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明式家具生得伟大,死后光荣
他把考古学、人类学、图像学、历史学的方法论引入家具研究,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观点。经过十年的努力,他出版了《明式家具图案研究》和《明式家具器型研究》对于业界影响深远。他喜爱收藏家具,办过家具收藏展,他就是明清家具研究学者张辉。
张辉
您认为明式家具的魅力是什么?
张辉:要理解明式家具的魅力,就要把它放到历史的演变中去看。所有的美都是历史的成果,也都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我总结了它的妙处:生得伟大,死后光荣。它出生在明晚期,是有钱人家所使用,奢靡风尚的结果。“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橱几桌,皆用花梨、瘿木、乌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亦俗之一靡也”。这一句史料就特别经典地概括了富贵人家要用奢侈的东西。
在那个奢侈化的风尚中,花梨紫檀乌木之类登台了。贵重的好材料肯定需要有好工艺相配。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设计,一个是制作,这就是它“生得伟大”。
1925年布劳耶所制“瓦西里椅”(简约主义代表作)
“死后光荣”,就是1919年,随着包豪斯学说的出现。西方人在东方看到了黄花梨家具,他们认为它的“简约”是和他们那种简约主义合拍的。这是来自遥远地区又年代古老的同盟。实际上,我们说明式家具有简单的,也有繁复的。但是,大量的基础性器物是简约的,是那种条条棍棍板板的,所以他们就推崇它,收藏它,研究它。
目前,明清家具研究进展如何?难点有哪些?
张辉:艾克、王世襄这些大家都是研究的标杆。
国内家具的研究,从王世襄起开宗立派,他做了全面的基础性工作。他对于榫卯、术语系统以及大量的实例照片和绘图的梳理,给我们呈现了明式家具的基本面貌。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而在后来几十年当中应该是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但是现状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目前的古典家具市场轰轰烈烈、如火如荼,但是关于它的研究并没有匹配上这么火热的市场。
不过,还是有许多事情值得肯定的。有些重要藏家把自己的藏品出版集结成册并且公诸于世,这些藏品集里有大量的基本资料、信息披露以及个人的收藏心得。
另外,近10年来,各个拍卖行每年不断有家具专场的出现。他们做功课,通过发掘拍品价值,进行宣传推广,这些都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再有,就是明式家具在国内外已有出版物的经营并且形成了产业。这些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多实物和出版物的涌现,接近坐实、坐满了研究的基础条件,优化了研究的环境。
但是,现在的工作更多的是对于一器一物的自然描述,也就是形态研究。大家都在试图深入解读。不过,基本属于刚才说的“学”中的部分。
我向同仁们呼吁一下,传统文物知识治学的一些经典的东西需要看一看。在实物和资料文本熟识的情况下,吸收各种学术的空气。只有将学术思想和家具实物对接,才能撞击出新的问题、新的解答。没有这个学术的空气,研究就难以得到突破,文字难免会肤浅。那些不关注家具的人去研究家具是自欺欺人。而只盯着家具,不了解其他人的学问,也做不出大的研究成果。古典家具要有“考证”成果,更需要学术上的深度开发。
黄花梨、紫檀家具作为古典物质文明的一个时代标志,它应该有更多的、系统的、重量级的研究成果,而不仅是图录、图谱的形式。那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要带着某种社会科学的学术方法、基本知识学术工具,进行系统地、深一步地解读明式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是王正书先生早年有突破的一部著作。他使用的学术方法色彩浓厚。虽然,不能说这部著作尽善尽美,有许多东西有争议。它毕竟有一种意识,那就是带着考古学、历史学的治学方法来解读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家具。这部书率先披露了许多明万历、崇祯刻本的资料,这实际上是很好的做研究的一种进入方式。
我个人用了几年时间,写了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明式家具图案研究》、《明式家具器型研究》。《明式家具图案研究》是对明式家具图案的系统解答,实际上,它又是关于文化史的研究。这本书将明清婚嫁制度、科举制度与家具器物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另一本《明式家具器型研究》使用了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系统做了明式家具器型的分类、发展轨迹、规律的梳理。同时,它也运用了历史学、图像学、当代消费理论等等,阐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书中,我告诉读者,我发现了什么?我如何去解答?我又是怎么去研究的?我既给出结论,还要去论证,还要说清楚论证的工具是什么。这种好几层的揭示方法,才有利于大家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当然,如果我们的学术氛围很活跃,我就不用交代那么多了。但是,现状是你确实需要交代清楚结论、论证以及各种背景都需要再说一下,毕竟现在的学术空气还是稀薄的。
我提倡对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的认可、对学术工具的重视,确实以往家具圈子内是没有人提到的。需要先有了这个意识,再前进一步才是有所作为。
举例说,标准器,这种考古学、文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在我们明式家具圈子里是被乱用的。我们现在研究的古典家具多多少少要研究一下古代文物史、文化史。通过借用文物史、文化史的许多理念、名词概念,融会贯通他们的成果和所展示的方法,再运用到我们的古典家具研究中,才容易得出好的成果。
对于古典家具纹式您有过一本论著,很多观点可以说是颠覆了传统。您对于这些纹式的研究具体采用了哪些方法?具体有哪些纹式解读被颠覆?
张辉:在我写的故宫出版社出的《明式家具图案研究》一书,无意中我确实是运用了考古学、历史学、图像学的基本方法,一个图案的自然形象是什么?为什么会雕这个图案?这个图案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文化心理,也就是按照学术方法的研究。
我通过大量的样本,对常见的图案进行归纳。而后,我发现明式家具主要有5大类型,螭龙纹、螭凤纹、龙凤纹、麒麟纹、喜鹊登梅纹最多。
其中,喜鹊登梅纹大部分用在女性梳妆、嫁妆的器物上,比如镜台镜架、洗脸盆、衣架。这种表现出来的图案就是喜上眉梢,它取梅花和眉毛的“眉”的谐音,还有喜从天降的意思,这是办喜事才有的图案。另外,还有凤纹,我们都知道传统概念中,这就是一个女性符号。螭凤肯定是女性符号,我研究了当时的历史资料,明清时期它就是厚嫁,结婚时要有大批陪嫁家具,富有家庭陪嫁土地、陪嫁房产、陪嫁丫环。在陪嫁家具里头,你可以陪满堂家具,最差的家庭也要有一点梳妆用品,这就跟我的研究契合了。
清代史料中也有提到这种情况。康熙时,一个出嫁女带一个紫檀镜架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就说明了镜架、螭凤纹和女性有关、和出嫁用品有关。其他,还有表示夫妇和美的龙凤纹和鸾凤纹。鸾凤纹表现出来的图案是两只鸟,原来是双凤。实际上,明清时期的观念就是鸾凤。一鸾一凤,鸾是指雄鸟,鸟尾巴的形态跟雌鸟还是有区别的。这些区别尤其在精细的或大面积雕刻面上会表现得很明显。保利拍卖公司成交的将近一个亿的大柜子,就特别彻底地展示了这个图案。
那么古代人结婚是为什么?古代《礼记》说,结婚的关键就是生子,生子可以传香火,上可以祭祀,下可以延长家族。结婚不重要,要孩子更重要。所以,在结婚的时候,器物中一定要有求子的符号,这就有了麒麟送子、麒麟葫芦这种直接表明要孩子的图案,还有石榴纹,寓意多子。其实,这都是一种巫术的意义,把图像当成了现实。那么,这个孩子还有一个很浓厚的寄托,那就是孩子要有出息,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望子成龙。
2019年,国内翻译了一本书,就是何炳棣先生的《明清社会研究》。这本书主要研究了明清社会的阶层流动。在当时,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完成阶层的上行。科举考试是一个人的战斗,也是一个家族的战斗。如果不读书不科考,不但家族不能发达,阶层不能上升,而且家族还会败落。他也举了很多例子,包括特别详尽的引用了《红楼梦》里贾宝玉不读书的事情。贾宝玉不读书,贾家必定要衰落,仅仅是靠着祖上的福荫,消耗完了,到最后也只能是家庭败落的下场。
科举成功与否,对于上层家庭的压力更大。在当时,让后代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天下知是大家族特别的期盼。这些期盼恰恰也会反映到家具上。明清时期,无论是硬木家具还是柴木家具,子母螭龙纹符号独大。这种寓意为苍龙教子,它一直是统治性、主流化的符号。教子成才是当时一个主流的观念,而主流图案无不是主流观念的反映和表达,螭龙纹就是如此。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注脚,跟教子这个符号共存。例如,同在的鱼化龙、一甲传胪、一路连科图,都跟科考相关。这些是螭龙纹的愿景,又是研究结果的一种背书。
我通过解读了这些符号,把明式家具和当时婚嫁风尚、科举制度、“明清奢侈风尚”等等联系起来,以当时的社会文化对标明式家具的发生、发展,做了重新的解读。无意中,这就是对原来传统的文人家具论特别针锋相对的颠覆。
明清家具有哪些分类标准?
张辉:其实分类标准都是逐渐由粗到细的,像我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分类,是大类里头有分式,式里头有分型,就属于三级分类了。好比椅子类里头有四出头椅式,四出头椅式里头还有许多不同型,自然形态就很多可以进行细分的。
哪方面吸引您对其进行研究探索?研究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怎样解决?
张辉:明式家具的特点,从传统上来说,它的优秀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从材质、造型、加工方面来说,它的材质精良,造型优美,加工精细。其实,我们想想看,天下所有的人工制品,所有的好东西都是这样的,比如当代的汽车、手表、时装、首饰都是如此。
关于我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综合地、提炼性地讲一讲。其实,这种困难是有共性的。不但我有这个困难,所有研究者都会面临这样的困难。通过我自己的研究经历,可以总结出它的基础是“天气地气人气三项”问题:一个是接地气、一个是接人、一个是接空气。
首先,是地气,就是实物和其他资料。这种研究必须要尽量接近和阅读实物。不仅仅包括传世的古典家具,还包括新仿的古典家具。因为这些都会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
其次,你要尽量多地接近和阅读出版物。因为看实物容易受到限制,你在博物馆里能看到它,往往无法近看。去看家具,有的能够细看,也有时候只能走马观花一下。而在拍卖行看家具也这样的情况。所以,需要尽量用一切时机,有机会就要接近它,而且是阅读式的看。这种方法往往难以做到,这就是一个困难。
第二,接人,你要接近和这个行业密切相关的人。这个方法也是我们接“中气”的方式,包括古家具经营行家、修理者、仿古家具制作者,因为他们有着大量的实战经验,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成果。他们的那些经历是你不能再现的,也没有机会去进行重复。所以,我们必须向有真知灼见的业内师傅学习,这就得接中气、接人气。
第三,吸收空气,就是吸收各种学术养料。仅仅看了实物和接触了这些专业人员,实际上如果没有学养,是无法发现新的学术问题和解决学术问题的。这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文史哲经学养,学会运用人文科学的许多方法以及学术工具。其实,这都是基础,传统史学讲做学问的“才、胆、识、学”,“三气”这些都属于“学”的部分。做学问做研究,更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表达出来。这些都属于“才、胆、识”,更要有意去磨练和提高。这些都是要面临的困难。
当然,做好这几方面也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研究古典家具的过程当中,对于每一部分我都抱着极大的努力去做,这种去弥补短板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