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笔记(4月23日)馕及其它
1 馕
在永鑫商业街,在一个新疆小伙子在现场做馕卖,正到下午下班时候,看得人,买得人很多,小伙子一个人操作,把馕擀成圆形的饼子后,贴在特制的馕坑内壁上,慢慢地等待烧熟。案板上刚出坑的十几个馕不到五分钟就被人买走了。与其交谈,每天可卖馕400个左右,每个八元,估计成本应该不到一半,收入很可观。当然也很辛苦。
据说馕耐存,保质期长,存十天左右都不会变质。有一年去新疆,回来时买过一打馕。在兰州农民巷也见过现场做馕的。这种方便特色食品,估计会在各城市流行。做馕肯定有一套秘技,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
“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2
文学奖
看王若冰先生微信,介绍了“高家洼文学奖”。“高家洼文学奖”系天水作家高小我以自己老家高家洼命名的民间文学奖。评委只有高小我一个人,每届只颁发给一位天水本土作家、诗人。奖杯为专门定制的陶瓷缸一个,奖金100元。评周期不定。
并有配有奖杯、证书、摇奖词高家洼文学奖励旨趣等等九宫格照片。的确是一个有旨趣的人搞的一个有旨趣的奖颁给有旨趣的人。正如这高家洼文学奖旨趣表述:
甲:高家洼文学奖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启发,由文字工作者高小我以其故乡—一甘肃省秦安县王窑镇高家洼命名,于2016年10月创立于高家洼樁树嘴;
乙:高家洼文学奖由书法家杨新国先生题写奖项名;
丙:高家洼文学奖简称“高奖”;
丁:高奖主要表彰沉潜内心、以故乡为书写对象的作品或作品集,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奖杯为白色搪瓷缸一只,奖金为人民币100元;
戊:高奖不设评委会,依据乡语口碑确定获奖作品;
己:高奖颁奖仪式背景音乐为童声合唱《我们的田野》。
是不是很有趣很好玩,谁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设立一个这样的文学奖。
高小我,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极好,极好记也极有趣。想必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百度只有一条介绍:高小我(作家,腰缠十万字的西北牧羊人),求熟悉他的人介绍一下。
3 六坝大涝池的故事
去六坝田园综合体,在三官庙前面广场的牌子上,有介绍六坝的几个故,录之。
之一:《六坝大涝池的故事》
六坝大涝池历史悠久,建城后六坝人光靠里涝池水供应不够,秋天放满涝池第二年春天就干枯了.后来六坝人购买了武家担二耕地(约24亩)挖成了六坝大涝池。大涝池有多大,有人说:刚生牛犊转一圈就长出对牙了。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张掖人,赶着毛驴车经常来民乐境内串乡走寨卖菜卖瓜果做生意。有一次从张掖上来的时候六坝大涝池正好在放水,回张掖的时候正逢秋收完。一个月后又赶着毛驴车来六坝做生意,正好又在大涝池放秋水。这个张掖人说:“哎呀,六坝大涝池就是大,我上次来的时候就在放秋水,一个月后来这秋水还在放,涝池还没有放满真的涝池太大了”。六坝大涝池在民乐境内数一数二,它保证了六坝民众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南上民乐,北去张掖路经六坝重镇离不了六坝大涝池喝口水,白天它像面镜子,映照出天空一千倒八百的镜像;到了有月光的夜晚能把天上数不清的星星映在水面中;春天刮风的时候能在涝池中掀起千层波浪;在冬天封冻以后,又是一个天然宽阔的滑冰场。据说六坝大涝池是城西北角玉皇楼玉皇爷的砚水池,他凭池内水写满蓝天千里霞,并记载了六坝悠久的历史谱,写出了沧桑演变新篇章。
4 六坝三官庙古槐
之二:《六坝三官庙古槐》
据传六坝三官庙,里涝池古槐,栽植于六坝城堡建成之前,在原始地貌上栽植。此地高于周围地形,城堡内其他土层被挖用于打土墙。古槐位于六坝小学南边。树高12米,树冠周长175米,主干直径1.7米。据传三官庙为为明代洪武年间(1457年)筑城前所修,为了美化庙宇,净化环境,曾在庙院四周栽植松、柏、槐、杨等树种。一度时期,生长茂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为的损坏,到民国末年只保留一棵槐树。解放后,由于修建占地,里涝池内长期无水,特别是1975年因古槐发生自炙燃起大火,使主干受到严重损坏。后经县文化局2005年11月18日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在古槐东边三官庙原址上由村民集资重修了三官庙三间。并在2019年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将里涝池改造成人工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环境大为改善,使六百多年来沉睡的古槐又焕发了生机。
5 六坝三官庙古槐
之三:《六坝古槐的故事》
传说自六坝城堡建成前就有了三官庙院内的古槐,就有了人畜吃水的里涝池。槐树生长在六坝小学南边的三官庙院子內,幼小槐树枝叶茂盛,成群的麻雀栖落叫喳喳,随着时间推移树冠长粗,主干经环境的影响和人为的损坏,内已朽空。据人们传说在有月光的夜晚在槐树主干树杈处,坐着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女子,把头摘下来放在腿上梳头发,白天就不见了。人们就怀疑她钻到朽空的主干内了,在有雷雨的时候她躲避在内,雷神击不上她,就是人们常说的老槐树成精的“槐树精”,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到了晚上六坝人不敢去三官庙古槐树前,白天还要约上几个胆子大点儿的人一起去才行。解放后,六坝来了个胆大的区长赵富安,听说三官庙古槐里有个“槐树精”,这个人当兵出生,胆量大,意志坚强,铁面无私,人们称他为“赵阎王”,他天不怕地不怕他更不信邪。一天晚上,他向老槐树打了几枪没啥动静,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怕“槐树精”。后来三官庙变为小学的教室,老师学生白天黑夜进出三官庙再也没有受到迷信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