镇,商贸发达,老街上百业兴旺,南浔到湖州的航船,也往来于此不绝。但时过境迁,现在的织里,随着丝绸大气候的萧条,早没了昔日的那份荣耀与特色。一条残留的老街,新老房屋间杂,河边“皆水阁廊棚”的景象也不复再见。我只在西街见到一处廊棚,东街那个曾经的茧站也算是带廊的。

走街穿巷,见到两所寺观,庙还在修建中,而1999年建成的宝镜观规模还是不小。商业街上有些乱。特别的印象是,在镇上各处见到不少女子,将小孩用布条背在身后,初以为是当地一俗,细究才知是西南部前来的打工的外来妹仔。“来得迟了”,织里似乎已无古意可寻了。吉头释怀:河边的“浣纱女”,倒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织里北路一段


织里北路上的风乐桥。桥北堍两侧便是织里老街


在风乐桥上西眺


在风乐桥边东眺


虽有自来水,但镇上许多人还习惯在河埠头洗东西


西街上唯一的一处廊棚


织溪到这里,接南北方向的河道


往北的一支流不多远,又重新西去。桥是新的,依稀记得是宝镜桥


我们是从风乐桥上下去后先向西行,到这里走完了西街,北去


路边有一幢挺高的老房子,山墙上打了不少墙钉。呵呵,那是啥玩意儿?


不走回头路,从北边一条与老街平行的小街折向东。一个小孩对我们瞪着好奇的眼睛

这处墙上的牛皮癣几乎人人都拍下来了,有趣,和尚庶姑的广告,不知是不是联手做丧事的


经人指点,走小路到了宝镜观,系99年重建的


里边范围还不小,前部是个花园

后部一溜,西是总管堂,中间是观音殿,东边是三官殿


心诚则灵


这条小街上有老的影剧院


在下塘拍得的老街东街一段


东街中部有座南北向的桥,引桥向东西方向延伸,是在老的桥基上重建过的


老织里曾向我们介绍过,织溪早时没这么宽。河道一加宽,老桥没法用,都拆了


桥名狮子桥。两侧引桥边各伏着一对狮子,倒是古物


这一只抱着幼仔


东街上还有些老房子


向北的小弄堂景观


东街最有特色的是这幢房子,带廊,开间很宽

墙上的涂鸦中还有收茧的电话号码,以前是茧站,图为原收茧的窗口


回来后查资料得知,织里东街早时有“同泰典当”,是南浔大户张氏开设,背景深远,资金雄厚,被称为“老当”。在老当典押财物,赎取期限有三年六个月之久,较其他典当长一年余,且典押价高于另一家“新当”,经营有方,安全工作周密,因此享誉较高,生意兴旺。“老当”在抗日战火中焚毁,解放后老当遗址建造了织里茧站。图为在河对面拍的茧站一景,可以看到其河埠是比较大的,便于靠船与装卸

东街将尽处。房屋的二层比较新,底层是旧式样,好像一个人旧裤子上束了件新衬衫


风乐桥


背着孩子逛街


背着孩子遛店


织里印象:机杼已息浣女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