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开咖啡店的都是“富二代”?有人迫于无奈,有人想为生活留一些空间
在陕西南路、巨鹿路、长乐路一带
开一家独立咖啡小店
春日里,两旁的梧桐树上覆满新绿的叶子
小店内,飘来阵阵咖啡的香气
这是许多人都向往的生活
这些店里人来人往
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偶见年轻的店主闲下来
谈笑风生间似乎毫无生计压力
难道他们都是“富二代”?
为什么开咖啡店?现在活得怎样?
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走近了陕西南路上的咖啡小店和店主
为何开店?
因为喜欢,因为投资小
▼
Henry的小店开在陕西南路上,店名就叫“HENRY'S”。今年29岁的Henry,之前做过餐饮和广告相关的工作。工作不好不坏,但内心一直希望能开一家小店,无论是室内装潢、菜品口味,还是店内电视播放的节目,最好都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在对比了七八家店面后,选定了现在的店面,约20平方米大小。考虑到工作和开店不能兼顾,Henry辞掉了原来的工作。之所以把小店开在陕西南路,Henry说是因为自己喜欢附近梧桐树、老洋房的环境。附近外国顾客多,小店主打的简餐墨西哥卷饼也会更有市场。
不想花钱请人设计,Henry亲自上阵,把店里的每一处都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指着店内整齐摆放着的三张餐桌,他略有几分得意:“餐桌是我自己做的,桌面上内嵌的瓷砖也是我买的。”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电视里循环播放着美国情景剧《老友记》,电视的声音穿过那小小的玻璃门,吸引着过往的路人。这些原本只在Henry想象中的场景,在小店实现了。
Henry自己做的桌子
同样在陕西南路上开着一家名为“根coffee&bar”的店主杨佘只有27岁,却已颇有些阅历。从小在上海长大的他原来在金融行业工作,自己一直喜欢喝咖啡、做咖啡。不过,当初的金融工作压力大、节奏快,让人很丧,他便辞了工作去成都,过一段时间的慢生活调整状态。
在成都待了两年后,杨佘回到上海开起了咖啡店。“根coffee&bar”入口处并不大,但走进去后就别有洞天,小小的院子里放了几张露天餐桌和几盆植物,晴天时闲坐颇为惬意。
现在的店址似乎与杨佘很有缘分,没有货比三家的曲折,因为内带的院子,他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店面,1.6万元的月租也令他满意。“疫情后工作不那么好找,这里的店租也比以前便宜了近万元,这也是我下定决心开店的原因之一。”他说。
与Henry、杨佘主动开店不同,“Cene coffee”店主孙朴城坦言:“开店是迫于无奈,因为之前的公司在疫情中倒闭了。”为了养家糊口,39岁的孙朴城重新出发,与有着12年咖啡店经验的袁先生一起合伙开店,北欧现代风格的店内,可以看到诸如打桩模子、连裆模子、撬边模子这样的上海市井元素。
孙朴城说,咖啡店相较于其他类型餐饮店投入成本稍微会少一点,他和合伙人加起来前后一共投了30万元左右。在对比了十几家店面后,安静的老城气息、小资文艺的氛围,最终让二人选定了陕西南路巨鹿路附近这家33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月租约2万元。
活得怎样?
因人、因店而异
▼
这几年,上海的咖啡馆和咖啡小店密度肉眼可见地提高,一些外卖式的咖啡店前也时常排起了队。开在陕西南路上的这些咖啡店看起来也不缺消费群,他们活得足够好吗?
为了开咖啡店,Henry先期投入了30多万元。现在,他的小店才刚开了一个多月,自然还是亏损状态。Henry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辞职开店的事,想着等赚到一些钱了再说。每天早上7点,他出门送妻子到小店附近的学校上班后,自己就来店里开始一天的工作:购买当天需要的食材,做餐饮准备,接待顾客,做店面清洁工作,一直忙活到22点小店打烊。
Henry自己爱吃墨西哥卷饼,就把墨西哥卷饼作为他店里的主打简餐之一。陕西南路一带环境优美,很多外国顾客喝咖啡之余,也愿意品尝一下墨西哥卷饼,毕竟咖啡客单价有限。Henry说,现在店里的菜单比较简单,也没找人帮忙。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完善好菜单和招聘人员,希望小店能在8个月左右收回成本。
杨佘的“根coffee&bar”开了半年,刚刚实现收支平衡。他说,小店过了黄梅直到11月营业状况都不错,还请了个小时工帮忙。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最多能卖出1000杯左右咖啡。“暂时没有拓展店面的计划,也没想着赚大钱,旺季能多赚一点是一点,不亏就行。收入水平?相当于月薪八九千的白领吧!”虽然要操持小店,杨佘还想为自己的生活留一些空间:“周日15点以后我就不会在店里了,晚上10点打篮球,中间会空出4个小时去其他咖啡店坐坐。”
杨佘在做咖啡
三家小店中,“Cene coffee”目前活得最好。店主孙朴城说,开了半年左右的“Cene coffee”已经开始盈利。每天下午1点到6点,小店生意最好,20点以后会有个小高潮。“如果生意好的话,最快明年年初开第二家分店,也会选在市区闹中取静的地方,比较喜欢这种感觉。”孙朴城说。
能活多久?
一到两年很普遍
▼
5年前曾在陕西南路上开咖啡店的韩菁,和前三位店主的故事都不太一样。在陕西南路上开了一年的咖啡馆后,韩菁现在已经转做东南亚餐厅,“遇见森林”的店名沿用了下来,原来店里的咖啡和下午茶也继续保留。
原来,大学时代的韩菁和闺蜜曾一起在宠物咖啡店打过工,两人都很喜欢宠物,也憧憬着将来开一家自己的宠物主题咖啡店。2016年5月,经过了近半年的调查走访后,两位女孩开始着手开店,店址就在陕西南路上,使用面积约120平方米。
“当时是想做一个森林主题的猫咖,可以喝咖啡、撸猫、还可以有美美的打卡点,所以花了巨资在店内布置了一棵巨大的樱花树,做了小桥流水等场景,总投入在150万元上下。”韩菁说,当时店内有三只明星猫咪挺受欢迎。
“樱花”树下
但真正经营下来,韩菁发现,这么大的店光卖咖啡赚不了钱。顾客买杯咖啡可以坐一下午,客单价上不来。猫咖开了一年,刚刚达到收支平衡,但收回前期投资遥遥无期。
“前期投的钱是跟家里借的,要尽快还,所以我们还得想赚钱的办法。”韩菁说,咖啡馆后来转做西餐,请来原五星级酒店的大厨来主厨,略有起色。后来,他们请到了一位泰国大厨,餐厅转做东南亚菜,现在是点评网站上的“静安区餐厅环境榜第一名”。
转做餐厅后,到2018年夏天,韩菁和朋友投入的本金已经收回。现在,餐厅的利润就是纯盈利了。她说,也在考虑开餐饮分店,但不会再开纯饮品店了。据她的观察,陕西南路、巨鹿路、长乐路一带的咖啡馆确实不少,有独立咖啡馆,也有些连锁咖啡品牌。有些小咖啡馆店面,一年里换三茬人开店并不奇怪。
“遇见森林”店内壁画
在韩菁看来,陕西南路上每平方米每天20-25元的店租并不算低。对于开在这里的咖啡馆来说,6-10平方米的面积、一个店主或店员就能搞定一切工序,才比较可能生存得比较好。
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实体咖啡店,究竟活得怎样?面对这个终极疑问,一家在陕西南路、南京西路附近开着一家小型咖啡连锁店的合伙人说:“我们行业内有个笑话,咖啡店今年开了100家,明年关掉90家,后年还会再开100家……也算是一种情怀!不过不管怎么样,要开咖啡店,国内城市中上海肯定是首选。”
一名资深咖啡行业人士表示,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是,咖啡馆的普遍生存周期在一到两年左右,总体存活率不到20%。不过,如果选址好,也可以活得不错。一般来说,医院边上、办公楼大堂、街铺转角的咖啡馆生存率更高一些。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店主中文名为化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李宝花 范庭柯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车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