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湾中学6年中,我在课堂教学中,曾经犯过一次很严重的错误:教过我的学生一个错字。那是在我实习阶段发生的事。为了上好《公输》这堂课,我进行了必要的准备。这是我读中文科时古文教材上选入的篇目,所以,我把昔日读大学时的相关教材找出来作为参考;另一方面,因为我父亲也是做教师的,并且昔日同样学的是中文,所以,从他那里我找到了一份20多年前他读大专中文函授的时候使用的讲义,作为一种补充——事实上,他的这份讲义的注释之类,比我读大学时教材更为详尽。但非常遗憾的是,我在准备——也可以说是备课的过程中,与担任我的实习指导老师的徐君老师的沟通十分欠缺,仅仅乎请他对备课的大体思路进行了指导,而对教材本身的请教却很寥寥,以致在第一堂实习课上,犯下了让我迄今想起来依然脸红的错误。《公输》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这其中,“邻有敝舆而欲窃之”中的“敝”字,便是我教错了的那个字。并且当年的我,不仅把它作为生字写在黑板上予以突出和强调,还指着它,领着学生读了好几遍——我写的是“敞”,读的却是“敝”!因此,尽管这件事虽然一晃已经过去40年了,但我现在依然已想起来就脸红、就惭愧——这都是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弄不清“敝”与“敞”的区别惹的祸呀!万幸的是,当年坐在台下听我上这堂实习课的老师中,有我父亲的老同事、老朋友,也是柴湾中学负责教学工作的贾进老师,他在课后悄悄向我指出了这一错误。因此,后来的我纠正了这一错误;否则,我不只会错到什么时候。换一个角度说,那些乡村中学的孩子,为我的成长无疑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教学方法完全是在摸索之中,教学经验几乎为零,对教材的研究也只是流于表面,对教师工作不只是教书同时还应该育人的认识相当的模糊,自身的素质和积累处于有待提高之中……因此,今天的我真的该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与此同时,我又要衷心感谢他们,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后来相对成熟的我。故此,我以为做教师的与做学生的,想相互成全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做老师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后者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