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白静生老师
2017年9月,一位名叫曾殷的校友在《牛城晚报》发表了一篇《师恩难忘》的文章,回忆给他印象深刻的河北师院中文系的几位老师,其中有朱泽吉、萧望卿、王学奇、韩阙林、白静生、欧阳方润、王惠云、许秀京、张祖彬、赵九兴、常林炎等11位老师。在介绍白静生老师讲课时,文章作者说白静生老师的《司马迁与〈史记〉》,汩汩滔滔,旁征博引,气场极为强大。
中文系1978级校友张丽钧在《眉梢一颗星》文章中,也曾这样讲述白静生老师的上课情景:
清楚地记得,河北师院的白静生教授在为我们讲授白居易的《卧疾来早晚》时那莫名悲戚的神情。“你看,她是不是快要哭了?”姝文悄声对我说。我盯着虚胖的白先生看,见她苍老的眼睛里没有泪水,却在眉梢挑着一滴亮晶晶的东西,不是汗水(教室里奇冷),更不是倒流的泪水,仿若一颗星,好不神奇!“卧疾来早晚,悬悬将十旬。婢能寻本草,犬不吠医人……”她分明是在背诵了。
白静生老师1929年6月出生在河北昌黎,1950年毕业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天津),同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河北昌黎师范学校、唐山专署教育科任职,1954年8月调到河北师范专科学校(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前身)中文科任教。1988年2月退休,1989年8月14日病逝。白静生老师曾任中文系古典文学副教授、教授,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兼任河北省诗词协会理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在古典文学领域,特别是《史记》研究方面,白静生老师有很深的造诣,取得许多重要成果。著有《班兰台集校注》和有关《史记》研究的论文多篇。1985年,身体多病的她还在《 河北师院学报 》第一期上发表《灵活多彩的“太史公曰”》,就“太史公曰”的论断形式和语体风格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白静生老师勤奋工作,不辞劳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记得白静生老师退休前,虽然身体有病,每天吃药,却一直担任着教学任务,不但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也常有夜大生的课。有一次,入托不久的外孙崔晨病了,女儿又不在身边,如果说她请假或请其他老师代课都在情理之中,可她还是把外孙托付给幼儿园主任安秀清。连续几个夜晚,外孙都是跟着安秀清度过的,只因为白老师坚持不耽误学生一节课。记得还有一次,我在学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就一些问题登门去向白老师求教。当时白老师正在书房写作,她放下手中的书和笔,针对我请教的问题给予热情而耐心的讲解。看见她身体虚胖,额头上也浸出汗水,我深为感动并几次劝她休息,她摆摆手坚持把问题讲完。
在白静生老师的身上,体现出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品质和情操,正如她的词作《 江城子·教师赞 》所言:
楼上栏杆横斗柄,
正人间,鼻息鸣,
万籁俱寂,
伊自伴孤灯。
许身孺子呕心血,
振笔书,目炯炯。
九死不悔继初衷,
鬓霜浓,愈劲挺,
雕琢良材,
他日大厦擎。
百年树人汗滴尽,
苦其中,乐其中。
白静生老师逝世后,中文系安栋梁老师将白静生的这首词谱上了曲,如下:
当年9月份,也就是白静生老师逝世不久,我见到了这首词及歌谱。反复吟诵中,我对白静生老师的怀念和敬仰油然而生,感情溢满胸膛,提笔写了一篇读后感:
九死不悔继初衷
这首词,是我院中文系白静生教授逝世前不久而写作的。在这首绝笔词中,作者表达了一个人民教师“许身孺子”“九死不悔继初衷”的思想境界,描写了“伊自伴孤灯”的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抒发了“呕心血”“汗滴尽”,“苦其中,乐其中”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这既是作者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广大教师的高度赞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人民教师的追求就是“雕琢良材”。新中国成立40年来,人民教师和我们的共和国一样,经历了一场场风风雨雨的磨难,但人民教师的理想追求却“九死不悔”。虽然社会上有些人瞧不起教师职业,认为教师一没权二没钱,但广大教师依然“继初衷”,这种精神实为可敬可叹!
实现四化,教育是基础。没有教育,社会就无以进步。愿广大教师以实现四化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天职,不为世俗偏见所压倒,“许身孺子”“九死不悔”。
30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北师院也与其他三校合并为新的河北师范大学。但不管时光怎样流逝,人民教师的献身精神不会消失。对于白静生老师,我们会永远怀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