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久不见的一位老同学来访,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何况是老同学。于是我叫上也在本地的一位同学,我们三人一起推杯换盏间,话题从“忆往昔同学年少”,很快就过渡到了“谈今朝酸甜苦辣”。这个话题一开老同学就显得很“沧桑”了,我也知道了,这必然是“有事相烦”。但老同学却并不想开口,而是一个劲地强调:“你们都知道,我从来就不愿意麻烦别人……”
我笑着说:“可你还记得吗?在学校里时我俩穷,就你有钱,所以我俩经常麻烦你来。”老同学笑着摆着手,却说是“两回事”,依然是“不愿意麻烦别人”。
另一位同学开腔了,指着我说:“你该表现表现了,谁让你天天在网上写东西。今儿,你必须要把他这歪理给我驳倒!”我笑着点头,说:“那我就说个老祖宗的故事吧,听完就都明白了。”
一、“浑沌”为啥会死掉?
在远古时期,掌管南海的老大叫“倏”,掌管北海的老大叫“忽”,而中间的帝王叫“浑沌”。南海老大和北海老大的关系非常好,彼此经常想念对方,故而每年都要跑到“浑沌”所掌管的地方来聚会。而“浑沌”也从来都无私地提供帮助。终于,这两位老大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了,便商量着,如何报答“浑沌”。
因为“浑沌”从来就没提出过啥要求,似乎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般。北海老大突然叫道:“有了!你看咱俩都有七窍,而他却没有,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不如咱俩替他凿开七窍。”说干就干,一连七天的劳作后,终于“浑沌”的七窍被凿开了,可哪料“浑沌”却也死了!
这则出自《庄子》的故事比较有名,阐述的是关于欲望的主题。咱还是老习惯,抛开这些“高深的道”,就从俗人的角度去分析。毕竟咱普通人,必须要食人间烟火,故而都很俗气。
从俗人的角度来看,显然“浑沌”死于“不愿意麻烦别人”。即,只是一味无私的付出,却无形中让南海老大和北海老大,这两位俗人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最终只能按俗人的标准,或说用俗人的好心回报之,却哪料给“浑沌”惹出了更大的麻烦!
这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还是以我为例,就说我这位老同学,他就是这种情况,自上大学时起,他就是我们哥三中的“大哥”角色,一直是我和另一位同学麻烦他。
所以,当我说完这则“浑沌之死”的故事后,他就明白了我这俗气人在说啥,开口麻烦我和另一位同学了,却还逼着我,再说一个,于是我又讲出了下面这则故事……
叶公子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玄孙,由于被封在了叶地,故而被称为叶公子。这天,叶公子突然惶恐不安地出现在了鲁国,找到了孔子。原来,叶公子被楚王点名出使齐国,完成两国交好的任务。叶公子深知此行关系重大,若完不成任务,大概率的会被楚王杀掉。且更棘手的是,自己由于养尊处优,对跟人如何打交道,非常不自信。所以叶公子特意来麻烦孔子,让孔子教他怎么办?
孔子说:“天下有两大法则,一个叫命,比如子女来自于父母,这没法选择。还有一种叫义,比如臣子侍奉君王,同样也没法选择。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去做,不要怕麻烦和被麻烦!要忘掉自己,记得这两条就行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还原自我。”(出自《庄子》,笔者有删节)
显然,孔子给出的办法,用咱俗人的话说就是:要想干事,就要拉下脸来,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自然这其中也就包含了,不要怕麻烦别人和被别人麻烦。因为这是一种必要和必须的互动和交流!若不能做到,恐怕叶公子会有更大的麻烦——完不成任务,回来被楚王杀掉!
故而说,不愿意麻烦别人,想法很好,我也常有,显得很有骨气一般。但若深思下去则会发现,这是一种消极的生活状态。从心理学上分析,还带有着一些自卑感(不自信,害怕拒绝)!
长久下去,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立,很容易封闭起自我。自然在这种状态下,一旦有了麻烦,就容易变成大麻烦了!所以才说:不愿麻烦别人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最终会有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